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卓越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透视民族民间文学的文化象征

时间:2022-10-30 20: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民族民间文学包含着雅与俗的成分,本文将以《楚辞》为例,解析《楚辞》文化的产生、发展,与楚文化的交融、影响,辨析《楚辞》的文化象征,总结《楚辞》对后世的影响,以此来透视民族民间文学的文化象征。

关键词:民间文学;文化象征;《楚辞》;楚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01

一、《楚辞》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今天,楚辞在世人眼中是一种诗歌体裁,即赋,《楚辞》是一部歌诗合集。易地而处,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楚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楚国文学。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出一种新的诗歌,与《诗经》相比,楚辞的篇幅较大,句式较长,不再仅仅采用回环反复的形式,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楚辞,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具有浓厚的楚国特色。汉成帝年间,刘向将屈原及屈原之后的楚国作家宋玉、唐勒、景差以及西汉时期贾谊、东方朔、庄忌的辞赋汇为十六篇,名为《楚辞》。虽然其中一些典型作家并非楚人,但仿作的辞赋,其情其辞皆有楚地风韵。《楚辞》作品中,屈原的作品数量最多,质量最高,其作《离骚》乃为《楚辞》的经典代表作,其情深切,因此后人亦将《楚辞》这种文体称为“骚体”。文学史上将“风”“骚”并称,“风”为《诗经》,“骚”为《楚辞》。南齐沈约曾用“莫不同祖风骚”准确概括汉魏以来诗歌的渊源,鲁迅认为《楚辞》对后世的影响“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后人研习、注释、解读《楚辞》,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宋洪兴祖的《楚辞补注》、朱熹的《楚辞集注》、清王夫之的《楚辞通释》、蒋骥的《山带阁注楚辞》对后世影响较大。

二、楚文化与《楚辞》文化的交融

《越人歌》与楚国的其他民间歌谣是《楚辞》的创作源头。《越人歌》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就是直白、大胆地将情感呈现出来,也能看出当时楚国民风自由,与中原的差异。楚人与其他少数民族多交往,崇尚自由,并没有严格的教条束缚。

屈原的作品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自由大胆、奔放热烈、情感浓郁,具有楚国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神话色彩。《楚辞》中的作品大多想象丰富,情感激荡喷涌,尚未收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也不曾有太多的礼教束缚。《楚辞》的出现是必然的,楚國与北方的中原地区不同,受到少数民族的巫文化的影响,楚人信奉巫文化,通常以歌舞来祭祀。这种歌舞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是楚人对楚国、楚风、巫文化的解读,《楚辞》便是在这样的土壤中发育、成熟的。

《楚辞》中以《离骚》为最具文学审美价值的代表,诗人屈原将自己的生平遭遇与内心情感融合为一体构成了诗歌的核心思想,同时将巫文化与神话相糅合,使得整首诗弥漫着神秘的气息。夸张的写作手法、魔幻的色彩使整首诗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三、《楚辞》的文化象征

《楚辞》篇章众多,统共十六篇,本文将以《离骚》为代表分析《楚辞》的文化象征。《离骚》其本质是屈原的自传与情感融合的抒情诗,诗歌开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是屈原对于自己的介绍,出身显赫,血统高贵,被长辈寄予厚望。诗歌著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流放之时,今昔对比,触景生情,老怀伤感,既有对于自身怀才不遇的无奈,又有对于国家内忧外患的担忧。楚怀王与屈原是君臣,是兄弟,是朋友,从往昔的鼎力支持其变法图强到今时的疏远、流放,是身份地位的差别,也是心境的落差。屈原跌宕起伏的一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作者也有着不同于常人的丰沛情感。即使是疏远、流放,楚怀王仍对屈原尚存一息善意,年少的友谊、成年的相伴是这位昏庸的帝王心中的一丝仁慈。楚怀王薨逝,楚襄王上位,屈原的劣境更甚从前。楚襄王听信谗言,不信任屈原,朝堂上的屈原并没有话语权,政治形势十分严峻,屈原报国无门,有心无力。

君王的不信任,佞臣的谗言,百姓的不理解压弯了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脊背。屈原并没有背国弃主,而是选择用自己微弱的力气拯救逐渐式弱的楚国。屈原的怀才不遇、“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哀民生之多艰”的愁绪在其诗歌中得到了发泄,终其一生,他都在努力壮大楚国,可惜生不逢时,未遇明主。《离骚》中的典型象征——香草美人就是屈原的化身,品性高洁,无论何时何地对于明君、对于贤臣的追求,是屈原与楚国早已腐朽的贵族集团之间的斗争的真实写照。“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奋不顾身的飞蛾扑火的战斗精神,直到今天都能让读者落泪。屈原的愤懑与不满并不仅仅是自身的遇人不淑、怀才不遇,而是时刻心系百姓,心忧楚国。

《楚辞》的文化象征意境深远,美轮美奂,其情真切,其意缠绵,浪漫与现实的结合让《楚辞》经久不衰。

四、《楚辞》对后世的影响

《楚辞》虽以楚地民风民俗民歌为主,但是也参杂了很多仿楚作品。《楚辞》的盛行不仅因为其形式委婉,内容别致,更重要的是诗歌内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持之以恒对于理想的追求、无论顺逆不忘初心的坚守。古今多少文人与屈原境遇相似,得以产生共鸣,以《楚辞》或是屈原的惯用手法表明心境。

推荐访问:民间文学 透视 象征 民族 文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