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卓越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300字(精选文档)

时间:2022-07-05 11: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弹一星精神感悟300字(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300字(精选文档)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300字3篇

第1篇: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300字

在新时期将“两弹一星”精神发扬光大

中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党组

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科技工作者依靠自己的力量,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创造了原子弹爆炸、导弹飞行和人造卫星上天的奇迹,取得了“两弹一星”事业的辉煌成就。原子弹试验发出的春雷般巨响和卫星传回地面的《东方红》乐曲,庄严地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要做到;
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在制造出“争气弹”、“争气星”的同时,也孕育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凝聚着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和赤胆忠心,反映出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是新时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研制“两弹一星”是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上世纪50、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集思广益、运筹帷幄,以长远的眼光和非凡的胆略,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作出了对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英明决策。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无数人的不懈奋斗,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对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人以超人的胆识和智慧,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勇攀科技高峰的壮举。

  研制“两弹一星”的伟大实践,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科技队伍,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力量,为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奠定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两弹一星”的宏伟事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表明,党中央在领导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国防建设,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重点地建设、发展国防科技事业,不仅为维护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提供了重要基础,而且通过发展国防尖端技术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既凝结着以往的奋斗,也昭示着未来的希望。江泽民同志指出,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研制工作者的坚强精神支柱。广大“两弹一星”研制工作者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胸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许多研制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人诗篇。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两弹一星”事业取得成功的立足基点。广大“两弹一星”研制工作者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他们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奋图强,锐意创新,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两弹一星”事业的伟大胜利。他们所具有的惊人毅力和勇气,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两弹一星”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在研制“两弹一星”的不凡历程中,来自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成千上万的科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汇成了向现代科技高峰进军的浩浩荡荡的队伍。他们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使我国的科研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他们用自己的辉煌业绩,为中华民族文明创造史增添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我们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于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的广大工作者来说,就是要深入贯彻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的要求,再攀科技新高峰,再创事业新辉煌,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焕发新的光芒。

  牢固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既继承了几千年来对民族风土、民族文化的深厚眷恋,更融合了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衷心热爱。在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专家身上,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民族事业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得到集中体现。几十年来,“两弹一星”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始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被传承和发扬,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以报效祖国、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为最高荣誉,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选择与祖国需要、个人利益与祖国利益紧密相连。今天,对于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来说,在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的伟大实践中,依然要学习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爱党爱国的崇高品质,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祖国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当中,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继续贡献力量。

  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在“两弹一星”事业的起步阶段,国家经济基础薄弱,人才奇缺,物资匮乏。在极端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科技人员和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战胜各种困难,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两弹一星”的成功,进一步昭示了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与研制“两弹一星”所处的时代相比,今天我国具有了较为雄厚的经济与科技实力,国防科研生产条件获得很大改善,艰苦奋斗也有了新的时代内涵。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种种挑战,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这一宝贵的传统和精神。

  继续发扬勇于探索、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两弹一星”的研制,是不断登攀、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的过程,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的一次历史性跨越。在当时的国际条件下,“两弹一星”事业只能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来进行。广大研制工作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知难而进,勇于创新,保证了我国独立掌握国防尖端技术。实践证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我们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途径。在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的征程中,我们依然要发扬勇于探索、勇于超越的精神,瞄准长远发展需要,瞄准世界军工先进水平,以不断增强科技发展与应用的首创能力为目标,切实推进先进的军工核心能力建设。

  始终秉持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两弹一星”事业技术密集,系统复杂,综合性强。广大研制工作者秉持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广泛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建立协调、高效的组织指挥和调度系统,从而提高了整体效益,走出了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发展尖端科技的路子。在国家大力提倡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自觉坚持科学精神、树立科学观点、运用科学方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国防科技工业而言,战线长、摊子大,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要求我们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调结构、强能力、上水平,转变军工发展方式,努力推动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大力协同、相互支持的社会主义政治优势。“两弹一星”作为新中国高科技的宏大工程,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大力协同,集体攻关,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形成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两弹一星”及后来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组织实施表明,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重大经济、科技建设项目,必须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在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发挥大力协同、相互支持的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广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和社会资源,群策群力,众志成城,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形成统一的决心、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行动。

  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两弹一星”事业汇集了来自各个方面的科技专家,培养和造就了年轻一代科技人才。“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与这支优秀的人才队伍紧密相关。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更离不开一大批处于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应大力加强军工核心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成长,着力培养各领域领军人才、创新型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造就一支能够站在世界国防科技前沿、政治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善于攻关、敢打硬仗、作风优良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第2篇: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300字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他也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美国有位名叫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著名核物理学家,他因主持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而被誉为“美国原子弹之父”。殊不知,中国也有一位“原子弹之父”,那就是钱三强。
  1955年,中共中央作出研制原子弹的战略决定后,钱三强担任了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全身心投入到原子能事业的领导和统筹工作中。

 

邓稼先
  1964年10月16日,神奇的蘑菇云在我国西北沙漠升起;
1年8个月后,中国再一次以令世人震惊的速度,敲开了氢弹奥秘之门——氢弹理论冷试验一举成功。从此,邓稼先这个响亮的名字永载于中国史册。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两弹元勋”的美名也才得以传扬。

 

周光召
  理论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理论设计中做出重大贡献。
  严格证明了CP破坏的一个重要定理,并于1960年简明地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公认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

 王淦昌
  王淦昌是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41年,他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并为实验所证实。1953 年到1956年,他领导建立云南落雪山宇宙线实验站,使我国宇宙线研究进入当时国际先进行列。1959年他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把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朱光亚
  朱光亚1946年赴美国密执安大学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工作,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后于1950年春回国参加工作。他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负责并领导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获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程开甲
  核武器技术专家。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工作,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1950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工委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基地副司令员、科技委常任委员、顾问。

 

 吴自良
  60年代,在困难的条件下,冶金所承担气体扩散法分离铀同位素用的“甲分离膜的制造技术”任务,与原子能所、复旦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联合攻关,组成第十研究室,他兼任该室主任,主持这项工作。在他的领导下,经过艰苦探索和反复试验,于1964年试制成功并投入使用。1984年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9年获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经过长期的努力,于敏对原子核理论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他把原子核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

 

 中国现代光学之父:王大珩
  王大珩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赴英国攻读应用光学。当时的中国,仅有一个只能制造简单望远镜和低倍显微镜的破旧工厂。1948年,王大珩从英国回到尚未解放的上海。
  由于王大珩在我国光学科研中作出的突出贡献,1980年,他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他研制的“现代国防试验中的动态光学观测及测量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陈能宽
  在长达20余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作为核装置全面质量的技术负责人之一,参与了我国多次核试验中大部分核装置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1986年,他获得国家对原子弹突破和武器化、氢弹突破及武器化的最高奖赏。此外,1982年,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郭永怀
  郭永怀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陈芳允
  早期在国内领先研究毫微秒脉冲技术,领导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机载单脉冲雷达,为我国无线电电子学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他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跟踪测量系统的技术负责人,全面参加了系统设计和建设工作。他提出和设计了发射我国通信卫星的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的新方案,并负责这一系统的研制和星—地技术协调工作,为建设我国卫星测控网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探月工程带头人:孙家栋
  1967年以前,孙家栋先后领导和参加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地地弹道导弹与液体中程地地弹道导弹的研制试验工作。1967年后,开始从事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试验工作。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中,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主持完成卫星总体和各分系统技术方案的修改工作。为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3篇: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300字



作者机构:《红色基因》编写组 出版物刊名:现代国企研究 页码:86-89页
年卷期:2016年 第23期

摘要:<正>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科技工作者依靠自己的力量,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创造了原子弹爆炸、导弹飞行和人造卫星上天的奇迹,取得了"两弹一星"事业的辉煌成就。"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在制造出"争气弹"、"争气星"的同时,也孕育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现将编入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红色基因》一书的"两弹一星"精神部分摘编如下以供参考交流。

推荐访问:两弹 感悟 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300字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300字 两弹一星精神感悟300字作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