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卓越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革命家书心得感悟

时间:2022-06-28 16:5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革命家书心得感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革命家书心得感悟

革命家书的心得感悟5篇

革命家书的心得感悟篇1

题记:明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值此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缅怀和悼念那些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抗日英雄和革命先烈。

    唐朝大诗人杜甫曾有一首《春望》诗,其中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明代诗人袁凯在《京师得家书》一诗中也说:“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家书,就是人在外地时,给家庭亲人写的书信。中国著名的有《傅雷家书》、《曾文正公家书》、《留德家书》,外国著名的有《莫扎特家书》、《卢蒙巴家书》等。但是,这里说的不是这些著名的家书,而是一位抗日女英雄一封血泪家书。这位抗日女英雄就是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的赵一曼。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1935年,赵一曼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于1936年8月不幸被捕,不久慷慨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从这首诗不难看出赵一曼矢志抗日、视死如归、甘洒热血、报效祖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对革命事业必将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心,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位抗日女英雄高瞻远瞩的卓然见识和浪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诗激情横溢,语意慷慨。气势如虹,激越高昂的阳刚之美跃然于诗中的字里行间。那种雄壮奔放的格调,乐观积极的态度,胆魄过人的勇气,炙热如火的爱国主义激情,无不让今天的人们对这位抗日女英雄油然而生敬佩之心。

    1905年10月27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少女时代的她“气质高雅,清纯美丽,天生喜欢朴素的生活,嗜书如命”。父亲李鸿绪,曾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后自学中医,为乡里看病。母亲兰明福,操持家务。1924年,时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的大姐夫郑佑之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2月28日,21岁的赵一曼考入宜宾女子中学。在读书期间,她被选为女中学生会常委兼交际股股长、宜宾妇联常委会主席。这年夏天,宜宾特别支部成立时,她便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同时担任宜宾妇联和学联的党团书记

    5月30日,迎来了“五卅运动”一周年纪念日,也迎来了抵制洋货的新高潮。赵一曼按照中共的指示组织党团员在学生中宣传,抵制英国煤油轮船靠拢宜宾码头,学生们遭到了武装镇压,由此引发了全城罢工、罢市、罢课。1926年10月,赵一曼考进武汉黄埔军校。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4月,赵一曼与黄埔学员的湖南人士陈达邦结婚。

    不久,由于国内急需做地下工作的优秀干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已有5个月身孕的赵一曼毅然告别丈夫回国,被党中央派到宜昌从事地下工作。她在宜昌生下一个男孩,取名赵掖贤,乳名“宁儿”。在此后的几年里,她带着儿子从宜昌到南昌,再从南昌到九江,又从九江到上海,历尽千辛万苦。特别是前往上海找党组织的途中,身无分文的她,背着“宁儿”一路讨饭,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她曾在儿子的脖子上套一个草圈假装沿街叫卖孩子。

    1931年,东北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赵一曼主动要求到东北工作,得到党组织的批准。临行前,她将“宁儿”送到武汉陈达邦的哥哥陈岳云、周菊芳夫妇的家里,然后硬着心肠流着泪离开了向她扑来的儿子,只身前往东北投入抗日前线。

    赵一曼奉命调到东北,在沈阳一家工厂中领导工人开展斗争。翌年,赵一曼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不久,赵一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参加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日罢工斗争。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即黄维新假称夫妻。

    1935年秋天,赵一曼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称她“瘦李”、“李姐”,而当地战士们则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纸也惊叹的这位“红枪白马”的女子。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敌人的监狱中,日军对赵一曼动用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但是,赵一曼始终是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始终不肯屈服,就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然而,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顽强不屈、视死如归的决心和意志。虽然几次痛疼得昏了过去,但她仍然坚贞不屈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

    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受到教育的两人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两天后,赵一曼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日军追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窟。赵一曼被押回哈尔滨后,日军对她动用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等所有惨无人道的酷刑。但赵一曼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并不吐露半句真情。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

    8月1日,日军将赵一曼押往珠河。第二天,日军将她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此时,赵一曼慷慨赴难,视死如归。面对敌人的屠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当赵一曼昂首走到小北门外的草坪中央时,几个军警的枪口对准她。一个日军军官走到赵一曼跟前问:“你还有什么话要讲吗?”赵一曼昂然地说:“为抗日斗争而死是光荣的!”日军军官恼羞成怒,向那几个军警猛一挥手,一排罪恶的子弹便射进赵一曼的胸膛。就这样,赵一曼牺牲于珠河县,即今天的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

    赵一曼在慷慨就义之时,曾饱含热泪给儿子留下了一封遗书,上面写道:“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是抗日女英雄让人热血沸腾的血泪家书,也是赵一曼对儿子长大成人之后要继承母亲遗志投入抗日斗争的谆谆遗嘱。

    赵一曼英勇就义后,日伪军用一块毛毯将烈士的遗体包裹之后抬到山上,倒上汽油将英雄的遗体烧掉。赵一曼烈士尸骨未存,也没有坟墓。很多年以后,人们在她的牺牲地为这位民族英雄塑像立碑。如今,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赵一曼给予了高度评价。朱德题词“革命烈士赵一曼永垂不朽!”

    董必武为赵一曼赋诗:“革命潮声杂鼓鼙,宜宾儿女动深闺。焉能照旧营生活?奋起从军弁易笄。北伐旗开胜未终,叛徒决策反工农。招来日寇山东阻,民族危机迫再逢。北去南来党命御,不因负病卸仔肩。工农解放须参与,抗日矛头应在先。抗倭未胜竟成俘,不屈严刑骂寇仇。自是中华好儿女,珠河血迹史千秋。”

    陈毅为赵一曼写下了六言诗:“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

    聂荣臻评价赵一曼说:“赵一曼同志早在二十年代就参加了我党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干革命斗争,并为民族解放献出最宝贵的生命!表现了中华女儿的英雄气慨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她的伟大的英雄形象和光辉业绩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坚毅不拔开拓前进,为全人类的解放奋斗不息!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

    2005年7月7日,在《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中,有700多件抗日战争时期的珍贵文物与世人见面。其中,就有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在就义时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手稿,可谓是字字千钧,句句血泪。慈母情怀,催人泪下;
悲壮豪情,激励后人!赵一曼在就义时写给儿子的血泪家书,让无数参观者感怀至深,不禁泪水潸然。 

(注: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只是收取少量整理收集费用,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革命家书的心得感悟篇2

英雄革命家书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有一种力量让人心潮澎湃 ■张磊峰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 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是抗日烈士赵一 曼就义前一刻留给儿子的家书。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 女得您照应。”这是共产党员、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走上刑场前,写给其妻胡红霞 的遗书。

穿越历史硝烟,经历战火洗礼,在波澜壮阔的抗战画卷中,一封封家书, 就这样让我们窥见那个永不磨灭的时代,靠近那些至情至性的抗战英灵。岁月 可以抹去各色记忆,却永远抹不去情感上的共鸣。虽然时间流逝 70 多年,今天 细细品读这些英烈的家书,依然能感受到流淌其间炽热的温度,赤诚的情怀。

一封封抗战家书,既是抗日英雄舍家救国的正气书,亦是前事不忘后事之 师的警世洪钟。“我们要中国打胜仗,必须全中国四万万同胞都团结起来,同心 合力去打鬼子,才能把鬼子赶出中国。”新四军烈士胡孟晋的辞别书道出了当时 国人的心声。

一封封抗战家书,既是坚定信念牢记使命的教科书,亦是面向未来振兴中 华的强军战歌。“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 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193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程雄向双亲袒露了自己 的革命理想。“你应该立即奔上抗日的战场,在战斗的环境中创造你的人生,开 辟你的前途!”面对残暴的敌人,共产党员王孝慈为国捐躯、效命疆场之志涤荡 人心。

透过抗战家书,看到一种滚烫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透过抗战家书,升腾一种激越豪迈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透过抗战家书,感受一种久违的英雄气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透过抗战家书,感到一股力透纸背的必胜信念: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会有一种情怀令人泪流满面,会有一种力量让人心潮澎湃。

重温抗战家书,我们捧读壮怀激烈的绝笔,聆听殷殷期盼的嘱托,铭记拳 拳相报的誓言……在那些朴实的文字、纯真的情感、高尚的理想中,体会革命志 士博大胸襟、浩然正气。

重温抗战家书,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接受一次深入骨髓、直抵灵魂的心 灵净化与洗礼,深情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宝贵生命,缅怀 那些为我们创造今天一切的革命先烈。

重温抗战家书,我们以史为鉴,补足精神之钙、补齐能力短板、清除作风 之弊,成长为担当强军重任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 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刚刚 隆重纪念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那些在抗战中 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敢于抛头颅、洒热血,就是因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重 温在烽火硝烟中写就的抗战家书,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 这份忠诚。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在时间深处重温泛黄的抗 战家书,我们收获更加清醒的使命意识与责任担当。让我们万众一心传承生命 铸就的抗战精神,凝聚起捍卫和平的无尽力量。

英烈长眠,浩气永存,精神不朽!

革命家书的心得感悟篇3

前不久,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以“烽火家书诵读会”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展示参战将士遗存的家书。台儿庄大战参战将领后代等担任“朗读者”,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讲解员共同诵读“烽火家书”,许多观众潸然泪下。透过一封封家书,人们能够看到中国军人浴血抗日的爱国精神和孝敬双亲、爱护妻儿的柔情。

邹绍孟关心儿子学业

1937年年底,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一军一二四师参谋长邹绍孟接到上级命令,第一二四师全体将士开赴山东抗日前线。于是,邹绍孟带着几千名川军从四川老家来到了台儿庄。三月初的台儿庄春寒料峭,战士们身上穿的仍然是出川前单薄的衣衫,脚上的草鞋早已在三千里路的徒步行军中破烂了。战士们的脚上全是一道道深深的血口,他们就这样一步一个血印,从四川走到了台儿庄。他们顾不上休整,急匆匆地赶到了滕县,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滕县保卫战。

1938年3月11日,邹绍孟忙完了一天的军务坐在桌前,看着桌子上那封老家寄来的信件,他思绪万千。4个月了,战事紧迫,他几乎顾不上给家里写上一封信。不知道父母是否安康?不知道妻儿生活如何?望着窗外的夜空,灯下提笔给大儿子汝宁写了一封家书:

“宁儿:

我的好儿子,你最近学习可好?爸爸,我在前线为你担忧着,你要记住邹家的祖训——勤奋读书,学有成就,做事要立志向上,竞争优胜。

爸爸我是一个军人,战场就在眼前,如果我不幸以身殉战,那是我作为军人的神圣天职。宁儿,我的好儿子,你要记住爸爸的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宁儿,作为中华的热血男儿,一定要担当起报效国家的大任。

牵挂着你的爷爷、奶奶和全家人,盼望着早日与你们团聚在一起。”

4月15日,当家书寄到四川老家时,邹绍孟已在滕县保卫战中以身殉国。17日,成都的报纸刊登了邹绍孟写给儿子的绝笔家书。

邹绍孟的孙子邹维告诉记者,如今这封家书的复制件已被装裱并悬挂在邹家的书房,用以激励家中后辈。

邹绍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邹汝宁,小儿子邹汝祥在他牺牲两个月后出生。邹维对记者说:“伯父谨记爷爷的教诲,刻苦学习,高中毕业后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后来任职绵阳中学校长,‘文革’时去世。”

革命家书的心得感悟篇4

英雄的革命家书

亲爱的父亲、母亲:

  儿过去曾寄过几次信给大人,想早赐阅矣。但至今未见大人的训示,想大人必因儿不告而走之故怪罪于儿,生气不理了,所以儿对此点终不能安心。

 

  儿不愿做个时代的落伍者,不愿落人后,儿要为改造不合理的社会而奋斗,为后来女子求幸福,也要和男人一样为国家民族求解放,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业。这就是儿此次来延安的主要原因。儿决定来此学习一点真实学问,求中国民族解放的方法。

 

  由西安来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好些熟人,所以请大人放心。不要以为儿做得不对。这样多的人都和儿所作的一样。

 

敬祝

 

健安

 

漂泊的女儿敬禀

 

4.18

革命家书的心得感悟篇5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重读抗战家书缅怀民族英雄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
78年前的7月,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多少热血青年曾抛妻弃子,为家国决意赴死!岁月褪得掉伤痕,却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今天,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依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1904—1942),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字衍功,号海鸥,安徽无为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曾任国民党第十七军第七十三旅旅长、第八十九师副师长,第五军第二〇〇师师长。先后参加长城抗战和台儿庄、武汉、昆仑关等战役。1942年所部编入中国远征军

进入缅甸作战,在东吁保卫战中击毙日军第五十五师团等部5000余人。后在率部北撤回国途中遭日军伏击,受伤殉国。亲爱的荷馨: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东瓜即同古城),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端公即为戴安澜叔祖父戴端甫,知名爱国人士。戴安澜人生道路引路人。2月28日,端公于广西全州病逝,戴安澜因奉命远征,未能亲临送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几年,即可有福,自有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生活费用,可与志川、子模、尔奎三人洽取,因为他们经手,我亦不知,想他们必能本诸良心,以不负我也。安澜
民国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左权:烽火连天家国情


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是八路军的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
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权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为其举行追悼会,并改辽县为左权县。志兰:
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太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到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我虽然如此爱太北,但时局有变,你可大胆的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给你受累,不再多妨碍必要之行动为原则。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21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敌人又自本区开始扫荡,明日准备搬家了。不多谈了,祝你好!五月二十二日晚
赵一曼:一封迟到21年的家书

推荐访问:家书 感悟 革命 革命家书心得感悟 革命家书的心得感悟 读革命家书心得体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