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卓越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巴塞罗那(全文)

时间:2022-08-31 19:5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巴塞罗那(全文),供大家参考。

巴塞罗那(全文)

 

 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的第二大城, 也是工商业、 文化艺术非常发达的城市, 有地中海曼哈顿之称。

 西班牙现代艺术巨匠如毕加索、 米罗、 达利等人都诞生于此, 是伊比利半岛最富欧洲气质的大都会, 又被称为「伊比利半岛的明珠」, 1833 年以前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加泰罗尼亚的首府, 文艺复兴时代大作家塞万提斯, 曾赞誉她是西班牙的骄傲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整个城市依山傍海、 地势雄伟, 气候舒适宜人, 市区內哥特式、 文艺复兴式、 巴洛克式建筑和现代化楼群相互辉映。

 由和平之门广场(placa portal de la pau)

 到加泰罗尼亚广场(placa de cataluna)

 之間 ,以大教堂为中心, 有无数值得参观的建筑物。

  融合古今的巴塞罗那 飞机降落前从空中俯瞰地中海海滨城市巴塞罗那,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图画。

 蓝色海洋环抱着的绿色城市, 五彩花坛簇拥的白色建筑, 无不展示着人与自 然的和谐相处; 雄伟壮观的神圣家族教堂, 新颖别致的奥运村, 巧妙而不露痕迹地融合着古老和现代。

 我相信, 凡是去过巴塞罗那的人都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的感觉。

 巴塞罗那在西班牙的地位相当于我国上海。

 然而, 如此国际大都市却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车马喧哗繁华热闹, 不论在市区何处, 你都会感受到温馨清雅静谧安详的氛围。

 游览巴塞罗那时, 我常常会对所处的时代产生怀疑, 看人们衣着打扮是当代, 看周围环境是古代; 也会对城市环境感到疑惑, 是乡 村? 却不见牛羊农舍, 是都市? 却一派田园风光。

 市区内甚至看不到目前国内城市中常见的作为“发展”和“现代化”标志冲天入云的高楼大厦和层层叠叠的立交桥。

 显然, 巴塞罗那人并不认为这样就算“发展”和进入“现代化社会”, 而古老文明历史才是它最耀眼的亮点和无价瑰宝。

  巴塞罗那完好地保留了古代建筑物和都市格局, 把现代和超现代“硬件”出神入化地揉进其中, 使城市古今合璧相得益彰。

 遍布城市的大学、 研究院、 美术馆、 博物馆、 文学馆、 书店、 展览馆、 凯旋门、 纪念碑、 王宫、 教堂、 剧院、 广场、 公园、 喷泉、 名人旧居及街头雕塑, 无不为巴塞罗那涂上浓重的文化色彩。

 人们随时可以领略到巴塞罗那人引以为豪的毕加索、 高迪、 达利、 米罗和塔皮埃斯等艺术和建筑大师的风采, 追寻伟大航海家哥伦布的足迹。

  巴塞罗那是欧洲及地中海著名的海港和商埠, 恰似一颗明珠镶嵌在伊比利亚半岛, 城市寸土如金。

 然而,巴塞罗那却阻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房地产开发商, 把黄金土地让给了自然。

 大自 然带着清纯的气息涌进城市, 一片片草坪, 一排排树木, 一座座花园, 使这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西班牙文化古城生机勃勃。

  漫步黄金海岸是游览巴塞罗那不可缺少的内容。

 沿着卡布蓝里大街向东走到尽头便是哥伦布广场, 著名的哥伦布纪念碑矗立中央。

 广场东侧是当年哥伦布远航出海口, 现在是港口深水码头, 海里停泊着哥伦布航海时乘的“拉尼亚”号帆船复制品, 供游人参观。

 长长的海岸线铺着一条别具一格的彩色石板人行路, 与惹人心醉的蓝色海洋仅隔一条十几米宽的金色沙滩。

 每隔一段路都有仅供情侣两人面向大海的石头座椅。

 道路两旁种植着高大挺拔的棕榈树, 翠绿的阔叶随海风摇曳, 仿佛向行人发出种种神秘的信息。

  漫步鲜花大街, 两侧是法国梧桐和棕榈藩篱, 一个挨一个的售花亭让人淹没在鲜花的海洋中。

 街头艺人的演奏, 活人装扮的人体雕塑, 画家卖画作画, 室外文化沙龙, 也让人从另一个角度领略了巴塞罗那的风情。

 当然不能忘记到步行街尽头典雅别致的水龙头下, 尝一口清凉甘甜的“巴塞罗那圣水”, 据说喝了就会想再来巴塞罗那

  领略著名的特色晚餐——难忘的巴塞罗纳之三 在欧洲期间, 尽管我们几个对西餐都不是太习惯, 但对于领略各地的特色餐饮如品尝法国的西式大餐、 葡萄美酒和意大利的比萨饼等等, 大家的意见却又是惊人的一致, 因而得以品尝了各地美味, 饱享口福后也确实觉得名不虚传。

 但在巴塞罗纳领略的特色晚餐, 则可说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至今难忘。

 到达巴塞罗纳的那天, 主人十分盛情, 听说我们爱吃米饭, 就一定要安排我们享用一顿著名的晚餐, 即名叫"帕耶拉"(Paella)

 的西班牙什锦饭, 说是颇具特色, 其知名度可以和斗牛、 毕加索等大师的艺术相媲美, 我们当然是很感兴趣。(我查了一下《英汉辞典》, "Paella"译为"(西班牙)

 肉菜饭"。)

 当听说帕耶拉是由当地稻米做成的,我颇感意外。

 因为我只知道西班牙是地中海国家, 盛产海鲜, 但却不知道那里还产大米。

 实际上早在 1000 多年前,非洲的摩尔人占据西班牙时, 就开始在西班牙瓦倫西亞南部淡水湖边的沼泽地里种植水稻, 耕种方法自 此传入, 代代相传, 水稻便一直在那里生长, 成為西班牙重要的稻米產地, 瓦倫西亞因此而成為孕育米飯料理的搖籃、 成了闻名全球的「西班牙什錦飯」 最早的發源地和故乡 。

 巴塞罗纳有不少拥有各自風格的米食料理店。

 我们上了街角边一家著名的 Paella 餐厅, 登楼倚窗而坐, 可眺望街景。

 店内餐桌搭配白色桌布, 厨师穿着白大褂, 戴着多褶白帽, 布局和环境都充溢着西班牙風情。

 陪同的翻译是中国人, 在法国做导游十多年, 已成了 "欧洲通"。

 他介绍说, 所谓"帕耶拉"(paella), 原意是烹制这种什锦米饭的平底大锅的名字。

 这种锅圆圆的, 很像我们国内烧烤煎饺、 葱煎包子的平底锅, 所不同者是那种锅沿的两边有两耳,不像我们国内的平锅, 因为无耳, 搬动时必须要用抹布等夹住锅沿以防烫手。

 而现在帕耶拉已成了什锦饭的代名词。西班牙海鲜饭是这家店的招牌菜, 分为什锦饭、 蔬菜饭和纯海鲜饭等多种, 其中什锦海鲜饭是用料最全, 最具代表性的。

 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海鲜为主, 用大米加上各种碎海鲜, 配上鸡肉、 兔子肉、 青豆和其他蔬菜, 制作中加以西班牙特色调料, 具有浓烈的西班牙风味。

 我想, 这大概类似于我国的青豆咸肉糯米饭吧。

 坐下后不久, 热气腾腾、 香喷喷的"帕耶拉"直接由厨师端了上来, 连那口平底锅一起放在了我们的餐桌中央, 还一边用锅铲搅拌和翻动着锅中的什锦饭。

 米饭中搭配着西班牙的小龙虾、 贝壳及鸡丁、 青豆等, 色彩鲜艳, 香气扑鼻。

 一番客套以后, 大家便先后动手, 将锅中的什锦饭舀到了各自的盘中, 叉瓢齐下, 开始品尝这人間美味。

 不过我总觉得不放心, 因为我看到这什锦饭中一个个张开的贝壳里粘满了 米饭, 望上去饭粒似乎还没有全部涨开, 一种半生不熟的样子,

 我就担心是夹生饭。

 一尝, 果然夹生, 饭粒粘牙, 尤其是那些躲在贝壳和龙虾里面的米饭, 吃起来更是大煞风景。

 我坚信这决非是我不懂品尝的诀窍或者不会把握其味的真谛, 而肯定是厨师偶然(决不可能每次都这样)

 做得不好所致, 试想, 如果贝壳类海鲜与大米在这浅浅的平底锅里同时烧煮, 火力稍不强, 就可能米饭夹生, 如果米粒进入贝壳内, 则更难煮好。

 我认为贝壳类海鲜应和米饭分开烧, 然后再合在一起。

 翻译同意我的观点, 他说, 按传统的烹调方法, "帕耶拉"是在露天里将锅架在柴火上烧的。

 先将(鸡、 猪、 兔)

 肉切成小块和海鲜加上调料, 放在橄榄油里烧熟, 等大米和蔬菜、 青豆、 红花等加上肉汤在另外的锅里烧好后, 再将烧熟的肉类、 海鲜放入拌匀即可食用。其中, 橄榄油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了它, 火力大一些也不容易烧焦。

 看来, 每一种特色餐饮都有其一定的烹饪规律和要求, 否则便不成其特色了 。

 不过虽说由于这顿特色"帕耶拉"做成了夹生饭, 给我留下了一些小小的遗憾,但并不影响那些依然十分鲜美可口的什锦海鲜, 正因为此, 其独特的风味却反而让我印象更深, 更难忘怀, 因而有了以上这些文字。

  景点概况

  世界上有两座毕加索博物馆, 一座在巴黎, 另一座就在巴塞罗那旧市区蒙卡答路(Montcada)15 号, 。

 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是一间建于十五世纪的优美宅邸, 它有着幽静的庭院、 华丽的墙壁和窗棂。

 馆中藏有毕加索及其他一些画家的作品。

 该馆是栋 14 世纪建筑物, 虽然道路窄小外观也不起眼, 收藏却很丰富。

 这里曾是毕卡索的寓所,在此可以一睹毕氏少年时期的作品, 由于他成名在法国, 最好、 最成熟的作品多流散在国外, 在他成名後西班牙才

 全力收集其少年时期的习作、 画作。

 作品以人物肖像居多, 素描、 水彩、 油画都有, 结构严谨基础深厚, 很难想像他日後跳脱传统学院派的桎梏, 自 创立体透视画风的轨迹。

  巴塞罗那的文化与遗产

  是否列入世界遗产名单似乎并不那么重要, 因为它们是巴塞罗那人自己的遗产, 他们自会照顾好。

 5 月 一个普通的下午, 巴塞罗那哥特区雷曼·贝拉格尔广场的细砂地上, 一群五六岁的孩子正在踢球。

 他们实在是可爱, 手脚并用地争夺皮球, 却极其神似的模仿球星入球之后的挥臂狂奔; 分派对骂、 吐唾沫、 扔砂土, 急了就拳脚相加, 跳脚哭喊。

 孩子们的爸妈在一边闲聊, 偶尔将委屈落泪的那个安慰一番, 或把过分的家伙抓过来, 在屁股上扇几掌再放回去。

 小广场的一侧便是从遗迹修复的古罗马城墙。

 两千多年前, 在名叫蒙塔博斯的小岩岬上, 这座城市自此而起。建于 16 世纪的圣塔·阿格塔教堂在这段墙的一端耸立, 后边的哥特式大教堂基本落成于 1448 年, 它的基址是中世纪巴塞罗那的中心, 从 4 世纪到 958 年, 一直矗立在此。

 在“有着地中海城市少见的纪念性财富和活的历史”的巴塞罗那, 任何一个异地游客的眼睛与腿脚怕都不够用。与其细阅厚厚的旅游指南书籍, 不如住进哥特区兰布拉斯大街周边的任意一家旅店, 拿一张地图直接走出去便是。不留心走到一处莫名的所在, 随时可以发现令人驻足流连的古老建筑。

 巴塞罗那的市民, 一些人直接拥有这些远超乎金钱意义的财富, 而另外一些人, 比如那群踢球的天真小儿, 他们浸淫其中, 并不知道周遭造物的传奇来历, 但总有某种不可眼见和言说的东西, 无时不在悄悄地渗入他们的血液。

 巴塞罗那拥有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属两位 19 世纪末“现代主义运动”中的建筑大师:

 1984 年被列入“遗产”名单的奎尔宫、 奎尔公园和米拉公寓是安东尼·高迪的作品; 1997 年被列入“遗产”名单的圣克劳医院和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则属于路易斯·多米尼克·蒙坦纳。

 奎尔宫的两道拱门前站着一位着制服的女子, 并不售卖门票, 而是发给游客一张写有时间的号纸, 告诉他们:这时候再来, 不要晚了。

 奎尔宫眼下是高迪设计建造的民宅中惟一的公有财产, 所以它可供免费参观, 并有专人讲解, 但因此也必须分时段限制人数放行。

 而感恩大道 82 号的米拉公寓是私人拥有的一件文化遗产, 成人门票售价7 欧元, 听讲解也得另外付钱。

 游客可以参观顶层的展示区、 博物馆和屋顶上那群著名的烟囱。

 工作人员说, 占据街区一角的这座公寓里既有私人住户, 也有公司租用的办公室。

 勒塞普斯广场的奎尔公园也是免门票的公有财产, 早上不少居民在山间小道上晨练或遛狗。

 每天上午九十点钟开始, 趴着著名变色龙的入口台阶上便拥挤着游人, 蜿蜒着彩色拼贴图案石椅的中央广场上, 有台湾口音的小女生激动地叽喳:

 “就是在这里耶, 杉菜没有抓到道明寺的气球。

 ”很多中国的青少年知道巴塞罗那, 还真要归功于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 曾在此大量取景。

 半山一幢粉红色小楼是高迪建造公园时的住所, 他在此居住 20 年, 直到 1926 年因车祸去世。

 现在这里是高迪博物馆, 参观要收 4 欧元的门票, 一问之下, 果然又是非国有财产。

 “它属于‘神圣家族’。

 ”卖票的女士说。

 她说的“神圣家族”, 其实是指 1866 年西班牙书商、 虔诚教徒博卡贝拉成立的“圣约瑟夫教团”。

 它在 1881 年购置一片土地,打算兴建教堂供奉“神圣家族”———耶稣的十二门徒也即最早的布道者———来反抗工业化日渐强大时期社会的道德沦丧与宗教的世俗化。

 这座教堂就是巴塞罗那的标志建筑、 计划规模为世界第二的“神圣家族”大教堂。

 “神圣家族”大教堂已经建设了 122 年, 如今仍然是塔吊林立的工地, 一边让游客参观(每年 50 万人次), 一边 不紧不慢继续营造, 据说还要 70-100 年才能彻底完工。

 目前教堂已然身形庞大, 从造型优美考究的建筑构件, 到繁复而精细的大量雕塑、 拼贴装饰, 浓密地凝聚了艺术家与工匠们百余年的智慧与虔诚。

 在每一份自由取阅的介绍折页上都印有个人捐赠表格, 这项不可思议的超现实工程从一开始就依靠全球企业、 机构和个人的赞助。

 沿“神圣家族”大教堂西北向的一条通衢大道向前, 便是蒙坦纳设计的圣克劳医院。

 站在门口, 面对宫殿般的建筑, 我有些踌躇, 直到看见有游客模样的人到处拍照, 才敢进去———它分明就是一座使用中的医院, 有疾行着的

 医生, 有坐轮椅穿病号服的人。

 医院被列入“遗产”的部分自 1902 年始建, 它当初是按照一座小型城市来规划的,占据了 9 个街区的面积。

 12 幢独立的现代派建筑大量沿用了 基督教传统符号, 条理分明地布置在一整座大花园间。西北角约 1/ 3 的面积新近建造了现代化的新医院, 旧建筑现在用作血库、 实验室、 病房或后勤服务部门。

 对医学界来说, 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或许还不算什么, 更重要的是这所世界第二古老的医院是于 1401 年由 6 所小医院合并而成, 拥有世界最重要的医学档案遗产。

 不管怎么说, 看到挂号处候诊室也华丽得如同宫殿, 现代的救护车在三进式的古老屋宇间往来, 住院病人和家属坐在圣像与精致石雕装饰的门拱下晒太阳……多少像是置身 童话。

 体验与欣赏圣克劳医...

推荐访问: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