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卓越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探索(精选文档)

时间:2022-08-20 19:2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探索(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探索(精选文档)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探索

  摘 要 心理矫正是社区矫正的中心环节。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首先要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调查与测试, 正确把握矫正对象的心理状态, 然后根据心理状态类型, 结合不同年龄段矫正对象的实际情况, 科学设计工作方法, 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心理矫正工作不仅需要矫正工作人员的努力, 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关键词 社区服刑人员 心理矫正 心理状态 保障

  作者简介:

 李晟,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法律系讲师, 研究方向:

 诉讼法、 司法制度等; 郑毓枫,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法律系讲师, 研究方向:

 宪法、 刑法。

 中 图 分 类 号 :D926. 7文 献 标 识 码 :A文 章 编 号 :1009-0592(2012) 06-203-02

  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工作虽然涉及方方面面, 但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正。

 社区矫正中的心理矫正工作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 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矫正和心理治疗, 以配合教育改造, 消除其不良心理, 促进心理健康、 重塑健全人格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矫正工作质量和效果的一项工作方式。

 而准确掌握矫正对象的心理状态, 是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与获得成功的前提。

 一、 心理调查与测试是确保心理矫正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

 做好矫正工作的前提是正确掌握矫正对象的心态, 所以, 在接收社区矫正对象后, 应当做好矫正对象的情况摸底工作。

 首先, 应当进行“四调查一测试”。“四调查” 是指:

 (1)

 矫正对象的自然情况调查, 如职业、 家庭状况等; (2)

 既往生活情况调查, 如有无吸毒史等; (3)

 日常行为活动观察, 如习惯、 爱好等; (4)

 犯罪情况调查,如犯罪原因、 性质等。“一测试” 是指心理测试, 包括智力、 性格等。

 其次, 根据调查与测试结果, 对每一位矫正对象建立心理档案, 详细记录上述五个方面数据以及以后每一次心理矫正活动的具体表现, 为后期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二、 准确把握每个矫正对象的心理状态是矫正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

  研究发现, 矫正对象有的在监狱服过刑, 有的只受过短暂的关押, 因此他们的心理状态非常复杂, 一般可以分为六种心理类型:

 1. 消极封闭型。

 这类人员最大特点是沉默不语, 不易沟通。

 产生这种心态的原因较为复杂, 有的是本身的性格使然, 天生就不爱说话, 只喜欢倾听, 你问什么他答什么, 你不问他就保持沉默; 有的可能是因为在监狱服刑时间长, 与正常的社会产生了 隔阂, 还没有适应过来; 也有的是因为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对公职人员都持戒备心理。

 2. 麻木不仁型。

 这类人员一般年龄较大, 曾经历了 人生的沧桑, 社会经验老道、 阅历丰富, 可能对社会的阴暗面看的较多, 体会较深。

 他们通常觉得虽然自己被判了刑, 但罪行较轻, 也未被限制人身自由, 社区矫正只是走形式, 没什么大不了 。

 所以平时表现为生活作风懒散, 做什么都不积极, 能躲就躲, 对矫正活动也是敷衍了事。

 3. 破罐破摔型。

 有些社区矫正对象在回归社会后, 发现很难再回到原来的生活, 有的不能被家庭成员接纳, 流落街头; 有的夫妻感情已经破裂,另一方不辞而别; 有的被原工作单位辞退, 失去了 往日的体面; 有的求职处处碰壁, 失去了生活来源。

 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打击, 使得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被社会所抛弃, 成为多余的人, 对自己的未来丧失了信心。

 所以他们在矫正期间整日无精打采, 对什么活动都没兴趣, 敷衍应付。

 4. 心平气和型。

 这类人员一般刑期短, 没有长期脱离社会, 生活、 工作环境也没有太大变化, 所以心态较好, 比较乐观, 喜欢与志愿者交流。他们一般都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所受到的惩罚, 态度比较积极。

 三、 设计科学工作方法是心理矫正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社区心理矫正工作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 在正确了 解了矫正对象的心态后, 应当科学设计工作方法。

 (一)

 建立关系, 沟通情感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 具有合群倾向, 渴望得到所属群体、 社会的认同,渴望从属于某个群体, 获得一种归属感。

 社区服刑人员虽然因为犯罪行为受到刑事处罚, 但他们最终还是要回到社会中生活。

 由于他们已经失去了很多, 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 因此他们更渴望得到周围社会的认可, 接纳, 能够迅速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

 心理矫正的目的, 就是要通过沟通与情感交流, 让矫正对象感到温暖, 重新获得归属感。

 进行情感交流, 沟通是关键, 也是心理矫正工作中的最大难题, 因为不同的矫正对象文化程度、 性格、 表达能力等差别很大, 需要工作人员根据不同对象, 采取相应的策略。

 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倾听他们的诉说, 了 解

 他们的不同需求,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拉近心灵的距离。

 年龄阶段不同, 心理需求也不相同, 进行心理沟通时,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员采取不同的策略:

 1. 年老者。

 年老的矫正对象, 往往见多识广, 社会经验丰富, 但由于特殊的身份, 缺乏倾诉的对象, 因此, 他们迫切希望有人听他们诉说他们的故事。

 对于这类群体, 我们应当少说多听, 多向他们请教问题,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生存的价值, 在与他们交换对问题的看法时, 潜移默化, 寓教于理, 帮他们转化思想。

 2. 中青年。

 中青年的矫正对象, 往往要么是上有老下有小, 要么是自食其力, 当他们回归社会后。

 往往存在着许多实际困难, 如找不到工作、没有技术、 没有收入来源等, 所以, 对于这类群体, 给他们提供帮助, 解决实际问题, 比什么都更有效。

 当然, 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

 3. 未成年人。

 未成年的矫正对象走上犯罪道路, 虽然原因很复杂, 但缺乏教育, 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是最根本的原因, 因此, 在矫正工作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亲人、 老师等社会资源, 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

 采取必要的心理矫正措施

  在进行心理矫正过程中, 志愿者可以通过有关部门与心理健康机构联系, 对有些矫正对象采取必要的心理矫正措施。

 一般来说, 比较常见的措施包括:

 1. 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两年多的社区矫正活动, 我们发现, 社区服刑人员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而且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存在问题,

 所以在社区矫正工作中, 首要的任务是对矫正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 形成良好心态、 提高调适能力。

推荐访问: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探索 矫正 探索 精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