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卓越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教育理论毕业论文让课堂变成学生活动舞台【精选推荐】

时间:2022-08-17 19: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理论毕业论文让课堂变成学生活动舞台【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教育理论毕业论文让课堂变成学生活动舞台【精选推荐】

 

  X X 大学

 毕业论文

 让课堂变成学生活动的舞台

 姓

 名:

 __________

 2014 年 6 月 25 日

 让课堂变成学生活动的舞台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 课堂教学“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有助于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笔者通过研究和实践, 逐步确立了以“多元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 并形成了活动型课堂的教学流程, 即自主研习——合作探究——组间交流, 让课堂变成学生活动的舞台,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以高中化学《中和滴定》 一课为例, 结合活动型课堂的教学流程作如下介绍:

 一、 自主研习——学懂基础, 生成疑问

  知识的获取与掌握归根到底是要通过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研习来完成的。自主研习是最根本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之所以低效, 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被动地接受, 盲目地听课, 缺乏对知识的独立思考和理解, 没有知识获取的过程体验。

 高效课堂的最显著的特征是自主学习, 自觉探究, 自我反思。

 其实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中, 有相当一部分的基础知识, 难度低、 思维跨度小, 大多是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的。

 教学中, 教师只要预设学习情境, 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标, 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文本, 通过阅读、 调查或简单的实验分析、 思考等自主学习的方法, 初步了解整堂课的学习内容, 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尝试着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并在自主学习中生成疑问, 产生继续探究的动机和欲望, 为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提供问题抓手。

 在高中化学《中和滴定》 一节的教学中,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酸与碱按一定物质的量之比反应, 原理简单易懂, 教师可围绕这一基本原理, 创设工业上或实验室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

 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

 这一情境, 明确学习任务, 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 独立思考来初步理解测定待测溶液浓度的关系式:

 ,以及应该怎样用实验来完成的总体方案。

 并在教师的启发下, 引导学生产生更深入的问题:

 ①怎样判断中和反应恰好完全? ②怎样更精确测定所用溶液的体积?其实这是实验的关键, 也是中和滴定的难点, 这些是靠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能无法解决的困惑, 为下面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素材和需要。

  自主研习的内容需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而定。

 对教材的基础知识、 学生认知能力应能达到的内容, 教师应精心设计, 以简单的问题形式, 重新组合, 明确目标, 留足时间, 让学生自己研读, 利用已有经验, 简单加工、 归纳, 教师只需检查、 点拨、 纠正, 就能帮助学生完成自学任务。

 二、 合作探究——理解重点, 澄清疑点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仍存在的疑惑或生成的问题, 以及教材中的难点、 重点, 则需通过学生间的合作, 依靠小组的力量、 集体的智慧来解决。

 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不同, 理解的角度层面和高度不同, 对问题解决的方案优劣也就不同。

 教师通过组织小组内同学间的相互讨论, 相互交流和启迪, 甚至争论辩论,就能对问题的本质进行甄别、 判断、 提炼, 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取舍、 选择、优化。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中, 一是要结合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教材的重点和自主学习下的疑点, 设计成多台阶、 小梯度的若干问题, 二是留足时间, 创设开放和和谐的讨论氛围, 三是密切关注学生讨论的动态, 关注每个组的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 并作恰当的点拨、 启发。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 自己去想、 去悟,并把自己的理解、 想法, 大胆表达出来。

 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团队精神, 锻炼表达能力, 激活思维, 提升情感体验。

 在自主研习《中和滴定》 基本原理和初步实验方法的基础上, 围绕实验中需要解决的两个难题:

 ①判断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②更精确测量溶液体积。

 教师为了促进小组讨论的有效开展, 可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

 ①计算用0 . 1 mo l ·L -1

 Na O H滴定2 0 . 0 0 mL

 0 . 1 mol ·L -1

 HC l , 当加入不同Na O H体积, 计算溶液的p H值(填表)。

 ②绘制所加Na O H体积与溶液p H值的关系曲线图。

 ③寻找p H突变点且与同学交流。

 ④甲基橙、 酚酞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多少, 为什么可指示滴定终点?

 围绕这些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相互讨论, 理解p H突变原因, 以及为什么可用指示剂来指标滴定终点的到达。

 学生通过对比量筒和滴定管的构造, 观察研究滴定管刻度特点, 尝试精确读数, 理解滴定管的精确度, 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导小组交流为什么不能用量筒

 而用滴定管来测量所用溶液的体积, 以及为什么滴定管在装液前须用相应溶液润洗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练习, 比哪个组实验更规范,操作更熟练, 结果更精确。

 难点、 疑点让学生讨论, 问题让学生思考, 知识结构让学生自己构建, 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不是旁观者, 要当好“导演”, 需要引导, 鼓励、 督促小组每个成员的主动参与, 对组内交流所不能完成的, 教师应适度提示, 使得小组的交流讨论更加有效、 有序、 顺畅。

 三、 组间交流——成果展示, 归纳提升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成果, 需要交流进行展示, 交流展示形式多样,可委派小组代表上黑板板演, 可实验演示或搭建模型, 可阐述对原理问题的理解,或组织小型辩论会。

 在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中, 各组不同观点可得到相互补充,教师适当和有效的点评、 矫正, 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最终提炼、 总结、 归纳揭示出规律。

 例如, 对于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操作的应用, 教师可设计不同的错误操作,供学生进行误差分析:

 ①酸式或碱式滴定管装液前未用相应溶液润洗; ②锥形瓶中放入待测溶液后用蒸馏水稀释; ③用仰视或俯视方法读数等。

 在小组讨论分析的基础上, 教师可委派小组代表进行交流, 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 更加深刻理解中和滴定的操作要点。

 在组间交流时, 教师不仅要注重小组学习成果的汇报, 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可采用对每组表现进行累计积分, 按周、 月评比优胜小组, 这样在以团队为整体的激励性活动中, 带动全体同学积极参与, 鼓励对自己团队集体荣誉而出力。

 这样既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也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总之, 活动型课堂是完全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基础上的一种教学设计, 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它构筑了 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 搭建了一个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交流、 合作和展示的平台, 从而改变教学模式、 学习方式, 变教具为学具,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学生和课堂的和谐互动, 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推荐访问:教育理论毕业论文让课堂变成学生活动舞台 毕业论文 课堂 舞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