欢迎来到专业的卓越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研修2.0总结

时间:2022-07-10 09:3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修2.0总结,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研修2.0总结

研修2.0总结5篇

研修2.0总结篇1

江密峰中学信息提升工程2.0

校本研修考核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精神,按照《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吉林省‘提升工程 2.0’项目协同实施对接工作会”的相关工作要求,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用)》中设计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30项微能力”,结合区、校实际,制定我校信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考核实施方案。

二、研修目标

了解信息提升工程2.0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培训和学习,完成网上的25学时及校本的25学时学习内容,并全部通过信息提升工程2.0考核。掌握比如百度搜索引擎、谷歌搜索引擎、图片处理、视频处理等相关软件的使用,掌握一门学科软件。初步尝试用集体教向集体学的转变。初步建立校本教学资源库;
用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区域教育资源平台。

三、研修内容

结合区研修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我校在30项微能力中选择了8项作为主要三个内容,内容涵盖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四个维度,具体内容为:

1.A1 技术支持下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2.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学法指导)

3.A6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讲授。(学法指导)

4.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学情分析)

5.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

6.B5学习小组组织管理。(学法指导)

7.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学业评价)

8.B10 档案袋评价。(学业评价)

四、研修方法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修(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共划分为六个教研组,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理化、专科、艺术组)。以组为单位在上面8个选题中任选三个进行研修,要求体现出层次, 在四个不同维度中任选三个且不相同维度的内容进行研修。

研修学习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网络研修,二是校本线下研修。

(一)网络研修(25学时)

1.九月初组织教师进行研修网的网络学习,并开展相关校本培训。(搜索引擎、视频下载、图片处理、视频编辑、录屏、针对所选能力点的专项培训)

2.按研修网时间结点要求上传成果或作业。

3.根据每位教师所选能力点不同,依据《微能力测评规范由考核领导小组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微能力测评规范》见附件)。

(二)校本线下学习(25学时)

校本线下学习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信息化教学研磨课,二是信息化教学展示与分享。

1.信息化教学研磨课

(1)结合学校青兰工程,开始师傅指导徒弟授课活动。(六个教研组,保证每个教研组至少有两名教师进行授课,共12人,12节教研课。)

(2)结合教研组活动,开始集体备课活动,指导教师授课。

(3)注重过程材料的收集整理,如教案,二次备课教案,师徒指导记录,教研组教研记录等。

2.学校信息化教学展示与分享。

(1)进行青兰工程教学竞赛。

(2)利用录播室资源平台进行网络评课。

(3)同学科现场参与评课。

(4)现在听评课的需要上交评课记录。

线下研修的考核方案由考核领导小组依据参加活动考勤、活动中表现、活动中过程材料的积累等,进行评价。

12次教研活动全部参加,并能守时守纪,在活动中积极发言,有建设性意见,过程材料积累全面者为优秀。

12次教研活动参加6-10次者,能够守时守纪,在活动中表现较好,过程材料积累比较者为合格。

12次教研活动中,不满6次者为不合格。

五、研修保障

(一)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研修。

信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组 长:赵静(校长)

副组长:王政龙(教导主任)吕沿路(教导主任)、贾子恒(教导主任)

成 员:胡阿男(语文教研组长)、李桂娟(数学教研组长)、宫雯雯(英语教研组长)、石程(专科教研组长)、钱程程(理化教研组长)、吴宇航(艺术教研组长)、金长善(信息技术支持)。

(二)学习保障

1.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课余、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个人参与线上学习为主,本人空堂时可在各办公室进行线上学习。

线下实践应用采取全校统筹进行,由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具体安排根据上级相应要求同步落实。

2.确实无上网条件的教师,可联系学校管理员利用晚上或其它休息时间在学校网络教室进行学习。

3.对于研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在内部QQ群和微术群交流讨论或寻求信息技术教师帮助解决。

(三)制度保障

参培人员必须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和网络研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培训结果与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年度考核、教研业绩考核等挂钩,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通报影响学校考核的,一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龙潭区江密峰中学

2019年8月19日


附件:微能力测评规范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分析学情,从而

● 从多个方面分析学情,包括学生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

能力描述

件等

● 精准确定教学的适切目标

● 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 为教学中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参考

1. 学情分析方案:提交一份针对某一教学主题的学情分析方案,包括学情分析目的、内

容(教学主题、教学对象、教学重点、学习难点等)、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优秀 合格

☐ 方案要素完整,表述清晰;

☐ 方案要素完整,表述清晰;

☐ 方案能够有效支持学情分析目的达成;

☐ 方案能够支持学情分析目的达成;

☐ 工具设计/选用科学合理,操作便捷,分析 ☐ 工具设计/选用合理,操作便捷。

结果易于导出使用;

☐ 技术支持方式富有创新性,有学习与借鉴

提交指南和 价值。

评价标准 2. 学情分析报告:提交一份针对上述方案的学情分析报告解读视频,说明分析对象、工

具应用过程与方法、结果呈现与分析等报告主要内容,视频时间不超过 5分钟。

优秀 合格

☐ 讲解内容完备、逻辑清晰;

☐ 讲解内容完备、逻辑清晰;

☐ 对工具应用过程有完整描述;

☐ 对工具应用过程有完整描述;

☐ 应用图表呈现了分析结果,可读性强;

☐ 对结果的分析客观、合理;

☐ 对结果分析客观、合理、有逻辑,有助于

确定教学目标和突破教学重难点;

☐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无冗余信息。

☐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

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一般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

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件的分析。信息技术可以扩大学情分析范围、丰富学情分析形式、

提升学情分析效率。例如,为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教师在新课讲授前可运用在线

实践建议

问卷工具设计调查问卷,通过 QQ、微信、晓黑板等即时沟通工具组织学生填写问卷,快

速收集和分析学生信息,有效了解学情,从而改进教学设计;
又如,在复习课前,教师

可通过思维导图(如 MindMap、Inspiration等)提供结构化的思维支持框架,一方面帮

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生填写的思维导图捕捉学

生系统知识框架中存在的漏洞,以便把握学情。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掌握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取与评价方法,从而

● 熟练运用信息检索方法 能力描述 ● 丰富教育教学资源的媒体形式

● 根据教学主题判断资源的适用性

● 保证数字教育资源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1. 主题说明:教师自主选择一个教学主题,描述其主要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

2. 资源及资源信息表:提交 2份从英特网上获得的、可用于上述教学主题的数字资源,

2份资源必须是不同的媒体形式;
以表格形式说明资源名称、资源媒体形式、来源渠道、

在该主题教学中的作用或意义,以及科学性判断。

优秀 合格

☐ 信息表填写完整准确;

☐ 信息表填写完整准确;

☐ 提交了两份不同形式的资源;

☐ 提交了两份不同形式的资源;

☐ 资源给学生以正面积极的引导;

☐ 资源给学生以正面积极的引导;

☐ 资源与主题契合,对支持达成教学目 ☐ 资源与主题较为契合,能够支持教学

标不可或缺;

主题的学习;

提交指南

☐ 结合教学主题准确、清晰地说明了资 ☐ 对资源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做了简要 与评价标

源的适用性和科学性的判断依据。

分析。

3. 资源获取方法说明视频:选择其中一份数字资源,以视频形式(可采用录像或录屏方

式)介绍资源获取方法和步骤。视频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不超过 10分钟。

优秀 合格

☐ 资源获取方法恰当、步骤清晰、渠道合 ☐ 资源获取方法恰当、步骤清晰、渠道

理;

合理;

☐ 在获取过程中结合教学主题清晰准确 ☐ 对资源检索方法做了简要分析;

地说明了资源检索的方法与资源判断

的理由;

☐ 获取方式与策略有借鉴与学习意义;

☐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解说明确到 ☐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

位,无冗余信息。

数字教育资源的媒体呈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教

师可根据不同媒体呈现形式利用搜索引擎、专题网站、区域资源网站、社交网络和专业

图书馆等相应的途径获取所需资源,如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获得多媒体材料,利

用全景网、素材中国、昵图网等专业图片网站获取图片资源,在公开课、网易云课堂、

实践建议 TED等视频资源平台获取视频课程资源,利用期刊网、百度文库、豆瓣读书获取文献、书

籍类资源等。

由于网络数字资源数量庞大、种类丰富、来源复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引用资源时

需要评估数字资源的适用性,可从资源发布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内容的科学性、契

合度、时效性、教育意义等方面判断。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教师借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与优化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课堂讲授活动,

从而

● 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的形象化与直观化

能力描述

● 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

● 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和关键问题

● 为学生参与知识理解和建构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支持

● 关注学生的不同需要

● 引发学生感知、记忆、想象、创造等思维活动

1. 教学设计:请提交一份课堂讲授环节的教学设计,需包括教学主题、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学对象及特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所选技术以及技术使用的目的等。

优秀 合格

☐ 教学设计要素完备,表述清晰,设计科学合理, ☐ 教学设计要素完备,表述清晰,

活动序列具有高度的连贯性;

设计合理,活动序列较为连贯;

☐ 结合主题、内容以及学生特点清晰地阐明了技 ☐ 结合主题、内容以及学生特点

术工具选用的目的;

阐明了技术工具选用的目的;

☐ 技术工具的使用体现了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 ☐ 技术工具的选用体现了学科特

律,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突

☐ 为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持;

破教学重难点。

☐ 对不同个体和群体的学生有差异化的考虑;

提交指南与 ☐ 技术工具的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与借鉴。

评价标准 2. 课堂实录:依据上述教学设计,选取课堂代表性实录片段(需同时出现教师和学生),

视频原则上不超过 10分钟。

优秀 合格

☐ 教师讲授准确生动、深入浅出;

☐ 教师讲授准确生动、深入浅出;

☐ 用形象化和直观化的方式表达教学内容或建立 ☐ 技术有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问

知识关联,有效支持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题;

☐ 技术使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 技术使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

☐ 不同起点的学生均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趣;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娴熟,工具使用的方法具有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较为熟练,

学习与借鉴价值。

应用过程比较流畅。

3. 教学反思:该讲授活动实施效果如何?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否不可替代?是否存在值得

改进的地方?请就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反思。

信息技术有助于丰富讲授内容以及讲授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和起点差异,

继而破解学生理解和吸收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有助于展开知识建构,引发高阶

思维活动。

实践建议

例如应用 Inspiration概念图软件,通过采取师生共同绘制概念图的方式,帮助学生

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
通过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的“深度迭代”功能制作正多边形,帮助学

生理解“由特殊到一般”,加深对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的理解;
通过 WISE学习平台为学生

提供具有交互性的课程材料(如可视化虚拟实验和科学模型)等。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中或课堂外开展测验与练习活动,从而

● 丰富测验与练习的活动形式

能力描述

● 提高测验与练习活动的评价反馈效率

● 及时诊断学习掌握情况,为教学策略调整和差异化学习支持提供依据

● 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 有助于通过积累形成测验与练习的资源库

1. 工具介绍:选择一种你常用的测验与练习工具,介绍其基本功能以及特点,同时结合

你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其应用情境与使用策略。建议结合图文进行呈现。

优秀 合格

☐ 工具介绍详细完整,清晰地说明了工具 ☐ 工具介绍详细完整,清晰地说明了工

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具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对工具的应用情境 ☐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对工具的应用情

做了深入分析,分享了有效的应用策 境做了分析,并分享了工具应用策

略;

略;

☐ 工具操作便捷,使用策略具有创新性,

值得学习和借鉴;

☐ 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 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提交指南和 2. 实施方案:请描述测验/练习实施过程,包括实施时机、实施条件、教师准备、学生准

评价标准 备等。以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原则上不超过 5分钟。

优秀 合格

☐ 对测验/练习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流 ☐ 对测验/练习过程进行了描述,流程

程清晰、安排科学合理;

清晰、安排合理;

☐ 充分考虑了实施条件和师生准备等因 ☐ 考虑了实施条件和师生准备等因素;

素;

☐ 针对实施过程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

了详细预案;

☐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讲解清晰, ☐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

无冗余信息。

3. 学生体会:两名学生对参与过程进行了回顾,说明他们在该活动中的体验与感受。以

音频或视频形式呈现,每个学生的回顾时间不超过 2分钟。

信息化手段能够支持形式多样的测试与练习,如选择题、填空题、匹配题、问答题等,

能够提高统计效率与反馈速度,同时也能及时获得可视化结果,优化评价方式与评价成效。

例如在课堂中可以利用 PowerPoint开发随机选择题,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

实践建议 基于问卷星、问卷派等软件可以开发标准化测试题,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此类活动开发

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内容或目标是否适合采用标准化试题形式?学生是否都可以很方便

访问测试资源?如何呈现测验与练习的结果?在教学中应用测试与练习,需要对应用过程

进行精细规划,同时考虑如何反馈与应用测试与练习的结果。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并制作微课程,从而

● 呈现关键信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能力描述 ● 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形式

● 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 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

1. 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师自主选择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撰写微课程设计方案,包括主

题、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以及实施思路。

优秀 合格

☐ 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符合课程标准,突出了教 ☐ 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符合课程标

学重难点;

准,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 ☐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

律,逻辑性强,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

习者的认知规律,过程主线清

☐ 内容呈现形式恰当支持内容表达;

晰、重点突出;

☐ 将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与教学实施做了关 ☐ 实施思路清晰合理,具有一定的

联思考;

操作性。

☐ 对微课程的教学应用环境、技术条件、学生能

力做了充分考虑,预见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

提交指南和

现的问题,制订了应对方案,操作性强。

评价标准

2. 微视频:依据上述方案开发并提交微视频,视频长度不超过 10分钟。

优秀 合格

☐ 讲解准确清晰、语言富有亲和力,深入浅出, ☐ 讲解准确清晰,语言富有亲和

启发引导性强;

力;

☐ 内容呈现形式与讲解新颖;

☐ 媒体应用合理,能有效支持内容表达;

☐ 媒体应用合理,能有效支持内容

☐ 使用文字、标注、变焦等提示性信息促进学生 表达;

理解重难点;

☐ 注重使用提问、测验等交互方式;

☐ 视频清晰流畅,声画同步。

☐ 视频清晰流畅,声画同步。

3. 学生体会:两位学生使用微课程进行学习的感想和体会,以录音或视频形式提交。

微课程能够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可在课前、课中或课后灵活使用。日常教学

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成熟的微课程,也可以设计、制作或修改微课程。如需自

主开发,教师应掌握拍摄、录屏、PPT 合成等必要的微课程制作方法和技术工具,根据内

容特点及应用目的选用不同的制作方法。

制作微课程时,教师需要明确微课程的用途是什么,该知识点适合何种媒体表达方式,

实践建议 通过该微课程能否将知识点讲清楚。同时,应把握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几个要点,如微视

频时间一般不超过 10 分钟;
一个微视频中只讲一个知识点或实用策略;
不要轻易跳过任

何一个教学步骤,提供完整的讲解或文字;
选择合适的内容结构序列;
通过标注、放大关

键点、拉近拉远、镜头快慢、字幕等方式突出重点、难点;
注重过程中与学习者的交互;

结束时要有简短的回顾和总结;
注重一对一学习氛围;
课程教学情景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在微课程实施时,常常需要配合使用学习任务单。

B5 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从而

● 丰富学习小组产生方式

● 提高小组成员学习活动的参与度

能力描述 ● 保证小组成员平等地获得学习资源

● 及时了解并有效推进小组学习进展

● 促进小组成员及时交流与深度互动

● 推动了集体智慧的沉淀和分享

1. 实施计划:提交一份利用技术支持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的实施计划,至少需要包括学

生基本情况、学习活动目标与任务、活动计划(时间、分组策略等)、过程监控举措、学

习成效评价、技术环境设计等。

优秀 合格

☐ 计划完整,设计合理、结构清晰;

☐ 计划完整,设计合理、结构清晰;

☐ 有助于学习目标达成;

☐ 有助于学习目标达成;

☐ 技术在小组形成、成员协作、交流讨论、互 ☐ 技术在小组形成、成员协作、交

评展示、资源分享等方面作用明显;

流讨论、互评展示、资源分享等

☐ 技术能促进学生深度参与;

方面有一定作用;

☐ 技术有助于集体智慧的沉淀与分享;

☐ 技术的应用有效支持了教师的监控和评价 ☐ 技术的应用有效支持了教师的

提交指南与 反馈。

监控和评价反馈。

评价标准 2. 技术使用记录:用照片或截图的方式呈现技术使用的过程或重要环节,建议配上必要

的文字说明(如活动环节、任务等)。

3. 学生反思:请两位学生分别回顾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并描述技术在此过程中发挥的

作用。以视频形式提交,不少于 2分钟。

优秀 合格

☐ 学生对过程的描述清晰、完整;

☐ 学生对过程的描述清晰、完整;

☐ 学生对技术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准确 ☐ 学生简要描述了技术在此过程

的表述;

中发挥的作用;

☐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主体角色明显,自

主解决问题的意识较强;

☐ 技术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

☐ 技术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与

☐ 学生感受到了合作意义与集体智慧价值。

交流。

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需要依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方

法,形成详细的合作学习计划,以便有效指导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还应

制定可行的过程监控举措,通过跟踪合作学习数据,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和支持。学习

小组分组时应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学生的性格和人际关系,以及学生的特长和

实践建议

家庭背景、合作学习任务要求等因素,明确小组各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分工。借助信息技

术可实现更为灵活多样或科学合理的分组,例如通过信息技术随机分组;
依据学生就某

个问题的在线讨论数据和关注点,逐渐形成学习小组等。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使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更加高效,如利用 Zoho、Groove、有道云

笔记等软件实现小组成员实时、非实时的文档协同编辑,快速整合集体智慧,实现小组

讨论和资源共享;
利用微信、QQ、YY语音等工具实现小组成员即时互动交流。

B9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在信息化环境中或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从而

● 推动自评和互评活动有序开展

能力描述

● 扩大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的范围和深度,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

● 持续跟踪和记录自评和互评的活动过程

● 为学生创造自我反思与自我认知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

● 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欣赏和学习他人的长处

1. 评价工具及说明:提交一份工具及说明,包括:(1)选择/设计的自评或互评工具(结

合学习目标、学习环境、学生情况、活动过程等);
(2)描述该工具将如何支持学生开展自

评或互评。

优秀 合格

☐ 工具设计合理,契合学习目标;

☐ 工具设计合理,符合学习目标,

并与学习过程相适应;

☐ 工具使用方法明确,规则清晰,简明易懂,符 ☐ 工具使用方法明确,规则清晰,

合学生特点,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符合学生特点;

☐ 工具有助于学生观察与思考学习过程和学习 ☐ 工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目标和

结果,推动学生深化对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的理解;

的理解;

☐ 工具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经历合理的评价过

程,掌握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

☐ 教师针对实施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预

提交指南和

评价标准

案,能够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 评价工具原创性高、操作性强,或应用方式新

颖、可迁移可借鉴。

☐ 工具操作便捷。

2. 学生活动案例:请用视频方式记录 2名学生/一个小组应用该工具开展自评或互评的过

程,或由 2名学生描述应用评价工具的过程,原则上不超过 10分钟。

优秀 合格

☐ 案例真实,效果良好;

☐ 案例真实;

☐ 应用自评或互评工具的过程呈现完整;

☐ 应用自评或互评工具的过程呈

现完整;

☐ 对工具要求理解准确,应用工具方法得当;

☐ 对工具的要求理解比较准确;

☐ 工具的应用有助于评价活动的展开,依据评 ☐ 工具的应用有助于评价活动的

价工具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反思和总 展开;

结;

☐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音质好,无冗余信 ☐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

息。

3. 教师反思:请回顾你所开展的自评或互评活动实施过程,是否出现过一些你意想不到

的状况?技术在实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还存在哪些问题?

自评与互评是有益的学习体验,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习者不断调整学

习过程与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也是落实过程性评价理念的重要载体。

实践建议 支持开展自评与互评的工具可以是学习契约、量规、档案袋、概念图、评估表、观察

记录表等,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自然地嵌入到学习过程中,例如在某个单元教学结束时,用

概念图的形式梳理单元知识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概念图就成为学生学习反

B10 档案袋评价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从而

● 丰富学习记录证据的形式,真实全面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

能力描述

● 提高学习记录和证据存储、检索与整合的效率

● 让家长、同伴等相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

● 为全面客观地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证据支持

● 使评价成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1. 档案袋设计:提交一份学生档案袋,包括档案袋评价的背景和目的、档案袋评价内容

及形式(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优秀 合格

☐ 要素完整;

☐ 要素完整;

☐ 用图示化的方式清晰展示了评价内容及逻 ☐ 档案袋评价内容结构清晰;

辑关系;

☐ 档案袋评价内容科学完整,反映了评价目标 ☐ 评价内容规划完整,基本反映了

及核心素养评价的要义;

评价目标。

☐ 评价数据呈现形式多样化。

2. 档案袋实施计划:请用视频方式解释说明档案袋实施评价的过程,包括基本流程、时

间安排、相关人员参与机制(参与人员、参与方式、参与规则等)、评价标准、选用的技

术工具及应用策略等。视频需出现个人形象,原则上不超过 5分钟。

提交指南和 优秀 合格

评价标准 ☐ 要素完整;

☐ 要素完整;

☐ 实施思路清晰、流程安排合理、操作性强;

☐ 实施思路清晰、流程安排合理、

操作性强;

☐ 具体说明了相关人员参与机制,具有学习与 ☐ 具体说明了相关人员参与机制;

借鉴价值;

☐ 技术工具选用合理,操作便捷,有助于多方 ☐ 技术工具选用合理,操作便捷,

数据的采集、汇总与管理;

有助于多方数据的采集、汇总与

☐ 技术工具为学生或家长等相关人员参与评 管理;

价过程提供便利;

☐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解说明确到位, ☐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

无冗余信息。

3. 教师反思:请回顾自己开展档案袋评价的过程,并对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包括运用

档案袋开展评价的意义、技术在实施档案袋评价中发挥的作用、还存在的问题等。

无论是纸质档案袋还是电子档案袋都旨在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进步、努力

或成就等,需要仔细规划,一般步骤为:

1. 明确评价目标。档案袋评价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档案袋评价的方法?

2. 确定档案袋中所包含的内容。依据评价目标,明确要放入档案袋中的内容及具体

实践建议

要求。例如:档案袋中的作品是否要注明完成及放入的时间?主要应用什么软件来实施

评价?学生是否有相应设备来制作和使用电子档案袋?他们是否已经具备了相应技能?

3.制定档案袋的评价标准。说明档案袋中的每一份材料如何评价,可以以评价量规的

形式进行呈现。建议评价标准制定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并以书面形式记录讨论结果。

4. 向学校领导和家长解释评价标准、实施办法等。

5. 收集资料实施评价。

研修2.0总结篇2

XXX学校教师个人研修计划(2020年~2021年)
姓名学校信息化环境教研组能力选点个人关注的能力点
XXX
任教学科
XXX
所属教研组
XXX
√多媒体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能力点1(B2)能力点2(B3)(B2)
个人能力选点
能力点3
(B4)
能力点4(B6)
能力点5(C5)
①B2②B3③B4(从本教研组能力选点及个人关注能力点中,选定3项)
个人研修专题:(在教研组设定的研修专题基础上,结合个人能力选点,确定研修专题)
专题一:《利用微课优化课堂教学》(B2
专题二:《基于信息化技术设计学生活动》(B3)
学情分析
1.分析软件操作
过程与结果的视频记录及说
预期明
研修2.分析结果应用成果于教学设计的
说明
3.分析学生运用
互联网学习的积极性教研组同伴校内相同能力点研修同伴区域教研同伴上级指导专家其它同伴周研修次能力点

学习与研修设计进度(可加页)
自主选学个人实践
了解信息化发展在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微课
同伴互助(听评课、教法活动方式技术/资源研讨、展示交流等)(网络、现场)支持教学设计1.
2.3.4.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1.评价量规设计
及工具说明2.评价数据采集
工具与采集方法说明
3.数据可视化呈
现方式与结果
教案1.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片断课例视频
教学设计反思2.信息技术应用教案修改与优教学片断视频化结果3.教学反思5.教学微课构思6.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共同体(结构和人员)
《技术改变学习—
B2微课设1—一所学计与制作
校的探索与成效》2B2微课设《微课程

广西电大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广西电大教师

计与制作设计与制制作方式
作》方法《微课程
B2微课设媒体策略学习微课3
计与制作与设计艺艺术美化
术》4
B2微课设—
计与制作6
网络研修平台

广西电大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设计并完
成微课制研讨交流方法技巧,并对作,并运用微课提出修改意见,同时到实际课探讨用微课的授课模式堂中
现场讨论
微课制作工具及现场授课所用的Aiclass
总结微课
2019版《多
制作的素
B2微课设媒体素材7材的收集计与制作采集与处
及处理技
理》》

研讨交流
网络学习现场讨论视频工具网络平台
《教研组研修计划
8-B2微课设与实施方运用新型备课模式开展
网络学习
9计与制作案的制作教研组研究活动
案例评析-广西》优秀课例
B3探究型《探究型
中教学活
10学习活动学习活动
动设计分
设计设计》
析学习主题
B3探究型《如何设
活动设计
11学习活动计主题探
理论及方
设计究》
法设计符合
B3探究型《探究型
实际课程
12学习活动学习活动
的学习活
设计设计》
动以活动设
13B3探究型《探究型计为主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教学活动14设计设计》设计及实
践B4技术支持的发现15
与解决问题
《让你效
率倍增的学习可视数据可视化工具化工具》
现场研修
《教研组研修计划》
小组研讨课例现场讨论
广西电大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小组研讨课例现场讨论
广西电大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相互交流探讨
多媒体平台Aiclass功能
研讨交流方法技巧,并对以活动设计为主教学提出修改意见,同时探讨用活动设计的授课模式
现场讨论
学乐云Aiclass
心得交流网络学习
广西电大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B4技术支
《构建知
持的发现学习概念16识图谱的
与解决问图
概念图》
题B4技术支17《信息化学习信息
持的发现-课堂中的化工作学与解决问18合作学习》习




心得交流网络学习
广西电大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心得交流网络学习
广西电大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终期成果
教师培训记录表(1)份教学设计(1)份
课堂实录视频(40)分钟学生学习体验视频()分钟教学反思()份课件(1)份其它()份
√同意不同意
学校审核修改意见:

审核人签名:审核时间:


研修2.0总结篇3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校本研修方案
一、研修目标
为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实施意见》, 根据各主管部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相关文件要求,提升学校管理团队信息素养,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真正达成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破解教学难点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校本研修实施考核方案。


二、研修内容与形式 (一)研修内容
(一 动员引领、制定计划(9月9日--9月31日 1、召开全校校本研修动员大会,做好报名工作。

2、引领培训、小组划分。

3、制定各类研修方案、研磨教研组、备课组研修计划,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二线上学习、讨论实践 (10月8日--11月15日

1、线上课程学习。教师按照个人学习计划中选定的能力点,完成线上25学时的课程学习。
2、线下讨论实践。完成线下25学时的课程实践。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实践”力争运用到教学中。
(三互动交流、完善自我(11月15日--12月8日 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内总结交流,提炼经验做法,提取他人经验做法,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四成果展示、归纳提升(12月9日—12月22日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内讨论推荐 1至2位优秀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其他教师参加观课议课活动。
(五提交成果、实践运用(12 月23日--12月31日 围绕选定的能力点,提交

相应能力点对应的成果,将成果运用结果迁移到课堂教学。
(二)研修形式
分散自学、集中研讨;
线上研讨、线下学习、课堂实践等。
三、研修计划
时间
研修主题(活动)
9、9至9、31 10、8至11、15 11、15宣传动员、制定计划 线上学习、讨论实践
互动交流、宣传培训、成立机构、研讨计划 线上学习能力教研组、备课组专题讲座、交流
提高认识、初步计划 在教学中实践 人人主讲一节交流课
各备课组 各备课组 全体教师
流程
活动形式
预期成果
学科教研组
点、讨论实践。

讨论、活动 组内总结交流、集体备课、讨完善自己的教学
论、展示、交流课
至12、8 完善自我
12、9—12、22 12、成果展示、归纳提升
提交成果、组内推荐示范课展示,评课 组内讨论、个人提交
优秀展示、评课
示范课展示1到2节
展示分享
实践反思
各备课组
全体教师
23—、31 实践运用
四、组织管理 (一)组织保障
校长王甲玉为第一责任人,副校长郝淞为具体负责人,李斯、王敏、尤美德、林锦绣、德乌及各科教研组长为管理团队成员。
(二)学习保障
学校安排专项资金,优化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为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加大对培训经费的投入,作好预算,精心安排,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实处,以保证2.0信息技术工作的顺利进行。




研修2.0总结篇4

教师信息技术2.0个人研修计划

我是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在30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越来越感受到信息技术手段能有效地帮助解决在教育教学中的某些疑难困惑。因此,在本次信息技术2.0研修学习过程中,我给自己制定目标,不仅要提升自己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水平,更逐步具备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个性化教学能力。为了圆满完成目标,我给自己制定了以下的研修计划:
1. 认真解读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学习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和校本研修计划,了解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规划以及项目开展的意义。
2. 结合自己在教学中之所见所闻所感,确定能力点,寻找技术解决策略,围绕以下三点学习探究: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基础点;

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研究点;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发展点。
3. 我在独立研修的学习基础上,积极参加校、学科的研修活动,通过组内老师的协作,有效地进行线上选课研修学习和线下践行并收集材料、提交作业。
4. 培训期间,我一定会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本次研修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认真
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笔记,有效地融入专家讲解思路,转化成自身的知识,以弥补自己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业知识的不足。

5.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努力与老师们交流探讨,必要时向网上研修专家寻求帮助解决。
6.结合自己在研修学习中的感受,撰写出学习心得、研修日志以及创作出教学资源,发表于学校的研修平台上,与各位老师共同交流探讨有关如何提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能力。
7. 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足进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8. 研修学习时间大致为2020年8月初至2021年4月末。


研修2.0总结篇5

信息技术2.0研修反思报告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下面就结合近段学习信息技术2.0的一些收获,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根本原因就是那些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数学学科本身就属于枯燥无味的一门学科,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上数学课,但信息技术一融入我们的数学课程后,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插入声、形、像后,使数学课堂变得逐渐有了生机,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的情景导入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他们所喜欢的事物和爱好,我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西游记》开始导入,一上课,我就多媒体课件演示《西游记》,进入情景后,学生从喜欢的动画中先着重理解平均分,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经验体会“半个”这个结果,为下面学习新知识埋下伏笔;紧接着通过多媒体演示分月饼这一生活情景,让学生继续平均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用多媒体演示分数表示月饼的数量,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就在我们身边。形象直观可爱的小动物,精美的画面,活泼生动的背景音乐,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
成功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我们一堂课好的课中最棘手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就成为辅助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出难点的有效的手段,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学难点是如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由长方形的长通过平移转化成平四边形的底,由长方形的宽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高。学生很容易的看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通过多媒体将静态变成动态,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难点不功自破。又如,教学“相遇问题”一课时,重点是学会求相遇问题中的过程;难点是理解相遇问题中的相关术语的意思及弄清两个物体相向运动时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通过多媒体屏幕逐步把题目的条件用线段图进行演示。屏幕中两“人”同时闪动,生动直观地解释了两人“同时出发”就是两人同一时刻出发,两“人”面对面的走去,又生动解释了“相向而行”“相对而行”,就是两人(或两物体在同一条线路上,从两地面对面地走去;最后两人相对运动到距离变成“0”因而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相遇”这个概念的含义。就这样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动态演示把相遇问题的图形、图像动态化,使概念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过程。
三、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是让人们感到枯燥无味的一门学科,常常听到有很多学生说,不喜欢上数学,上数学没什么意思。为什么许多的孩子对数学缺乏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是脱离实际。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例如:我在教学《亿以内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安排学生自己通过网上搜集有关的数据,然后上课时让小组代表汇报,他们搜集的材料是:有的是学校的建筑面积,果园的面积,有的是关于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今年春节晚会收视率的情况......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说服力的真实数据,发生在身边的数字材料,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增强了生活知识,同时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全面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利用多媒体可以达到优化练习,练习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省时、直观形象、容量大、拓宽思路的特点来强化效果,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反思: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大多数教师都会尝试采用自制课件或网上下载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虽然我们在应用中取得了可喜的
成绩,但也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有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到位,他们片面的认为,只要我用多媒体上课,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就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因此,在课堂中,堂堂都用多媒体,甚至都认为用了课件就是方便自己不到黑板上板书,其实不是这样的,再好的多媒体课件,也不能省掉板书。如:计算题的答案,笔算除法的计算法则,课本上很简单的练习都用课件操作,这样也不够好,这样直接减少学生思考的空间,抑制了他们的思考欲望。
2、 由于我们处在农村小学,大部分的老师对课件制作,多媒体操作水平不高,导致经常请人代劳。因此,课堂上常出现中断问题,这样不仅没有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反而干扰了我们正常的教学时间,影响了老师上课,学生学习的情绪。
如何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开发好我们的数学资源,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真正地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迅速发展我们信息技术的应用。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利用这一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手段,又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途径。我们坚信只要合理正确地使用这一技术,就能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推荐访问: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