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卓越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时间:2022-10-21 14:1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公共政策学作为当前中国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中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对于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公共政策学课程的内涵及其对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当前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公共政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行政管理 公共政策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7-0015-02

公共政策学作为当前中国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中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对于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于行政管理专业其他课程而言具有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公共政策学是一门既具有高度科学理论价值又与应用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提高公共政策学的教学质量,对于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应用知识技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 公共政策学课程的内涵及其对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公共政策学是指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的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行以及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一些公共政策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公共事务领域中建立科学决策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此时西方政策科学理论开始传入中国,并于随后的三十多年里在公共政治和行政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政策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行政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培养的人才大多是面向公共领域单位机构就业,这些人才在工作岗位上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大量公共政策制定、执行、监督等任务。如何更加科学地制定公共政策,并在执行过程中恰当地权衡各方利益,使政策执行能实现既定目标,解决公共问题及矛盾,这些都有赖于任职人员具有系统的政策科学理论以及娴熟的政策操作技能。同时,公共政策学中包括的各种分析理论与技术方法能够弥补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在运筹学、经济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知识不足的缺陷,锻炼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与能力。因此,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公共政策学是包括行政管理专业在内的公共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国内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高校基本上都将公共政策学设为专业必修课程。

二 当前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随着中国各大高校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增多,公共政策学也在各大高校中得到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并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公共政策后备人才。然而在取得喜人成果的同时,公共政策学在当前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教学中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教学效果的改善以及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

1.教学内容与实际存在差距

教学内容指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主要具体化为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材。当前中国的公共政策学教学内容仍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为课程的教学方案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也是围绕理论知识原理讲授制订。同时教材建设也存在一定问题,许多教材仍以介绍西方理论方法为主,甚至直接翻译国外教材,导致学生在学习阅读时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此外,教材中紧密结合中国公共政策实践的案例相当匮乏,使课程知识难以融入实际生活。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中国的公共政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发展时间较短,知识体系仍处于不断摸索完善的阶段,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公共政策学中相当多的理论都是在引进西方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因此其知识体系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化背景的影响。教学内容与实际存在差距,使得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后难以将相关原理方法运用到工作实践当中。

2.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可以区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又称为描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性质、内容、状态等,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通常表现为知识原理。程序性知识解决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因此它又称为实践性知识。长期以来,包括行政管理专业在内的文科类专业大多采用讲授式教学,并通过记忆背诵来重点掌握陈述性知识。然而公共政策学是一门源于实践应用需求的学科,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只能使学生识记公共政策学中的陈述性知识,却无法掌握程序性知识,即学生无法理解学习这些知识原理用来做什么,也不懂得如何将其运用到实践生活当中,导致公共政策学成了一门曲高和寡的课程,因此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当前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建立各种互动教学体系以拓展教学中的程序性知识,然而这些尝试仍然偏重于教学形式的互动,互动教学体系大多处于形式大于实际效果的状态,因此教学效果提升仍相当有限。

3.教学实践环节严重缺乏

尽管随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的兴起,中国各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如何将培养方案中的实践要求落实到课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就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实践而言,这主要表现在课程的校内外教学实践环节均存在缺失。一方面课程的校内教学实践形式化。由于经费有限、学科认识误区等原因,高校往往将实验室建设的重点放在理工类专业中,对于如行政管理等文科类专业通常认为只需要理论教学,不必建设教学实验室,从而导致公共政策学等课程无法开展模拟教学实验。另一方面课程的校外教学实践活动受限。由于公共政策的特殊性,公共部门在制定或执行政策时往往涉及一些工作保密问题,因此学生在实习时接触的更多是打印录入等行政杂务,而公共政策制定或执行的内容接触较少,难以对公共政策运作深入了解。

4.教学师资队伍不健全

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应用性的研究领域,政策分析不仅借助于社会科学及行为科学尤其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也借助于数学、经济学、运筹学等的理论和方法。然而当前中国许多高校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师基本都是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哲学等社会科学的学科背景,缺乏相应的自然科学学科背景。由于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在课程教学中涉及的定量分析方法和技术内容无法深入展开,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此外,相当部分的任课教师从校门毕业就进校门任教,自身缺乏公共政策的任职或实战经验,因此在讲解公共政策案例时往往照本宣科,缺乏说服力。尽管部分高校探索通过外聘公共政策相关领域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的方法解决这一难题,但总体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兼职教师更多的是挂名任职或偶尔开设一两次讲座,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的寥寥无几。

三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基于公共政策学课程对于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在当前有必要结合公共政策学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以及教学师资队伍四个方面对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加以改进。

1.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质量的高低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为使公共政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能更贴近中国社会发展需要,首先应加快公共政策学学科的发展,在引进西方理论方法的同时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政策学的发展之路,使课程教学内容有符合国情的系统理论支撑。其次,应进一步创新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公共政策学实践应用性的特点落实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在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中将知识、学生与社会三方面因素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政策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建设是推动一门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应采取多方面措施提高教材质量。一方面要鼓励紧贴中国国情的公共政策学优秀教材的编写出版,另一方面通过教材“选优选新”保证教学质量。课程教材应尽量选用优秀教材,如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或是经典教材。另外,为使教材内容紧贴时事热点应尽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

2.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所形成的具有特色且相对稳定的教学样式,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模式。因此要创新教学模式,首先应切实树立以学生和社会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增强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效性,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学习成果展示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多地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从政策制定及执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社会现象。其次,由于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的必要条件,反过来程序性知识又会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深入掌握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平衡两者的关系,引导学生对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落实教学实践环节

由于公共政策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帮助公共政策制定者解决公共问题,它需要学习者在深入进行科学理论研究基础上,掌握各类政策分析方法并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因此在提高理论教学质量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而良好的课程教学实践需要校内和校外双管齐下。一方面应加快课程的校内教学实验室建设,通过高校自主开发或购买引进公共政策学模拟实验系统,使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对课程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进课程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对于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而言,校外实践内容不应仅是参与公共部门的行政杂务处理,而是应当在不涉及政策保密性的前提下,更多参与到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

4.完善任课教师队伍建设

知识结构合理、教学技能优良、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是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改善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质量必须将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作为一项要务加以改进。首先,针对当前许多高校中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任课教师自然科学学科背景缺乏的问题,可以实行在岗教师进修和文理背景双兼教师人才引进。其次,根据公共政策学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除了更多地鼓励校内教师赴公共政策相关部门挂职锻炼以外,还应通过目标合同制的方式进一步落实外聘教师工作方式及任务。同时校内外教师的教学指导要形成有效联动,使学生在校内能够扎实掌握课程的原理及技术方法,又能在校外实践中进一步加深课程知识的理解。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化,越来越多的公共问题需要政府及相关机构部门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公共政策,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作为公共事务的重要储备人才,其政策能力对于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有着重要影响。应进一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公共政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公共政策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振明编著.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4

〔责任编辑:庞远燕〕

推荐访问:公共政策 探析 教学改革 行政管理 本科专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