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卓越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设计 > 正文

《苏雅画儿》教案3篇(2023年)

时间:2023-01-10 16:25:07 来源:网友投稿

《苏雅的画儿》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认识12个会认字,会写8个会写字(另加2个,共10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人物的心情;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雅画儿》教案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苏雅画儿》教案3篇(2023年)

《苏雅的画儿》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认识12个会认字,会写8个会写字(另加2个,共10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人物的心情;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肯动脑,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指导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人物的心情;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课题并读,说说你想知道什么?你从这个课题中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会认字

  1、请你自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得流利、正确,想一想文中的主人公都有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坏之后,苏雅和爸爸都有什么样的表现?请你读一读。(指导看图)

  3、从文中勾划出你喜欢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把你喜欢的词语读给同桌听听。

  4、习会认字。

  (1)小组长主持学习会认字;

  (2)卡片识字(抽读、开火车)

  三、写字教学

  1、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师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生字各写一行。


《苏雅的画儿》教案3篇扩展阅读


《苏雅的画儿》教案3篇(扩展1)

——绘画儿童节教案3篇

绘画儿童节教案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回忆儿童节的情境,并把儿童节时的欢乐氛围表现出来。

  2、合理安排画面,体现活动情境。

  活动准备:

  教师范画、蜡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引导孩子了解六一节日。

  教师:你们知道你们自己的节日是什么吗?你们还记得吗?是几月几日?(六一国际儿童节)

  教师小结:六一儿童节是小朋友们的节日,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给所有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每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就是专门为孩子们设立的节日。在这一天孩子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回忆六一儿童节的情景。

  教师:你们喜欢六一儿童节吗?为什么喜欢?六一儿童节这天你们都在干嘛呢?

  引导幼儿回忆六一儿童节这一天的情节。

  二、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引导幼儿合理安排画面。

  教师:在这一天,有的孩子跟着爸爸妈妈去了游乐园玩耍、爸爸妈妈有的买了有趣的玩具、好看的图书,有的小朋友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事情。今天请你们把你们有趣的事情和最喜欢的活动画出来。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准备画什么呢?(教师请三四个小朋友讲述自己要画要画的内容,并启发幼儿积极思考)

  教师小结:我们在绘画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画面的安排,要先画主要的物体,再画次要的物体,靠近的东西要画大些、低些,远的物体要画小些、高些,涂色的时候要大胆有力,六一是快乐的事情,那我们可以把颜色图的鲜艳、丰满。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六一儿童节,说了这么多关于六一的快乐事情,今天我们来把这些快乐的事情画下来。

  三、发放绘画材料,画纸、油画棒,交待绘画常规

  1、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颜色搭配和画面布置,引导幼儿丰富画面。

  教师:我们画画的时候,先想一想你想把哪些事情用画下来,怎样来安排我们的画面看起来更好看,看看谁最爱动手动脑,把画面装扮的特别漂亮。画好主要后,再给画添上场景。

  2、教师对画的好的一些画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让幼儿更有喜欢画画!教师:今天我们从画的整洁、丰富、颜色搭配来评比,看看谁的画最有创意,很特别,看起来很漂亮、舒服!

  3、请画的好小朋友把画贴在外面的墙上。

  4、活动结束,整理桌面。

绘画儿童节教案2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巩固学生价值观的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丰富学生艺术文化生活。创建特色校园,增添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乐趣,增强学生爱国情怀,弘扬本校学生主动关爱他人的行为,特举办本次爱国爱校爱家书法绘画比赛。

  同时也是庆祝本校六一儿童节活动之一,为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一分色彩。

  二、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三、活动内容

  1、主题:以爱国爱校爱家为主题,内容健康向上,具有创新性,能充分反映当代儿童爱国情怀,关爱他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能体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艺术性的统一。

  2、项目:

  (1)绘画类:国画,水粉画,儿童画(必须是原创,不得抄袭)

  (2)书法类:软笔、硬笔,字体不限

  (3)参赛形式:以征集的方式上交作品,为期一个月的时间;

  (4)画具自备。

  3、纸张尺寸:

  绘画类:8开或4开

  书法类:不限尺寸

  四、活动时间

  征集作品:3月20日至4月20日

  作品评选:4月21日至24日

  作品颁奖:4月27日(星期一)

  作品展示:5月1日至5月20日

  五、活动地点

  XX小学校区

  六、活动工作人员

  收集作品人员:各班的美术老师,班主任协助

  负责人:XXX

  评委:XXX

  颁奖嘉宾:XXX

  北校区:XXX

  南校区:XXX

  作品展示负责人:XXX

  七、评选方式

  绘画类:

  一等奖:一年级12名,二年级10名,三、四年级各8名,5年级5名,六年级2名;共45名

  二等奖:一年级24名,二年级20名,三、四年级各16名,5年级10名,六年级4名;共90名

  三等奖:一年级36名,二年级30名,三、四年级各24名,5年级15名,六年级6名;共135名

  书法类:

  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参与奖若干名

  八、注意事项

  1、一、二等奖的作品,会做展示。

  2、学生上交作品时,由学生填写参赛信息表(见附件1),并张贴在作品正面的右下角。低年级请班主任或美术老师代替书写。

  3、参赛信息表将会下发到每位班主任或美术老师,每班4张。(不够可以找各校区绘画比赛负责人领取)

绘画儿童节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国际儿童节的痛苦来历。

  2、提高绘画兴趣,画出世界各国的儿童的主要肤色以及五官特征。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8开铅画纸横放(或16开),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师讲述六一的历史来源,“为什么要把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让幼儿感受儿童节除了欢乐以外的另一面

  2、师生共同讨论各国幼儿发色、肤色、五官特点等

  黑人(非洲)、大眼睛、咖啡色皮肤、厚嘴唇

  欧洲人(印度人):淡粉色皮肤

  亚洲人: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

  印地安人(红种人)

  3、幼儿作画,画出各洲各国小朋友一起庆六一,注意画出不同的肤色及五官特点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将画画大。

  5、师生欣赏作品,评价


《苏雅的画儿》教案3篇(扩展2)

——《苏雅的画儿》教学设计3篇

《苏雅的画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苏雅情感的变化,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发。

  【课前准备】课件,符合课文内容的三幅画。

  【教学过程】

  一、由画引入,提示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幅画(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两幅画),你们觉得哪幅画更好呢?为什么?关于这两幅画,还有一个故事呢,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苏雅的画儿》。(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语文书上,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翻开课本第114页,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苏雅的画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怎样,最后又变成什么样?

  三、找切入点,深入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1——6自然段。

  1、现在请同学们拿起书,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她的画很漂亮?

  2、再读读出高兴的语气。追问:她的画是用来干什么的?

  3、刚才,我们读了一遍课文,你觉得课文中爸爸说的哪句话很有道理,让你印象最深刻?(出示句子:“看到了吧,孩子,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4、你知道爸爸说的“坏事”在课文中指什么事吗?

  5、观看课文插图。

  6、指名回答。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贴弄脏的楼梯画在黑板,并板书:“弄脏了”、“坏事”。师说明:这里的坏事指的是不小心办糟的事,并不是干的坏事,违法的事。

  7、画弄脏了,苏雅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句子体会到的?(板书: 哭了)

  8、指导朗读句子: “我的画弄脏了,再画也来不及了……”“好了,好了,还有一笔就画完了。”比较两句话不同的感情。

  (二)、学习课文第11——15自然段。

  1、再次出示句子:“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问:爸爸说的“好事”,在这里指什么事?

  2、观看课文插画。

  3、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得了第一”、“好事”。

  4、这时候,苏雅的心情怎样?(板书:很高兴)

  5、你知道“嚷”是什么意思吗?那我们也来对着这幅画嚷一嚷。想嚷哪一句就嚷哪一句, 要嚷出同学们赞叹、惊奇的语气。

  6、你们想想;其他同学还会怎么嚷啊?

  (三)、学习课文第7——9自然段。

  1、老师觉得奇怪了,一幅弄脏了的画,怎么会得第一呢?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观看课文插画3。

  3、指名学生回答。(板书:画上小花狗 变)

  4、在弄脏的地方画上一只小花狗,这幅画变得更漂亮了,这时候苏雅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句话体会到了?(板书:笑了)。

  5、指导朗读句子:“嘿,对呀,苏雅想了想,笑了。”

  6、还可以在弄脏的地方画上什么呀?

  7、在弄脏的地方画一只小花狗,这主意爸爸是不是一下子就想到了?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知道的?(“爸爸仔细地看了看”)嗯,爸爸在仔细观察,冷静下来好好想想有什么弥补的办法呢!猜猜爸爸会怎样想?(从颜色、形状、时间等方面想)你觉得爸爸怎样?8、指导朗读句子:“爸爸,您的主意真妙!”

  8、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9、经历了这样的事之后,苏雅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一定会怎样去做呢?理解两个高兴的内涵。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师生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帮帮忙:我在玩游戏时,不小心把新裤子摔破了一个洞,怎么办呀?

  2、你也遇到过坏事变好事的事吗?说说看。

  六、总结谈话,积累句子。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遇到困难时要怎样做?

  2、最后老师送大家两句名言。


《苏雅的画儿》教案3篇(扩展3)

——苏雅的画教案

苏雅的画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由、纸、仔、细评、班、比”7个字及以下词语:但是、变成、评比、全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读了《苏雅的画儿》,认识了这课的生字和词语。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指名读。

  谁能起来大声的读读下面的词语。

  端详弄脏客厅参加楼梯

  评比仔细但是全班

  (2)课件出示句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指名读、齐读。

  2、通过听写,巩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词:

  由、纸、仔细、评比、全班、但是。

  词语和句子你们读得很好,看看字写得怎么样?请拿出听写纸听写。

  3、展示、评议

  (1)小组展示

  请在小组里面展示你写的字,互相欣赏,一会儿我们挑选几份字写得正确、端正的听写作业在全班展示。

  (2)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听写作业,师生评议

  谁来说说,他的字写得怎么样?(正确、端正、漂亮)

  请你仔细看看自己哪个字写得还不够好,然后在听写纸上再写写。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边读边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后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小组里互相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苏雅准备参加评比的画不小心弄脏了,另画一张已经来不及了,她急得哭了起来。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在评会上她的画得了一等奖,把一件坏事变成了好事。)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品读1—3自然段,理解”端详“的意思,体会苏雅画好画时满意、高兴的心情。

  (1)默读1—3自然段,找出文中人物的对话读一读,想想苏雅看着自己画好的画是什么心情?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

  (2)指名朗读1—3自然段,说说苏雅看着自己画好的画是什么心情?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

  ①苏雅看着自己画的画心里很高兴,从“满意地端详”这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板书:满意端详

  让学生想象苏雅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的样子,并做一做。

  ②从爸爸催她睡觉的话里看出她满意地端详了很长时间。

  ③从苏雅和爸爸的对话中读出苏雅心里很高兴。

  (3)先让学生想象当时苏雅高兴的心情,然后分男、女生朗读课文。

  2、品读4—6自然段,体会苏雅把画弄脏时着急的心情

  (1)教师范读第4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苏雅此时是什么心情?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板书:着急哭

  (2)指名读5—6自然段中爸爸和苏雅的对话,并联系上文说说苏雅为什么这么着急。

  (因为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时间已经很晚了,再画一张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她很着急。)

  (3)分角色朗读4—6自然段,读出苏雅着急的心情。

  3、品读7—10自然段,理解“只要背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意思,体会父女俩高兴、满意的心情。

  (1)自由读7—10自然段,想想这个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2)指名朗读7—10自然段,体会父女俩高兴、满意的`心情。

  在爸爸的启发下,这个难题解决了。他们是什么样的心情?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了?

  板书:笑拍手

  (3)课件出示爸爸的话,指导学生读出爸爸高兴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4)贴出“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并结合课文中的例子理解,说说爸爸是怎样帮助苏雅把画弄脏这件坏事变成了好事的?

  (苏雅把参加比赛的画弄脏了,成为一件坏事。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让画变得更温馨,使一件坏事变成了好事。)

  4、朗读感悟第11—15自然段。

  (1)苏雅用这张画参加评比,结果会怎么样呢?让我们看看第二天比画的情景。谁来读读第11—15自然段。

  (2)总结读文,拓展延伸

  四、教师总结,通读全文

  1、这篇课文讲述了苏雅把一张满意的、准备参加比赛的画弄脏了。她在爸爸的启发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让画变得更加漂亮,她对自己的画更加满意。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分角色读课文,感受一下玲玲从满意到着急再到满意的心情变化。

  2、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读读说说,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爸爸说的话的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我们的学习伙伴说了些什么呢?读读小伙伴说的话。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苏雅这样的事吗?你是怎样做的?在小组里说说。

  (3)指名说。

  (4)小结:在生活中,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看成是坏事,因为好坏是可以转变的。当我们把事情办糟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找出弥补的办法。

  五、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句话。也可以采访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听他们是怎么理解的。

  第二课时课堂板书

  苏雅的画

  满意着急满意端详哭笑拍手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苏雅的画儿》教案3篇(扩展4)

——《雅舍》教案5篇

《雅舍》教案1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在逆境中保持良好积极、乐观的心态

  2、欣赏生动、诙谐、简洁的语言

  3、体会欲扬先抑的手法,学习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

  1、由形入神地把握文章内蕴

  2、探讨细节描写的技巧,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1、由形入神地把握文章内蕴

  2、引导学生用美的心灵去审视世界并进行描写

  教学过程:

  1、让学生心中有个概念,什么是“雅”

  美好的,崇高的,不粗俗的

  2、学生结合预习,讨论作者写雅舍时,描写了雅舍的哪些方面,又有河特点,并试着用“雅”的内涵去它,由此引出,雅舍在形上好像不雅的

  建造:简陋

  环境:荒凉

  陈设:简朴

  :由此可见在形态上雅舍是不雅的

  3、但作者为雅舍为雅,雅在何处呢?引出的神是真雅、大雅,其手法是欲扬先抑

  雅:

  月夜之趣:幽极

  友访之趣:情真

  细雨之趣:朦胧

  陈设之趣:不俗

  之趣:自由

  :实际上是写雅事雅趣

  4、简要地介绍的背景,引出闲适小品,并引导学生对闲适小品的意义进行

  艺术的整个美,来自,来自意图,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启发的和意图。可见,舍只是情感的依托,雅舍的美是因为作者内心有雅的情怀,一种对生活体验后感悟到的美。顺便介绍的背景,让学生结合背景讨论,作者透过文本具体表现出来的是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5、品读3、4段,分析在语言上的特色

  ①生动的细节描写:声音、动作

  ②幽默、诙谐的风格:“鼓”腹、“洞洞”

  6、拓展训练:进行细节描写或环境描写,然后师生点评。

  板书设计:

《雅舍》教案2

  教学目的: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作品典雅、隽永、幽默风趣、活泼自然的语言。

  3体会作者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语:

  余光中在怀念自身恩师梁实秋时候,这样讲道梁实秋:梁实秋的贡献,无人不知,莎翁全集的浩大译绩。他的水准始终在那里,梁实秋的文章与他的前额并高。

  文坛上,一直流传着两句这样的大俗话:娶女要看祝英台,嫁君要选梁实秋。

  梁实秋真能侃,再小的芝麻粒的事儿,经他的笔一转一化,汩汩淌出一大洼水,一波三折,有滋有味。梁先生淡雅从容,典型一绅士,持杖岸立,口衔烟斗,含笑窥乐。

  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掩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示出来。

  抗战次年,即1938年,梁先生内迁重庆,与吴景超夫妇一起在北碚主湾购置*房一幢,命曰雅舍,一住就是整整八年。他的雅舍,虽然简陋素朴,但也青砖黑瓦,在绿树环抱之中。这房子和梁先生有何渊源呢,能够给他以家的感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文章吧。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此文是抗战期间(1940)梁实秋与其清华大学同窗吴景超一起住在重庆北碚时写的。所谓“雅舍”,实际是指他当时居住的简陋屋舍。其名源起于吴景超的夫人龚业雅的名字。梁先生后来解释道:“我和他们合资在北碚买了一栋房子,其简陋的情形,在第一篇小品里已有描述。房子在路边山坡上,没有门牌,邮递不便。有一天晚上,景超提议给这栋房子题个名字,以资识别。我想了一下说:‘不妨利用业雅的名字,名之为雅舍。’第二天,我们就找木匠做了一个木牌,由我大书‘雅舍’二字于其上。雅舍命名,缘来如此,并非如某些人之所误会,以为是自命风雅。”虽是如此之“因缘”,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因为有梁实秋这样一位学识渊博心境通脱的雅士在此居住过,有冠以“雅舍小品”名号的篇篇雅文从这里诞生过,所以读过这篇文章的人仍然会固执地认为重庆北碚的这所屋舍确实是雅致之舍。他对英国文学很有研究,著有《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他的散文也很有名,著有《雅舍小品》,由他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辞典》,深受广大英语爱好者的欢迎。

  《雅舍》1940年写于重庆。此时,国难当头,战乱频仍。处于大动荡时代的梁实秋,虽说也关注时势,忧患深重,甚至还参与政事,为国效力,履行国民职责,但他毕竟是个自由主义者,力图超然独立,安时处顺,自谋心境的*和豁达,不再介入现实纷争。在散文创作中,他回避时行题材,不为时局所左右,而我行我素,自辟蹊径,专注于日常人生的体察与玩味,着眼于人性的透视和精神的愉悦,潜心营造闲适幽默的境界。他的小品轻功用,重意味,节制情感,发掘理趣,删芟枝蔓,追求雅洁,形成了独特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

  开篇之作《雅舍》就显示了梁实秋的个人风格,奠定了这一系列小品文的基调。作者在文中虽然涉及国难时期的住房问题,如实描述雅舍的简陋与困扰,却不怨不怒,心*气和,随遇而安地玩味起个中情趣。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2思考问题,领悟意蕴

  (1)在你眼中,“雅舍”是否名副其实?为什么?

  不雅:

  为什么通篇除题目外,“雅舍”都用引号?

  为什么作者评价四川人造房子,用了“经济”一词?

  A结构简陋,(第一段)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

  没有人能说不像是房子(“像”一座房子,就是说它实际上并不是一座“房子”,连起码的砖墙也没有)俏皮从容,对人生各种穷愁况味的感慨

  B风雨难避不能蔽风雨 骈偶句式 整饬雅致的句子写房屋的破旧、残损,是承认它的“丑”,但肯定它的“个性”,超脱、豁达

  C地点荒凉 明明是却冠之以“若说”,似乎“荒凉”只是别人听说,自身未必这么认为

  D行走不便 明明屋内地板是个斜坡,连来客也“无不惊叹”,却说“亦不觉有大不便”

  E门窗不严(隔墙传声)杂音扰人

  F鼠子瞰灯(老鼠肆虐)破坏严重 不厌其烦用排比来铺叙,极言环境之不宁,结论是“没有法子”,表达了一种自嘲和无奈 文中为什么会出现“洋鬼子”?

  G蚊子猖獗(聚蚊成雷)写蚊子骚扰,用了两处夸张,强调蚊子的厉害,结果却是“我仍安之”

  真是“以不变而应万变”,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不是别有旨趣是无法想象的。

  (2)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们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他的房子是“雅”还是“不雅”呢?作者为什么认为“雅舍”可爱?(作者因为久住了发生感情而发现)“有个性就可爱。”具体表达何在?

  1地点荒凉

  2三声恼人

  3三景兼具:位置极佳,在半山腰,可观日出,可观山景

  4陈设简朴:正合作者心意,可读可写可睡即安。

  更主要的是,它是“我家”,既然卜居于此,它在作者心目中就是最佳。

  (3)你认为“作者认为“雅舍”之所以“雅”的原因是什么?

  雅:

  a因为同住者“龚业雅”之名

  b室虽陋而吾人雅之意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第二段)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第六段)

  e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

  f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

  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客观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时写作时也能通过对自身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4)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述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梁实秋德散文注重“趣味”。但这趣味绝非庸俗低级,而是力求在不如意的生活状态中,找到真正属于自身的精神世界。所以,尽管住所破败而简陋,在作者的眼中却十分的“雅”。

  物质形态未能尽如人意,作者就从自然界去找快乐,觅情趣。这种面对困境的释然、达观的态度,比起一碰到逆境就沮丧、颓废,总是要积极得多。论梁实秋当时所处的物质环境,与一座“牢狱”没有多大差别,且一住八年,而梁实秋豁达的心胸,实际上也就是为自身“减了刑”。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梁实秋除完成中小学战时教材编写任务外,还创作了《雅舍》等十几篇小品文,翻译了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等多部外国作品。梁实秋的这种对待逆境的从容、*和的心态,在当今物欲横流、浮躁之风盛行的形势下,当有可借鉴之处。

  本文主旨:抒写“雅舍”于我似家似寄之感(篇末第六段)

  “雅舍”实质上是很简陋的,作者为什么说是“雅”的呢?

  雅舍不雅(客观)(1)主观情感借助客观物体表达,客观物体能由主观情感而改

  雅(主观)(2)梁实秋身处抗战时期,生活不是很悠闲,却能*和、恬淡处之

  房屋简陋,但是因为梁先生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却也陋中见雅。作者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可见一斑。

  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能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亮,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梁实秋的《雅舍》。雅舍实则简陋,“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篦墙不固,门窗不严”,邻人声息悉入耳底;“入夜鼠子瞰灯”,“入夏则聚蚊成雷”。但作者却幽默地冠之以“雅”名,说明真正“雅”的,不是屋宇,而是居者。因为居者不为俗事所累,能从苦难中寻觅诗意,因为居者有着旷达高远的境界,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所以,虽居陋室,却能深味月明之夜的清幽,领略细雨之中的迷蒙,布置出坚持个性拒不从俗的室景。阅读这样的文章,关键在于要领会作者安贫乐道的高贵人格和不从时俗的美学情趣。

  杨绛的《丙午丁未年纪事》中就有关于她打扫厕所的一段,对于我们的人生也很具有借鉴意义。

  四、总结文章语言特色、写作手法:

  读课文第3、4两节,通过“美读”的方式,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咏(特别是对课文的第三、四段),有声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将对作品语言文字的玩味、鉴赏寓于无穷的审美享受之中。读完后请同学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练习给课文加旁注或旁批。评点不求高明和精当,用语可长可短,鼓励个性化表达。

  1骈散相间。排偶、对偶、排比句式,几乎每段都有,或铺叙,或描写,异彩纷呈。显示了很强的文学功力,语言老到,文采斐然。善于将整句与散句配合使用,行文活泼,舒卷自如,恰似行云流水,姿态横生。

  2雅俗共存。精致、典雅的书面语与浅近、活泼的口语相辅相成。如第二段写各种声音破壁而来,用了两组词语,一组典雅,一组浅俗,却颠倒不得。文人吟咏诗章诗风雅的事,作者连用几个措辞考究的四字格;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声音,则用口语罗列,使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状。文中许多句子书卷气甚浓,近乎文言;有的句子则又是十足大白话。

  3引用自如。中外资料,信手拈来,内容贴近,形式多样。如引“聚蚊成雷”,就是一种成语的活用,有人称之为成语的“返祖”。“聚蚊成雷”通用义相当于“人言可畏”,而文中用的是字面义。“相鼠有牙”亦可作如是观。此句出自《诗经鄘风》,原句为“相鼠有牙(一作齿),人而无止(通耻)”,表达的是对丧尽廉耻之人的诅咒,这里也用字面义。引李渔的《闲情偶寄》,只引其题,不征其句,有意雪藏,留有余地;引李白的文、刘克庄的词,则引其句,不述其题,非止惜墨如金,也是对读者的充分信任。两处引述外国人的言论,只引大意,未见原文。总之,引用灵活,材料丰赡,不但帮助了文章的表情达意,而且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含量,显示了学者型作家的饱学多识。

  4、幽默丛生。幽默诙谐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手段或修辞方式,而是渗透于全篇的语言特色。比如写雅舍单薄简陋,不避风雨,本来是生活中并不“雅观”的困境,却用上一组雅正的骈句来描绘,出人意表。你说它典雅吧,文中又“水池、粪坑”一应俱全,“酣声、喷嚏”罗列无遗。这类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的近乎粗俗的事物,又用上一个十分雅致的文句来收束--“荡漾而来,破我沉寂。”又如引用外国人对国人“懒惰”的讥评后,作者正儿八经地起而争辩,最后还加上一句:“洋鬼子住到‘雅舍’来,不也是‘没有法子’?”近乎反唇相稽,更像日常生活中的争辩:不然你来试试?“蚊风之盛”有谐音的效果,“最忌排偶”庄词谐用,都有新颖幽默的雅趣。

  《雅舍》一文在内容与形式上取得了和谐的统一,集中体现了一个“雅”字,即在思想感情上的高雅的志趣和恢弘的雅量,在语言风格上的典雅的文气和蕴藉的辞采,可谓“文质彬彬”的典范。

  五、小结:

  梁实秋的散文篇篇各呈异彩,令人爱不释手,一切诸如清丽隽永简洁深遽独具风采之类的评语,都不足以对它评头品足,它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房屋简陋,但是因为梁先生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却也陋中见雅。

  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有时候,只要把心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有其丑恶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呢?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除了品味语言,体悟文章内涵,我们更应该学习梁实秋先生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

  赏析:

  梁实秋(1903~1987),名治华,字实秋,北京人,原籍浙江杭县。一生著作甚丰,散文集《雅舍小品》一、二、三集行世,文学批评论文集多种,经近40年的时间独立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40卷。他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翻译家。

  《雅舍》是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的小篇之首。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国难当头,大学教授到重庆只能住陋室。明明是陋室,却偏偏称“雅舍”,这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年代的无奈,对自身生活环境的.自我调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天朗乐观的心态和旷达超脱的情怀。

  文章开篇简洁自然,像是闲来之笔,但在读到“砖柱”、“木头架子”、“瓦”、“竹篦墙”、“泥灰”时,我们能从“孤零零”、“瘦骨嶙峋”、“单薄”、“可怜”等词语中体会以作者不满的情绪。即不满却又对它的“好感油然而生”,可见其文风之幽默。由此我们便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评价四川人造房子用“经济”一词,为什么在写到“雅舍”的时候用了引号。

  在作者眼中,“雅舍”各有它的个性和风格。其一、“雅舍”筑在半山腰,前临稻田,后接榛莽,围以竹林、水池等,是一亦俗亦雅之地。由此,作者得出为友之道,“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其二,“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这样的句子用词逼真、细腻,真实地再现了房子的简陋和不方便,字里行间又表达出作者处之泰然的幽默感。堂堂知名教授居此陋室,本已无限辛酸,而他却以旷达超然的胸襟从容视之,以宽缓舒和的语气予以调侃,自具雅人情致,别有况味。其三,和人共一套房,常有“隔壁戏”:“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出来,破我岑寂”。陋室多有不便,但作者却以审美的眼光,从中挖掘出它的许多可人之处,听话听声,言外之意也很有分寸地表达着作者闲适、散淡、不与人争的生活态度。其四,居此“雅舍”,又有鼠、蚊相扰,我们看到作者用了“骚扰”、“猖獗”等词语,这或可理解为作者内心的不满,对生活、对战争的不满,却没有直抒胸臆的愤怒和反抗,所有的语句仍然是对“月夜”、“细雨”的欣赏,对“简朴”之风的追求,对“似我”、“非我”境界的陶醉。其五,尽管条件简朴,但“一事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文中以戏谑的语言说壁间不挂显要的照片,也没有牙医的博士文凭,更不需要张贴电影明星影片等,表明作者对物质需求不存奢望,坚守独立的人格,不攀附权贵,不随意从俗。

  本文语言典雅清朗而又富于幽默感,偶用文言词句,也是信笔而至,娓娓道来,明白流畅,雅俗共赏。

《雅舍》教案3

  教学要求:

  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长乐的情怀。

  2、欣赏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A层:了解课文大意

  B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C层: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4.诵读要求

  A层: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B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层:背诵课文第四段。

  5.了解与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教学设想:

  1、学习文质兼美的散文,不宜琐碎地串讲字词,以破坏其美感。可通过听说读等多种方式,利用实物投影、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及深入学习。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内容,并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画一幅画。

  3、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复习提问:

  1. 要求学生回答《黄鹂》、《黄山记》的作者、语言特点。

  2. 背诵《陋室铭》,以便导入新课。

  二、导入新课:

  我国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欢借物来抒情言志,例如,他们借梅花来表现自己纯洁坚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来写出自己坚守节操,借莲来表现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刚才背诵的《陋室铭》是刘禹锡表明心迹之作。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大家翻开书P126页。

  三、讲授新课:

  (一)初步感知课文

  1、问题设计:

  ⑴、从课题可看出作者写的对象是什么?(雅舍)

  ⑵、“雅舍”是什么?

  2、全班朗读课文。

  教师点评并过渡:若要读出其中的情味,还要靠我们深入学习,请大家看我们的学习任务。

  4、出示教学目标

  (二)整体把握课文,检查A层目标的达成情况

  1、问题设计:

  ⑴、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雅舍。)

  ⑵、什么是雅舍呢?(室名,实际上是简陋的房子。)

  ⑶、是谁给它起的名字?(梁实秋。)

  ⑷、他是何许人也?(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

  ⑸、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馆”“含芳阁”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雅舍”呢?难道他的房子真的很“雅”吗?请大家阅读课文,将与雅舍有关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

  2、让学生朗读描写雅舍的句子。

  3、过渡语:刚才我们朗读了梁实秋先生描写他的雅舍的语句,我想,每个同学的头脑里都会浮现出了不同的画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给大家描绘一下你想象的雅舍呢?描绘时可用上这样的句式

  4、[板书:雅舍的很,你看。]

  5、过渡语:雅舍是什么样的呢?我想经过这些同学的一番描绘,大家头脑里的画面更加清晰了。然而我觉得介绍雅舍单靠嘴巴来说不够形象也不够生动,要是能看到雅舍那该多好啊。幸好我们的同学已经在课前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把雅舍画下来了,让我们来欣赏欣赏。

  (三)深入品味课文,达到B层目标

  1、出示几幅学生的绘画作品

  2、分层要求:A层:观察并指出画面上的内容

  B层:描绘画面内容并指出其绘画所依据的课文上的语句。

  C层:指出画面中较有创意的地方,点评绘画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3、针对每一幅画,教师可提供思考的问题:

  ⑴、请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东西哪些是课文里提到的,哪些是通过想象加上去的?

  ⑵、这画比较有创意的地方在哪里?

  4、小结并过渡:如果你是梁实秋先生,你将以怎样的口吻来向别人介绍你的陋室呢?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提高,达到C层目标

  1、问题设计:

  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陋室?(环境室中事)

  ⑵、从作者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他的房子是“雅”还是“不雅”?(不雅。)

  ⑶、作者认为雅舍之所以丫的原因是什么?

  ⑷、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2、总结: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长乐的情怀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五)、欣赏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

  (六)、了解与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四、回顾所学,背诵课文第四段。

  1、课文板书(略)

  2、让各层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要点。

  3、先齐背,后抽背。

  五、布置作业: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

  ⑴前面有阡陌螺旋的稻田⑵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

  ⑶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⑷再远望过去是葱翠的远山几抹

  ⑸是竹林,是水池,是粪坑⑹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

  A、⑵⑶⑹B、⑴⑷⑸C、⑵⑶⑸D、⑴⑷⑹

  六.附:《雅舍》梁实秋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磷磷,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捕了瓦,四面编了竹蓖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蓖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让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茆草棚”,“琼楼王字”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吁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棒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有六间,我居其二。蓖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晰晤诗章,喝喝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于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胳都象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撅,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近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惊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

《雅舍》教案4

  一、雅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

  2、认识字词

  3、了解本文中“雅”在哪里“陋”在哪里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梁实秋(1903.1.-1987.11.3)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等。

  提问:请问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位作者?

  导入新课:

  本文是梁实秋享誉海峡*的小品集《雅舍小品》的开篇之文,“雅舍”是作者在抗战时期的住所的雅号,名为“雅舍”,其实简陋不堪,但作者却自得其乐,表明作者乐观豁达的精神和不为外物所屈的品格。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茆草( ) 榛莽( )

  砉然( ) 笠翁( )

  长日无俚( ) 奇葩初绽( )

  喁喁细语( ) 拂拭( ) 单薄( )

  1、默读课文并在书上找出下列词语注好音。2、分组讨论3、从小组中抽学生上台展示。4、大家一起评价。5、学生把每个词组读两遍。

  2、分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完毕,进行评价。

  二、课堂互动探究

  1、在你眼里“雅舍”是否名副其实?在作者眼里,他的房子是“雅”还是“不雅”呢?

  2、既然称其为“雅舍”,作者为什么又细致地描述了它的“陋”?它“雅”在哪里?

  3、对于如此恶劣的环境,梁实秋却称其“有个性”、“可爱”,这表现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1、学生分组讨论。2、从各小组中抽学生回答。3、教师评价。

  三、总结与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的易错点:

  3、作业

《雅舍》教案5

  教学目的: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作品典雅、隽永、幽默风趣、活泼自然的语言。

  3体会作者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语:

  余光中在怀念自身恩师梁实秋时候,这样讲道梁实秋:梁实秋的贡献,无人不知,莎翁全集的浩大译绩。他的水准始终在那里,梁实秋的文章与他的前额并高。

  文坛上,一直流传着两句这样的大俗话:娶女要看祝英台,嫁君要选梁实秋。

  梁实秋真能侃,再小的芝麻粒的事儿,经他的笔一转一化,汩汩淌出一大洼水,一波三折,有滋有味。梁先生淡雅从容,典型一绅士,持杖岸立,口衔烟斗,含笑窥乐。

  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掩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示出来。

  抗战次年,即1938年,梁先生内迁重庆,与吴景超夫妇一起在北碚主湾购置*房一幢,命曰雅舍,一住就是整整八年。他的雅舍,虽然简陋素朴,但也青砖黑瓦,在绿树环抱之中。这房子和梁先生有何渊源呢,能够给他以家的感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文章吧。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此文是抗战期间(1940)梁实秋与其清华大学同窗吴景超一起住在重庆北碚时写的。所谓“雅舍”,实际是指他当时居住的简陋屋舍。其名源起于吴景超的夫人龚业雅的名字。梁先生后来解释道:“我和他们合资在北碚买了一栋房子,其简陋的情形,在第一篇小品里已有描述。房子在路边山坡上,没有门牌,邮递不便。有一天晚上,景超提议给这栋房子题个名字,以资识别。我想了一下说:‘不妨利用业雅的名字,名之为雅舍。’第二天,我们就找木匠做了一个木牌,由我大书‘雅舍’二字于其上。雅舍命名,缘来如此,并非如某些人之所误会,以为是自命风雅。”虽是如此之“因缘”,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因为有梁实秋这样一位学识渊博心境通脱的雅士在此居住过,有冠以“雅舍小品”名号的篇篇雅文从这里诞生过,所以读过这篇文章的人仍然会固执地认为重庆北碚的这所屋舍确实是雅致之舍。他对英国文学很有研究,著有《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他的散文也很有名,著有《雅舍小品》,由他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辞典》,深受广大英语爱好者的欢迎。

  《雅舍》1940年写于重庆。此时,国难当头,战乱频仍。处于大动荡时代的梁实秋,虽说也关注时势,忧患深重,甚至还参与政事,为国效力,履行国民职责,但他毕竟是个自由主义者,力图超然独立,安时处顺,自谋心境的*和豁达,不再介入现实纷争。在散文创作中,他回避时行题材,不为时局所左右,而我行我素,自辟蹊径,专注于日常人生的体察与玩味,着眼于人性的透视和精神的愉悦,潜心营造闲适幽默的境界。他的小品轻功用,重意味,节制情感,发掘理趣,删芟枝蔓,追求雅洁,形成了独特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

  开篇之作《雅舍》就显示了梁实秋的个人风格,奠定了这一系列小品文的基调。作者在文中虽然涉及国难时期的住房问题,如实描述雅舍的简陋与困扰,却不怨不怒,心*气和,随遇而安地玩味起个中情趣。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2思考问题,领悟意蕴

  (1)在你眼中,“雅舍”是否名副其实?为什么?

  不雅:

  为什么通篇除题目外,“雅舍”都用引号?

  为什么作者评价四川人造房子,用了“经济”一词?

  A结构简陋,(第一段)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

  没有人能说不像是房子(“像”一座房子,就是说它实际上并不是一座“房子”,连起码的砖墙也没有)俏皮从容,对人生各种穷愁况味的感慨

  B风雨难避不能蔽风雨 骈偶句式 整饬雅致的句子写房屋的破旧、残损,是承认它的“丑”,但肯定它的“个性”,超脱、豁达

  C地点荒凉 明明是却冠之以“若说”,似乎“荒凉”只是别人听说,自身未必这么认为

  D行走不便 明明屋内地板是个斜坡,连来客也“无不惊叹”,却说“亦不觉有大不便”

  E门窗不严(隔墙传声)杂音扰人

  F鼠子瞰灯(老鼠肆虐)破坏严重 不厌其烦用排比来铺叙,极言环境之不宁,结论是“没有法子”,表达了一种自嘲和无奈 文中为什么会出现“洋鬼子”?

  G蚊子猖獗(聚蚊成雷)写蚊子骚扰,用了两处夸张,强调蚊子的厉害,结果却是“我仍安之”

  真是“以不变而应万变”,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不是别有旨趣是无法想象的。

  (2)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们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他的房子是“雅”还是“不雅”呢?作者为什么认为“雅舍”可爱?(作者因为久住了发生感情而发现)“有个性就可爱。”具体表达何在?

  1地点荒凉

  2三声恼人

  3三景兼具:位置极佳,在半山腰,可观日出,可观山景

  4陈设简朴:正合作者心意,可读可写可睡即安。

  更主要的是,它是“我家”,既然卜居于此,它在作者心目中就是最佳。

  (3)你认为“作者认为“雅舍”之所以“雅”的原因是什么?

  雅:

  a因为同住者“龚业雅”之名

  b室虽陋而吾人雅之意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第二段)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第六段)

  e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

  f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

  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客观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时写作时也能通过对自身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4)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述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梁实秋德散文注重“趣味”。但这趣味绝非庸俗低级,而是力求在不如意的生活状态中,找到真正属于自身的精神世界。所以,尽管住所破败而简陋,在作者的眼中却十分的“雅”。

  物质形态未能尽如人意,作者就从自然界去找快乐,觅情趣。这种面对困境的释然、达观的态度,比起一碰到逆境就沮丧、颓废,总是要积极得多。论梁实秋当时所处的物质环境,与一座“牢狱”没有多大差别,且一住八年,而梁实秋豁达的心胸,实际上也就是为自身“减了刑”。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梁实秋除完成中小学战时教材编写任务外,还创作了《雅舍》等十几篇小品文,翻译了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等多部外国作品。梁实秋的这种对待逆境的从容、*和的心态,在当今物欲横流、浮躁之风盛行的形势下,当有可借鉴之处。

  本文主旨:抒写“雅舍”于我似家似寄之感(篇末第六段)

  “雅舍”实质上是很简陋的,作者为什么说是“雅”的呢?

  雅舍不雅(客观)(1)主观情感借助客观物体表达,客观物体能由主观情感而改

  雅(主观)(2)梁实秋身处抗战时期,生活不是很悠闲,却能*和、恬淡处之

  房屋简陋,但是因为梁先生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却也陋中见雅。作者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可见一斑。

  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能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亮,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梁实秋的《雅舍》。雅舍实则简陋,“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篦墙不固,门窗不严”,邻人声息悉入耳底;“入夜鼠子瞰灯”,“入夏则聚蚊成雷”。但作者却幽默地冠之以“雅”名,说明真正“雅”的,不是屋宇,而是居者。因为居者不为俗事所累,能从苦难中寻觅诗意,因为居者有着旷达高远的境界,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所以,虽居陋室,却能深味月明之夜的清幽,领略细雨之中的迷蒙,布置出坚持个性拒不从俗的室景。阅读这样的文章,关键在于要领会作者安贫乐道的高贵人格和不从时俗的美学情趣。

  杨绛的《丙午丁未年纪事》中就有关于她打扫厕所的"一段,对于我们的人生也很具有借鉴意义。

  四、总结文章语言特色、写作手法:

  读课文第3、4两节,通过“美读”的方式,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咏(特别是对课文的第三、四段),有声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将对作品语言文字的玩味、鉴赏寓于无穷的审美享受之中。读完后请同学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练习给课文加旁注或旁批。评点不求高明和精当,用语可长可短,鼓励个性化表达。

  1骈散相间。排偶、对偶、排比句式,几乎每段都有,或铺叙,或描写,异彩纷呈。显示了很强的文学功力,语言老到,文采斐然。善于将整句与散句配合使用,行文活泼,舒卷自如,恰似行云流水,姿态横生。

  2雅俗共存。精致、典雅的书面语与浅近、活泼的口语相辅相成。如第二段写各种声音破壁而来,用了两组词语,一组典雅,一组浅俗,却颠倒不得。文人吟咏诗章诗风雅的事,作者连用几个措辞考究的四字格;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声音,则用口语罗列,使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状。文中许多句子书卷气甚浓,近乎文言;有的句子则又是十足大白话。

  3引用自如。中外资料,信手拈来,内容贴近,形式多样。如引“聚蚊成雷”,就是一种成语的活用,有人称之为成语的“返祖”。“聚蚊成雷”通用义相当于“人言可畏”,而文中用的是字面义。“相鼠有牙”亦可作如是观。此句出自《诗经鄘风》,原句为“相鼠有牙(一作齿),人而无止(通耻)”,表达的是对丧尽廉耻之人的诅咒,这里也用字面义。引李渔的《闲情偶寄》,只引其题,不征其句,有意雪藏,留有余地;引李白的文、刘克庄的词,则引其句,不述其题,非止惜墨如金,也是对读者的充分信任。两处引述外国人的言论,只引大意,未见原文。总之,引用灵活,材料丰赡,不但帮助了文章的表情达意,而且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含量,显示了学者型作家的饱学多识。

  4、幽默丛生。幽默诙谐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手段或修辞方式,而是渗透于全篇的语言特色。比如写雅舍单薄简陋,不避风雨,本来是生活中并不“雅观”的困境,却用上一组雅正的骈句来描绘,出人意表。你说它典雅吧,文中又“水池、粪坑”一应俱全,“酣声、喷嚏”罗列无遗。这类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的近乎粗俗的事物,又用上一个十分雅致的文句来收束--“荡漾而来,破我沉寂。”又如引用外国人对国人“懒惰”的讥评后,作者正儿八经地起而争辩,最后还加上一句:“洋鬼子住到‘雅舍’来,不也是‘没有法子’?”近乎反唇相稽,更像日常生活中的争辩:不然你来试试?“蚊风之盛”有谐音的效果,“最忌排偶”庄词谐用,都有新颖幽默的雅趣。

  《雅舍》一文在内容与形式上取得了和谐的统一,集中体现了一个“雅”字,即在思想感情上的高雅的志趣和恢弘的雅量,在语言风格上的典雅的文气和蕴藉的辞采,可谓“文质彬彬”的典范。

  五、小结:

  梁实秋的散文篇篇各呈异彩,令人爱不释手,一切诸如清丽隽永简洁深遽独具风采之类的评语,都不足以对它评头品足,它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房屋简陋,但是因为梁先生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却也陋中见雅。

  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有时候,只要把心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有其丑恶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呢?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除了品味语言,体悟文章内涵,我们更应该学习梁实秋先生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

  赏析:

  梁实秋(1903~1987),名治华,字实秋,北京人,原籍浙江杭县。一生著作甚丰,散文集《雅舍小品》一、二、三集行世,文学批评论文集多种,经近40年的时间独立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40卷。他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翻译家。

  《雅舍》是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的小篇之首。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国难当头,大学教授到重庆只能住陋室。明明是陋室,却偏偏称“雅舍”,这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年代的无奈,对自身生活环境的自我调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天朗乐观的心态和旷达超脱的情怀。

  文章开篇简洁自然,像是闲来之笔,但在读到“砖柱”、“木头架子”、“瓦”、“竹篦墙”、“泥灰”时,我们能从“孤零零”、“瘦骨嶙峋”、“单薄”、“可怜”等词语中体会以作者不满的情绪。即不满却又对它的“好感油然而生”,可见其文风之幽默。由此我们便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评价四川人造房子用“经济”一词,为什么在写到“雅舍”的时候用了引号。

  在作者眼中,“雅舍”各有它的个性和风格。其一、“雅舍”筑在半山腰,前临稻田,后接榛莽,围以竹林、水池等,是一亦俗亦雅之地。由此,作者得出为友之道,“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其二,“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这样的句子用词逼真、细腻,真实地再现了房子的简陋和不方便,字里行间又表达出作者处之泰然的幽默感。堂堂知名教授居此陋室,本已无限辛酸,而他却以旷达超然的胸襟从容视之,以宽缓舒和的语气予以调侃,自具雅人情致,别有况味。其三,和人共一套房,常有“隔壁戏”:“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出来,破我岑寂”。陋室多有不便,但作者却以审美的眼光,从中挖掘出它的许多可人之处,听话听声,言外之意也很有分寸地表达着作者闲适、散淡、不与人争的生活态度。其四,居此“雅舍”,又有鼠、蚊相扰,我们看到作者用了“骚扰”、“猖獗”等词语,这或可理解为作者内心的不满,对生活、对战争的不满,却没有直抒胸臆的愤怒和反抗,所有的语句仍然是对“月夜”、“细雨”的欣赏,对“简朴”之风的追求,对“似我”、“非我”境界的陶醉。其五,尽管条件简朴,但“一事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文中以戏谑的语言说壁间不挂显要的照片,也没有牙医的博士文凭,更不需要张贴电影明星影片等,表明作者对物质需求不存奢望,坚守独立的人格,不攀附权贵,不随意从俗。

  本文语言典雅清朗而又富于幽默感,偶用文言词句,也是信笔而至,娓娓道来,明白流畅,雅俗共赏。


《苏雅的画儿》教案3篇(扩展5)

——雅舍读后感3篇

雅舍读后感1

  赏着花,就痴了;酌着酒,就醉了。倘若细细品味着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那岂不是如痴如醉哉!

  于我而言,幽默本是一件复杂的事,因为它既不是哗众取宠的行为,亦不是网络上爆红的“金句”,它是一种内在的东西,需反复咀嚼,方可知其味。而艺术的幽默愈发困难,但梁实秋先生在《雅舍小品》中生动地诠释了何为“艺术的幽默”。

  先来浅谈幽默吧,梁实秋先生的语言看似幽默,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实则尽带对社会、对自我的讥讽,不然“雅舍”何能称“雅室”而非“陋室”呢?就单说那“能渗雨的房顶”与那“满室狼藉,灰泥崩裂”的画面吧,何以称“雅”?只是作家对自身的解嘲罢了。还有排队时的“那只长鼻猴似的胳膊”,女人的那些“东挑西拣,批评得人家一文不值”,男人的“泡菜梅干菜再加糖蒜的味道的脚”,读后自能使人会心一笑,却又不禁慨叹梁实秋先生的用心良苦,如明鉴一般,照着自己,然后羞红了脸。

  再者是艺术,《雅舍小品》中虽有许多口头语,但也不乏有较多的文言词汇。像雅舍的月夜——山头吐月,红盘乍涌,清光四射。乍一看,不像是梁实秋先生的风格了,如此素朴、淡雅。又见“寂寞是一种清福”,“焚一柱香,能使空气静止”,这大概是梁实秋先生真实的心境吧。于是,还有一些颇具情怀的食物:味浓而酽的酸梅汤,透明雪亮的糖葫芦,皮薄汁多的包子,皆令人垂涎三尺。到后来再翻阅《雅舍小品》时,我已不敢再看后面几篇了,到底还是怕自己会忍不住再去北京游览一番。

  幽默与艺术,就这样结合成了《雅舍小品》,结合成了梁实秋先生,走进了我的心里,让我领略到百味人生。世间百态,虽然参差不齐,有些令人愉悦,有些让人伤感,但只要拥有一颗有趣的心灵,你就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读书如种树,一页页地读下去,就如一棵树一天天地成长起来,攀在树上,就能看到广阔的美景;坐在树下,就能享受到幽深的宁静。总有一天,书读得多了,读得透彻了,你再看彼花时,再饮彼酒时,才知花与酒早已不在我心外,而在我的心内。那花,微绽;那人,微醺……

雅舍读后感2

  犹记初读梁实秋老先生的文章是在教科书里,雅舍谈吃读后感。课外阅读里一小节。讲迎新年团圆的吃食,一大屉一大屉的红米、杂烩,满涨的,是人们映着火光红润的脸。记得大锅的炖肉炖鸡,乱舞的粉丝,铺着油布的木板桌。是北国冷冽的风,扬起的尘沙直刮面角。

  去年看了一次北京,是在盛夏满耳蝉鸣时去的,带着雅舍这本书,走倦了看看读读,有日,赶了地铁去故宫,累极渴极了也不消停,吃一大片一大片的盐味苏打饼,牛嚼牡丹一样尽数咽了,也还浑身无力。看到一家小店,布置陈设已旧了,但一尘不染。老板娘一团和气,装了一碗酸梅汤给我,清香清香的,片了几块柠檬,甚是好吃。我便倚在门口,学着梁老先生的样儿,半眯眼,一手端碗,一手支头,一小口一小口灌饮,那烈日灼阳照在身上,竟是十分惬意!我饮过好多酸梅汤,甘苦皆有,有十几钱一瓶的,也有三钱一杯的,大酒馆里,街边小巷角的,皆比不上故宫的酸梅汤,阳光雨露沉积起来的,冰甜沁口。

  回到正题,《雅舍谈吃》书写旧年北*的各色吃食,皆有特色,染了北国的乡镇风情,使人回味无穷。书中写了好几个制美食的好地,如东兴楼、致美斋、玉华台等,最爱的还是那道烧鸭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北京烤鸭,片得飞薄,有温温热热的面皮,一大卷葱丝黄瓜之类的,一碗乌黑的酱,鸭子带油,油皮肉,拈两片放到面皮上,夹了葱一大捆,包上,沾汁吃,尤其美味。那些旧年的吃坊或是在历史中湮灭,或已旧貌换了新颜,纵使街巷是对的,也寻不到了。我是吃过全聚德,对此也是感同身受。

  梁实秋的文笔,是像水一样清淡的,每一道丰肥或爽口的菜食,皆在他的回忆里徐徐地阐述出来,我更喜欢的,是他将故乡的思念情怀一同融进去了,读着倍感亲切,也朗朗上口。

  我有些想回旧年的北京望望了。

雅舍读后感3

  最近中我有幸阅读了梁实秋的散文集《雅舍》,一下子被他清新的文笔、优雅的语调所吸引。几个下午,坐在朝南的落地窗前,一边享受冬日的温暖的阳光,一边品味《雅舍》的悠闲,可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有个学者曾经说过:““五四”以来,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现代散文,大致可分为两代流派。一派继承“载道”的传统,直面现实而发出进击的纯响,如鲁迅所言“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同时也不断锤炼散文的艺术;一派延伸“言志”的脉络,倚湖海身世山林性情书写“美文”,融人生思辩、处世智慧和脱俗情调于一道,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地显现生命气象和人生百态。这两派散文各有侧重、异质同构、互补共荣,合而为一道现代散文亮丽多姿的风景。”梁实秋的散文当属后者。

  综观梁实秋的散文小品,无论是记叙个人经历、民俗风情、还是回忆亲朋师友,雅趣苦事;无论是纪游、杂感、札记,还是小品、随笔,都体现了“以理节情的心态、恬静安详的心境与*和冲淡的心气”。梁实秋的散文,其精神资源来自西人的新人文主义和*传统的儒释道。梁实秋曾自述:“一个地道的*人,大概就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产物。”又说:“我的散文在思想方面、形式方面受英文文学影响不少,但是在文学方面如何遣词造句等等是*文学影响……”

  梁实秋生*有三好,“好交友、好读书、好议论”。历史上的梁实秋霸才横溢:五四大潮,演讲鼓吹;八年清华,三赶校长;辩驳问难,拳打周作人,脚踢吴稚晖等等。早在20年代,梁氏就在一次辩论中说,“我梁实秋是把文学当做献身的事业的,凡是以正当的态度研究文学的都引为同志。文艺里有主义的不同,没有偏僻的党见。梁实秋生就的一身硬骨头,不怕嘲骂,不避嫌疑,不惜费纸费笔费精神!……”好一个“一身硬骨”!梁实秋后来和鲁迅论战,无疑便是这身傲骨的自照。与鲁迅交手,是梁实秋第一大败着,两雄相扑,傲骨对傲骨,此时便要看大势所趋了。梁实秋最终被鲁迅钉上“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耻辱柱,终其一生都挣扎不脱。

  雅舍小品动笔于1939年。所谓“雅舍”,指的"是梁实秋在重庆郊区,一处叫北湾的农村,置下的几间*房。他在那儿一直住到1948年,其间写作的散文随笔,统统以舍为名。1949年赴台,地点变化了,而情志不变,他把闲常写作的部分散文、小品、杂感、札记


《苏雅的画儿》教案3篇(扩展6)

——《雅舍》梁实秋读后感3篇

《雅舍》梁实秋读后感1

  梁实秋的散文是以幽默风趣见长的“闲适小品”闻名于世,我尤其爱看他的“随想篇”中的文章,题目很简练,通常都是两个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饮酒”等等,包罗万象,说的都是些身边的人或事,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气息。今天看来,依然觉得趣味横生。

  1939年5月,梁实秋随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编委会迁至重庆北碚,秋天,梁与吴景超夫妇在北碚主湾购置*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此屋结构系砖柱木架,瓦顶篾壁,有房6间,高低两蹬,梁实秋住一室一厅。然而。梁实秋住进后,宾客盈门,骚人墨客,常聚会于此,吟诗作画,弹琴对弈,热闹非凡。梁实秋在雅舍蛰居7年(1939—1946),其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雅舍小品》就是在这里写就的。

  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缺点多多。大致有:1、结构简陋,2、风雨难避,3、地点荒凉,4、行走不便,5、门窗不严(隔墙传声),6、鼠子瞰灯(老鼠肆虐),7、蚊子猖獗(聚蚊成雷)。关于其结构简陋,作者刚刚说它“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便一转曰:“但是……没有人能说不像是房子”。“像”一座房子,就是说它实际上并不是一座“房子”(连起码的砖墙也没有!)。这话说得俏皮,表现了梁实秋从容的文风,也包含了作者对人生各种穷愁况味的感慨。接着写它的“不避风雨”,他用整饬、雅致的骈句写房屋的破旧、残损,是承认它的“丑”,但肯定它的“个性”,表现了梁先生超脱、豁达的性格。明明是“地点荒凉”,却冠以“若说”,似乎“荒凉”只是别人所说,自己未必这么认为;明明屋内地板是个斜坡,连来客也“无不惊叹”,却说“亦不觉有大不便”。写门窗不严,杂音扰人;鼠子瞰灯,破坏严重,都不厌其烦地用排比来铺叙,极言环境之不宁,而最后的结论却是“没有法子”,表现了一种自嘲和无奈。写蚊子骚侵,用了两处夸张,强调蚊子的厉害,结果却是“我仍安之”。真是“以不变而应万变”,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不是别有旨趣是无法想象的。

  “雅舍”既有那么多缺点,也并非一无好处。从文中看,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二是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物质形态未能尽如人意,作者就从自然界去找快乐,觅情趣。正如李白诗云:“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苏轼赋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为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种面对困境的释然、达观的态度,比起一碰到逆境就沮丧、颓废,总是要积极得多。

  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作者深深的感叹,蕴含于字里行间。

《雅舍》梁实秋读后感2

  拜读梁实秋的《雅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刘禹锡的《陋室铭》。暂且不看《雅舍》,我们先看看刘禹锡要想表达什么思想。

  刘禹锡通过《陋室铭》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淡泊明志、不为物所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怀着这样的崇敬之情我继续往正文看。第一段主要讲“雅舍”的特征:简陋,不能避风避雨,风雨来往无阻。此段作者在介绍木头架子时,用了一个拟人的句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使得雅舍的简陋形象化、具体化。第二段主要讲的是“雅舍”的地理位置,雅舍位居半山腰上,以及雅舍旁边的风景,还有客人来的话要上几级阶梯。第三段作者以幽默诙谐的口吻诉说了雅舍的简陋,可以与邻居互通声讯,特别是讲到蚊子和老鼠,以其幽默看出作者是个生性乐观之人。如果说前几段都是讲雅舍的基本特征的话,这段讲的就是雅舍的“思想”了。最喜“雅舍”的月夜,细雨蒙蒙之雅舍,以其凝练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月升中天,细雨蒙蒙,大雨磅礴下的“雅舍”图,又通过雅舍陈设之简,表达出作者淡泊明志,不由得又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把自己置身于世外,人便超然脱俗了,不为世事所累,这不是陶潜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雅趣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雅舍啊,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啊!

  由此我感慨良多,当今时代下,能居陋室者,能安雅舍者,少也!现代的人往往只看得到物质上的东西,精神上的东西也越来越物质化,利益化。再难有那些淡泊明志,像孔子所言“君子食不求饱,居无求安”的雅致,灵静致远、志存高远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雅舍》梁实秋读后感3

  最近中我有幸阅读了梁实秋的散文集《雅舍》,一下子被他清新的文笔、优雅的语调所吸引。几个下午,坐在朝南的落地窗前,一边享受冬日的温暖的阳光,一边品味《雅舍》的悠闲,可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有个学者曾经说过:““五四”以来,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现代散文,大致可分为两代流派。一派继承“载道”的传统,直面现实而发出进击的纯响,如鲁迅所言“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同时也不断锤炼散文的艺术;一派延伸“言志”的脉络,倚湖海身世山林性情书写“美文”,融人生思辩、处世智慧和脱俗情调于一道,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地显现生命气象和人生百态。这两派散文各有侧重、异质同构、互补共荣,合而为一道现代散文亮丽多姿的风景。”梁实秋的散文当属后者。

  综观梁实秋的散文小品,无论是记叙个人经历、民俗风情、还是回忆亲朋师友,雅趣苦事;无论是纪游、杂感、札记,还是小品、随笔,都体现了“以理节情的心态、恬静安详的心境与*和冲淡的心气”。梁实秋的散文,其精神资源来自西人的新人文主义和*传统的儒释道。梁实秋曾自述:“一个地道的*人,大概就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产物。”又说:“我的散文在思想方面、形式方面受英文文学影响不少,但是在文学方面如何遣词造句等等是*文学影响……”

  梁实秋生*有三好,“好交友、好读书、好议论”。历史上的梁实秋霸才横溢:五四大潮,演讲鼓吹;八年清华,三赶校长;辩驳问难,拳打周作人,脚踢吴稚晖等等。早在20年代,梁氏就在一次辩论中说,“我梁实秋是把文学当做献身的事业的,凡是以正当的态度研究文学的都引为同志。文艺里有主义的不同,没有偏僻的党见。梁实秋生就的一身硬骨头,不怕嘲骂,不避嫌疑,不惜费纸费笔费精神!……”好一个“一身硬骨”!梁实秋后来和鲁迅论战,无疑便是这身傲骨的自照。与鲁迅交手,是梁实秋第一大败着,两雄相扑,傲骨对傲骨,此时便要看大势所趋了。梁实秋最终被鲁迅钉上“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耻辱柱,终其一生都挣扎不脱。

  雅舍小品动笔于1939年。所谓“雅舍”,指的是梁实秋在重庆郊区,一处叫北湾的农村,置下的几间*房。他在那儿一直住到1948年,其间写作的散文随笔,统统以舍为名。1949年赴台,地点变化了,而情志不变,他把闲常写作的部分散文、小品、杂感、札记。


《苏雅的画儿》教案3篇(扩展7)

——姓苏的女孩名字3篇

姓苏的女孩名字1

  1、出自李清照词,词风婉约,给苏姓女孩*添一分清丽、婉约的气质。

  【苏溪晚】

  “苏溪晚”这个女孩的名字读音为sū xī wǎn,属于*音*音仄音的组合,念起来十分的好听、温婉、温柔。“溪”字和“晚”字都出自《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是寓意这个姓苏女孩清澈动人、婉约清丽的意思。

  【苏兰玉】

  “兰玉”这个苏姓女孩名字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寓意这个姓苏的女孩像玉石一样洁白无瑕、纯真,像兰花一样优雅、高洁的意思。“苏兰玉”这个名字读作sū lán yù,**仄音调读起来十分好听、温婉。

  2、取自辛弃疾词,词风大气,让人感觉这个姓苏的女孩大方、优雅。

  {苏秋}

  “苏秋”这个姓苏女孩名字的读音为sū qiū,都为第一声,读起来十分轻柔好听,给人这个女孩非常的温柔、大方的感觉。“秋”字出自《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是寓意这个姓苏的女孩像秋天一样美丽动人,能够给人带去希望和收获的意思。

  {苏云绿}

  “云绿”这个女孩名字出自《念奴娇》“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是寓意这个苏姓女孩像云朵一样洁白、可爱、纯真的意思,也是寓意这个女孩有灵气,很清丽的意思。“苏云绿”这个苏姓女孩名字的拼音为sū yún lǜ,属于**仄的音律,念起来十分的好听、优雅。

  3、根据王维的诗,用于女孩的名字,给人十分清新的感觉。

  [苏莲竹]

  “苏莲竹”这个女孩名字的读音为sū lián zhú,都属于*yw11.com音,读起来十分的清欢,给人清新的感觉。“莲”和“竹”都是出自王维《山居秋暝》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寓意姓苏的女孩像莲花一样不染淤泥,像竹子一样坚韧不拔的意思。

  [苏月落]

  “月落”这个女孩名字出自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是寓意着这个姓苏女孩像月亮一样皎洁,十分纯真、美好的意思。并且“苏月落”这个苏姓女孩的名字读作sū yuè luò,属于*仄仄的格局,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清新、好听。

  姓苏的女孩名字超诗意大全

  很多家长们给女孩起名字很讲究,也是每一个家庭非常重要的事。最后,还给大家整理推荐了一些姓苏的女孩名字超诗意的名字推荐。

  ◆◇女孩姓苏好听又不重名

  苏秋 苏巧 苏怜 苏烟 苏寻

  苏云 苏香 苏彤 苏沛 苏柳

  苏寻 苏旋 苏书 苏桃 苏如

  苏亦 苏忆 苏琴 苏水 苏梅

  苏凝卉 苏半文 苏碧蝶 苏尔波

  苏凌风 苏新莲 苏雅凡 苏妙菱

  苏夏菡 苏冰白 苏丹寒 苏幻珊

  苏幻萱 苏涵容 苏晓夏 苏惜丝

  苏冷晴 苏诗阳 苏诗之 苏夏萱

  苏冬筠 苏诗玉 苏如海 苏冰雁

  ◆◇苏姓女孩有寓意的名字

  苏雨 苏玉 苏凡 苏秋 苏冷

  苏彤 苏初 苏荷 苏冬 苏安

  苏友 苏灵 苏盼 苏翠 苏若

  苏天 苏惜 苏容 苏凝 苏双

  苏绿香 苏山莲 苏夜霜 苏寄山

  苏夏露 苏幻夏 苏飞山 苏觅彤

  苏雨春 苏安梦 苏思瑶 苏沛梅

  苏亦凝 苏依安 苏初瑶 苏访旋

  苏梦南 苏安灵 苏白凝 苏采兰

  苏语灵 苏代南 苏依丝 苏雁莲

  ◆◇苏姓唯美又好听的名字

  苏尔 苏青 苏孤 苏蓉 苏元

  苏云 苏依 苏霜 苏梦 苏妙

  苏诗 苏梦 苏雪 苏凡 苏梅

  苏瑶 苏绿 苏槐 苏之 苏亦

  苏丹旋 苏曼柏 苏雪瑶 苏雁儿

  苏以云 苏采容 苏从曼 苏绿晴

  苏依丝 苏易云 苏绮珍 苏尔凡

  苏念兰 苏之玉 苏从彤 苏思蝶

  苏*天 苏易灵 苏初槐 苏初菡

姓苏的女孩名字2

  名字不是凭空捏造的,通常带有一定的内涵,因此起名时家长们可以根据个人的特点、性格或者兴趣爱好起名。比如突出女孩可爱、美丽、有气质的特点时,用柔、雅、娇、妍等字,突出女孩活泼、热情的性格时,可以用彤、晨、阳、爽等字。起名如歌手苏运莹,运用“莹”字入名,指像玉一样洁白,有光泽,人名中突出纯洁、活泼的性格。近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正值建立3周年纪念日,苏运莹作为唯一受邀艺人与各国熊猫繁育研究人员一同参加此次聚会,并倡导大家热爱、保护大熊猫。日前[明日之子]中苏运莹登场助力实力情歌小王子孟子坤,两人对唱情歌“开口苏”。

  给孩子起个好名字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于是很多父母开始在名字中融入自己的期待。一些比较务实的父母可能就是希望名字可以表达希望孩子*安一生、喜乐一生的愿望,也有一些父母会希望名字能够隐晦地表达自己希望孩子出色、有所成就的愿望。给姓苏的女孩起名时不妨也融入一些期望,比如名字苏芒,芒字原指针状物,在人名中则是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技艺出众,本领高强。

  此外,还有一种永不过时的方法,那就是根据诗词起名。前人留给我们的经典书籍中或许有一些稍显消极的作品,但是其中仍有大量经久不衰的优秀作品,在引领和教化着年轻一代的人们。尤其是像《诗经》、《楚辞》、《论语》更是成为了学生必读之作。家长们可以从这些优秀的作品中摘取一些字词来作为名字,起到陶冶性情的作用。比如名字苏江沅,出自《楚辞涉江》中“乘舲船余上沅兮”一句,比喻女孩自强不息,积极向上。

  姓苏的女孩名字超好听:

  「苏虞茜」

  好听内涵:虞,是传说中一种神奇瑞兽的名称,代表吉祥;茜,指鲜艳、红火、热情。名字“虞茜”的天人地三才为“火土土”,配置佳。

  内涵延伸:吉祥如意、热情洋溢、欣欣向荣、艳丽多姿

  「苏筠涵」

  好听内涵:筠,指竹子,也指坚韧的竹皮,代表坚强,坚贞;涵,指水泽众多,引申为柔软、有内涵、包容。名字“筠涵”的含义比较大气,好听易记。

  内涵延伸:乐观豁达、博学多识、坚韧不拔、大度为怀

  「苏靖雯」

  好听内涵:靖,指谦卑恭敬的样子,也比喻安定;雯,指云彩、华丽、鲜艳,引申为华贵。名字“靖雯”能较好地与您的姓氏搭配。

  内涵延伸:谦虚谨慎、沉稳踏实、雍容华贵、国色天香

  「苏诗凌」

  好听内涵:诗,指诗人、诗歌,也比喻文采好;凌,是中性字,指冰块,也有超越之义。名字“诗凌”的笔画为13和1,字型优美。

  内涵延伸:诗情画意、青出于蓝、文采斐然、才能出众

  「苏彦瑜」

  好听内涵:彦,形容人有才华、德行好,有才学;瑜,指美玉,意义比较优美。名字“彦瑜”读音抑扬顿挫,好听悦耳。

  内涵延伸:才高八斗、文采出众、美好如玉、光彩耀人

  姓苏的女孩名字超文艺:

  苏琦

  名字释义:琦字来自诗句“有此瑰琦在岩壑,其他草树亦精神”,指美玉,用来作为女孩名字文雅好听。

  意义拓展:美好如玉、洁白无瑕、神采奕奕

  苏微

  名字释义:微字来自诗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指微小,引申为细微,心思细腻。

  意义拓展:无微不至、心思巧慧、八面玲珑

  苏映

  名字释义:映字来自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指倒映,映射,比喻善于学习他人的优势,补足自己的.缺陷。

  意义拓展:博采众长、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苏玥

  名字释义:玥字出自诗句“玥女回眸倾城颜”,指吉祥、典雅、有福气,人名中希望女儿一生吉祥如意。

  意义拓展:称心如意、倾国倾城、雍容华贵

  苏青

  名字释义:青字出自诗句“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指青绿色,也指青春,比喻青春貌美。

  意义拓展:青春永驻、天生丽质、貌美如花

  苏姓女孩起名文雅:

  (苏芙)、(苏缦)、(苏迪)

  (苏亦)、(苏珊)、(苏璐)

  (苏悠)、(苏雯)、(苏姿)

  (苏恬)、(苏檀)、(苏彩)

  (苏宸)、(苏瑛)、(苏璇)

  (苏可)、(苏妮)、(苏琳)

  (苏熙)、(苏慕)、(苏虞)

  (苏岚)、(苏佩)、(苏芸)

  (苏欣)、(苏歆)、(苏柳)

  (苏英)、(苏蕊)、(苏珍)

  (苏叶)、(苏妍)、(苏娜)

  (苏柯)、(苏梨)、(苏彤)

  苏姓女孩起名唯美:

  (苏幽花)、(苏楠芙)、(苏凝荷)

  (苏忆南)、(苏南松)、(苏涵蕾)

  (苏晓艺)、(苏新茹)、(苏幻竹)

  (苏昕月)、(苏寒云)、(苏依莹)

  (苏盼翠)、(苏诗茵)、(苏丹萱)

  (苏诗云)、(苏诗雪)、(苏依悦)

  (苏凤欣)、(苏秋嫣)、(苏雅琳)

  (苏清月)、(苏映嘉)、(苏冬儿)

  (苏醉珊)、(苏熙倩)、(苏昕卿)

  (苏诗迪)、(苏涵珊)、(苏冰羽)

  (苏微涵)、(苏珊芸)、(苏妙晴)

  (苏凌薇)、(苏安露)、(苏虹月)

  (苏琳芷)、(苏怜菡)、(苏秋荷)

  (苏菲雨)、(苏柔月)、(苏芷巧)

  (苏晴琪)、(苏柳月)、(苏丹清)

  (苏纹欣)、(苏依叶)、(苏诗珍)

  (苏采琳)、(苏菲柏)、(苏芷卉)

  (苏依欣)、(苏琪茹)、(苏初柔)

  (苏书倚)、(苏诗蕊)、(苏诗宸)

  (苏虞芝)、(苏倚蓉)、(苏虞春)


《苏雅的画儿》教案3篇(扩展8)

——西湖的雅作文 (菁选2篇)

西湖的雅作文1

  来到我们杭州的西湖,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字:雅!

  说西湖的湖,一个字——雅!晴空万里的时候,湖小姐总会穿上日公公送给她的金丝外衣。一阵风悠悠飘过,微波荡漾,波光粼粼。忽然,天空中下起雨来,朦朦胧胧的,只看得清近处飘逸的柳条和远处隐隐约约几条柔美的曲线,好似一幅*水墨画。在雨中,景的色彩层层叠叠,有墨绿、翠绿,有碧绿、桔黄,还有透得不能再透的纯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形容这时,恰好不错。

  说西湖的植物,雅!湖中的荷就像一位位婷婷玉立的江南女子,她们身清玉洁,出淤泥而不染。有的轻轻抚摸自己粉嫩的脸颊;有的与湖中的金鱼儿一起对雨作诗,畅谈自己抒发的灵感;还有的与兄长——荷叶一起跳舞。荷叶绿得纯净,绿得优美,与荷花一起向人们绽开了笑脸。

  西湖的亭台楼阁更是“雅”性十足了。放鹤亭前,两只仙鹤一蹲一站,相互对视,好像倾诉着自己的心声。亭边翘起四个小角,精致的纹理使放鹤亭蓬荜生辉。

  在这般雅致的湖边行走,我也渐渐变得“雅”了起来。拿出速写本,坐在湖边,勾画西湖那柔美的线条,细细地端详,却怎么也没能把所有的雅都装进我的“景”中,因为,这实在是太雅了!有时,我会凝望那片雅荷,有时,我会仰望天空,想象我自己也是西湖的一部分,也成为“雅女”,在其中翩翩起舞。

  在西湖,人们都会融入其中,变成优雅的少女,吟咏的诗人,体会到“雅”的美好感觉。

西湖的雅作文2

  西湖的雅给人一种无法言喻的美。这儿的山、这儿的水、这儿的小楼和这里的人,都令你流连忘返。

  西湖的雅其一体现在山。西湖畔的山是绿的,绿得清新、绿得富有生机,宛如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层层叠叠、苍翠欲滴。在这样幽静的山里,每个人的心都像被洗炼了一遍,变得格外宁静,

  西湖的水更雅。在群山的环绕下,水潺潺地流淌,默默陪伴在你身边。这儿的水清澈见底,毫无杂质,清晰得能照见人影,仿佛是一位美丽的西子静静地伫立在那儿。每当有人走过,水面上就隐隐约约地照出人影,它真是大自然里最优秀的摄影师!

  西湖的雅楼更是不容错过。漫步在亭台楼阁,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建筑内,每个人都在为它的精致美好而感叹。这些已经上百岁年纪的古建筑里,慢慢散发出一股古老而又神秘的清香。使走过的人们都不禁被它所吸引,驻足观看,感受着这沉淀了上百年的的精华。阳光照耀下的古楼闪闪发光,分成无数道光芒洒向大地,沐浴在人们身上,感到格外温暖。

  当然,西湖雅的一大特色还在于人。走在断桥上,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变得矜持有礼,一举一动皆可入画。游人们*时的粗鲁无礼好像被感染了似的,不由自主地优雅起来,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西湖的山雅、水雅、楼雅、人更雅,它的雅不同于泰山的雄伟壮大,也不同于黄山的惊险磅礴。它不是小家碧玉,而是以一种沁人心脾的姿态感染着你的心,就像是一股春风缓缓吹过你的心胸,使你深陷其中。


《苏雅的画儿》教案3篇(扩展9)

——苏教三年级《菩萨兵》教案

苏教三年级《菩萨兵》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菩萨是怎样的吗?(板书:菩萨)

  学生交流。(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2、说说对兵的理解。(板书:兵)

  3、质疑:“菩萨兵”是谁?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自学

  出示:

  *地区一段同胞*翻译糊涂春耕播下动员感激**展展尽心尽力多音字:挨藏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三、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藏族同胞吃尽了*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的。

  (2)朗读体会。

  3、教师小结:*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3、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

  过渡:*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用“——”划出来,读一读。

  (1)个体学习。

  (2)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集体交流

  “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1)交流,你从什么地方可以感受到*总司令的菩萨心肠?

  (朱总司令急: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恶劣,担心藏胞受不了)

  抓住“这么”、“还在”、“怎么……呢”体会朱总司令的着急和担心。

  从“得想……呀”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无比关切。

  (2)指导朗读。

  体会*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1)“怨不得”: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深深的体谅。

  (朱总司令急:节气不饶人,怕耽误了藏胞的春耕)

  (2)朗读体会朱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藏胞疾苦的爱民情感。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指名交流体会,理解“尽心尽力“,并练习造句。

  (2)引导理解含义:

  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3)指导朗读。

  抓住“热火朝天”体会士兵的爱民之心。

  等到藏族同胞回来时,他们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干干净净**展展(进行词语训练)

  3、引读:——全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4、学到这儿,你能够说一说为什么藏胞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学生交流。

  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从中体会到*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苏雅的画儿》教案3篇(扩展10)

——苏牧的性格特点

苏牧的性格特点1

  历史资料

  ①苏格兰牧羊犬起源于苏格兰低地,名字来自当地叫可利的黑羊。和许多其他犬种一样,深得维多利亚女王的恩宠。

  ②1860 年,当女王亲临苏格兰访问时,携带数只返回温沙堡饲养。于是,在英国逐渐成为广受好评的牧羊犬。90 年代末期,同样受到美国人的青睐。

  苏格兰牧羊犬性情特点:

  1、苏格兰牧羊犬是一种坚强、结实、积极、活泼的品种,意味着它没有无价值的地方,自然站立时,整齐而稳固。

  2、深、且宽度适中的胸部显示出力量,倾斜的肩胛和适度弯曲的飞节显示出速度和优雅,脸部显示出非常高的智商。

  3、苏格兰牧羊犬给人的印象深刻,是自信的化身、代表真正的和谐,每一部分都与其他部分及整体构成完美、和谐的比例。

  自身性格:

  苏牧是充满灵性的犬中明星,不仅聪明活泼,对主人也是绝对忠诚,不论大人小孩都非常容易亲近,但对陌生人却会保持警戒心。在荧幕上大出风头的它,被美国的孩子们认为是最有魅力的猎犬,而它的机警温顺也使它被称为能够与人终生为伴的明星狗狗。苏牧的精力很充沛,经常出去运动会有利于它们的成长它们在室外活动力充沛。

  苏格兰牧羊犬好吗:

  ①人们俗称的【苏牧】苏格兰牧羊犬是充满灵性的犬中明星:有些犬以娇小漂亮的外形获得人们的喜爱,有些犬以善解人意的灵气得到主人的信任。

  ②苏牧显然是属于后者。从古老的"畜牧作业犬到影视作品中不断出现的主角,它的机警、聪慧与勤劳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愧被称之为能够与人终生为伴的明星狗狗。

  ③苏牧分为英系和美系大体外形性格体型基本形同英系标准从侧面看~ 头盖的上线和吻部的上线是两条*行等长的直线~~ 这两条线由一个轻微的能目测地额段分开来。

推荐访问:教案 画儿 《苏雅画儿》教案3篇 《苏雅的画儿》教案1 苏教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