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卓越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以人民为中心感想

时间:2022-06-17 15: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人民为中心感想,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以人民为中心感想

以人民为中心感想6篇

【篇一】以人民为中心感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意蕴

■张丽新

【摘 要】回顾我国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人民是最大受益者。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其价值意蕴在于把有利于民作为判断改革开放的标准。之后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与其一脉相承,而人民就是这个“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和巩固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期刊名称】《奋斗》

【年(卷),期】2018(000)016

【总页数】2

【关键词】价值意蕴; 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三个有利于”; 改革开放; 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

回顾我国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人民是最大受益者。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其价值意蕴在于把有利于民作为判断改革开放的标准。之后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与其一脉相承,而人民就是这个“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和巩固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性”政治思维,既是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原则,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这更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精准阐释。

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对于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思想的理解和发展,是对历史前进规律的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刻阐释。其次,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关系来看,强调了我国发展的共享性与包容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达到新高度,这对党的发展壮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方向正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首先从实践发展来看,改革开放40年成就表明,必须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促进各领域发展实践的价值导向不偏离、发展归宿不走位、发展动力不弱化,从而进一步深化发展,进一步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我们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其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的具体原则和相关路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根红线。此外,以人民为中心所富含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中国社会,同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基础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是改革的逻辑起点。以人民为中心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基础上,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应对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新政治性思维,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历史动态性,因此应坚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旨归。这就需要首先区分好与“以人民为中心”的相近概念,把握好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以人为本、人民主体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区别和联系。二是不断寻求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始终关注人类贫困、经济不平等以及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问题。三是掌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功能。“以人民为中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人民的梦”是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的获得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归宿,人民期待是其时代基础,提升人民获得感是其关键要义;
“以人民为中心”是共享发展的价值目标。这一系列党和国家的战略、规划、布局、宏伟目标都需要服务于人民,其动力更是来自于人民,这一价值功能是党和国家治理的起点和归宿。

“以人民为中心”现实诉求是改革的关键要素。首先,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不断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和困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些正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人民享有发展公平性以及人民群众的发展利益都会产生影响。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向往,对党和国家机构职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其次,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对人民主体性提出要求。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足影响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要求发展中体现群众的关切;
政府与人民需要走出“塔西佗陷阱”的怪圈。三是党群关系的现实要求。破除“官本位”思想观念;
避免“拍脑袋”决策;
打破利益集团和特权存在的格局。四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要求。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人民是无所不在的监督力量;
人民既要有投票的权利,又要有广泛参与的权利;
众人的事众人商量。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人民主体性发挥关乎国家治理的能力和效果,也是衡量国家与人民主体关系的指标。

“以人民为中心”政治逻辑构建是改革的重要内容。解决好“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问题。造成“塔西佗陷阱”的根源是脱离人民群众的执政方式,也是政治建设需下大力气解决的难题。历史与现实都彰显了人民在政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发展中推进政治建设的深入完善,就是要紧紧围绕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要素展开。避免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产生的冲突、分化加剧,团结各人民主体;
以人民为中心、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和改进政策措施,给人民以安全感;
党和政府不断提高超前预判的能力,以预防国际国内各类风险并有效应对;
通过与人民不断协商进而达成共识以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公平为要求,不断缩小人民的地域、行业等差异,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
力求达到全面改革预期,保证各领域稳定协调发展,进而不断推动全社会的进步。

“以人民为中心”制度路径完善是改革的难点。一是树立政治理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就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统一起来。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在国家和社会治理层面,以法律形式明确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完善和健全民主协商机制,不断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度,以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二是提供政治产品。发挥指引保障作用,提高党执政的综合能力,发扬新时期党的先进性指引作用。三是改善政治生态环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体现为民服务宗旨,丰富服务内容与形式,完善监督方式,构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三、“以人民为中心”是继续深入推进改革的方向

改革开放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勇敢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一步。邓小平反复强调:“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焕生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转变,“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经济建设着眼于共同富裕,实现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最终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新需求,最终实现人民的认同感;
社会建设聚焦民生工程的政策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生态建设坚持协调发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满足感。以民生为社会和谐之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全面深化改革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价值追求,体现出国家不同发展阶段一脉相承的人民主体理念。通过改革实践和国家治理现实深入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政治机理的主观与客观、历史与现实、社会环境等因素,在治理实践中进行对症下药。总之,在推进改革向丛深发展进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意蕴,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教师,文章为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机理及制度路径研究(18BZZ001)、2016年黑龙江省社科项目(16ZZD03)、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2017年7月)阶段性成果。】

【文献来源】>

【篇二】以人民为中心感想

浅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作者:王楚楚
来源:《学理论·下》2019年第02期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所有理论中,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二个基本方略。以人民为中心具有深厚的生成意蕴和现实旨归。同时,以人民为中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生成意蕴;现实旨归;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2-0004-02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弘扬党的宗旨,坚决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同时也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关键时期,多维度、多视角地分析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党的宗旨具有重要价值。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成意蕴

        以人民为中心是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等这些思想基础上产生的,是在依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和汲取苏联亡党亡国的经验教训等现实依据上形成的。

        (一)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哲学意蕴高度契合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历史过程的发展所起的决定作用,着重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与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鲍威尔兄弟进行了一场论战,其中就对他们的英雄史观思想做出了批判,并阐明了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正是广大群众。另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里也强调:“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壮大”。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倡导着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原理,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且在多种著作里进一步论证和阐述了这一思想。

【篇三】以人民为中心感想

由“以人民为中心”想到的

2月1日上午,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在成都闭幕。省委书记王东明发表了如何 “以人民为中心”的讲话。作为基层人员,我们关注着这次会议的召开,读了王书记的讲话,我不禁有所感慨。

  王东明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自然生态、更公平的社会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子越过越安逸。

王东明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群众就业增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对接民生需求优化供给结构,坚持民生取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立足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打好“三大攻坚战”,着眼长远发展抓好“四项重点工程”,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让发展的过程成为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过程。

省上领导关注的是全省发展的大局,作为基层工作的普通教师,我们关注的是上级会精神贯彻落实的效果。王书记指出要解决好群众的利益问题,简单点就是收入,就是待遇,就是生存发展的质量问题。近年来,四川在各个方面都有明显进步,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我们要感谢各级政府和领导的辛勤努力,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打造的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

18大以来,干部改变作风,提升效能进步很大,群众是满意的,这得益于党中央高压反腐的态势,得益于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作为普通群众,我们感到这种变化来自于外界的压力大一些,有些人是迫于形势的发展,改变了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内心中还是存在着与党和人民的要求想背离的一些消极因素。这些从公开的一些报道可以看到部分端倪。比如,中央一再强调的精准扶贫,在某些地方变成了数字扶贫、填表扶贫。由于工作的原因,笔者也作了不少的文字工作,总结,报表,各种材料做了不少,从上级的要求看都很重要,都是应该完成的工作。可是实际上怎样,群众心理还是有笔账的。

这些年,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了,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越来越高,官方公布的已经超过了4%,2016年教育经费高达3.88万亿,看着这个数字,我们作为教师都觉得有愧祖国的厚爱,但是现实中,吐槽待遇的教师不少,教师群体对职业认同感不高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而网络上我们看到很多评论却认为教师待遇很高了。这种矛盾其实也是利益问题,我们希望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回应群众的关切,认真做好振兴乡村经济这篇大文章,不管城市如何发展,最广阔的还是农村,只有农村实现了现代化,中国社会全面的现代化才算真正的现代化。最近听几个亲戚在聊天,他们说到了成都的房价,据说3环附近都高达2万56千了,一套房子价值接近200万,四川的工资水平,要合理合法攒上200万,大多数公务员、大多数事业单位职工都不可能,这种现象的存在应该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高房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回应人民关切,切实解决高房价问题。

方方面面的工作,只要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都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发自内心的重视,要真心实意的全心全意的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这既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实实在在的生活,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我们希望大家都来学习领会王东明书记的讲话精神,把四川的工作做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篇四】以人民为中心感想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探源
作者:胡小梅
来源:《新丝路(下旬)》2019年第09期

        摘 要:习近平在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重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督促全党贯彻落实。本文以探明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渊源为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思想的阐述、衍伸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实践渊源,探明其对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本思想;以人民为中心;中国梦

        一、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内涵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十九大报告多处提到以人民为中心,并作为新时代的重要方略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将人民群众放于主体地位,做到发展的一切为了人民。

        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来,习近平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这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人”的思想。在十九大报告中多处强调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关于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提到,“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1]这说明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人民生活得以不断改善的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而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在关于我国的治国方略中提到,“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这说明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继续坚持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继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篇五】以人民为中心感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 1.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始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课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纵观历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


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持久的力量。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我们要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水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2.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脊梁。回望上下五千年,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必须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谋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众。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坎,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在人民面前,我们水远是小学生。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要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和力量。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使全体人民都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
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3.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到那时,“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实现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我们党始终带领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我国发展富强的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共同富裕,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江泽民同志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胡锦涛同志也要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进入新时代,我们走上了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强调,“我们追
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我们党在实践中形成了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规律性认识,推动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显著提升。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最终靠的是发展。发展是基础,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没有发展,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共同富裕就无从谈起。

要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同时,还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更加充分体现出来,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格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展示出来。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
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4.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坚持群众路线,核心的问题是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是靠宜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起家,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要从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方法。党的领导工作的正确方法,就是将群众意见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又到群众中宣传解释,将决策化为群众的行动,并在群众实践中检验这些决策是否正确。

坚持走群众路线,绝不是喊喊口号走走过场,而是要诚心诚意、实打实做。要善于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
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善于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使作出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充分体现民心民意。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既解决认识提高问题,又解决行动自觉问题,使群众路线落地稳、扎根深,融入经溶社会发展全过程,贯穿到党的全部工作中。


【篇六】以人民为中心感想

龙源期刊网/>

推荐访问:感想 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感想 以人民为中心感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感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