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卓越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小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及对策论文

时间:2022-06-22 14: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小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及对策论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小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及对策论文

小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及对策论文3篇

【篇1】小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及对策论文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四年级

一.案例介绍

邓颖鑫是一位女同学,她长着大眼睛,头发较乱,衣着不整齐,成绩中上,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通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而有的同学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更何况将走进六年级的学习,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我对这位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经过分析认为有三方面因素:

(一)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三)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邓颖鑫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她的心理有一定问题。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 

三.辅导策略

这半学期以来,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动管理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邓颖鑫同学的情况明显好转,她在班级各项活动的影响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现在她不但喜欢与同学一道做游戏了,而且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年级管理。看到她身上的变化,这可谓是感受良多:

1、 启发激励,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邓颖鑫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邓颖鑫闲谈,让她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邓颖鑫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邓颖鑫同学回答问题真响亮”“我们的……”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邓颖鑫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邓颖鑫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她还天真的问我:“老师,你是老师吗?”“我不像老师吗?”我反问。“不太像,你上课老爱笑,老师上课是不笑的!”我欣然地拉着她的手说:“好孩子,这是因为你不知道,其实上课爱笑的老师多得很!”

2.树立信心,引发动力。

  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作为胆小的王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她的机会,我就发动她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开始她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她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她为典型进行了表扬。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她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一定兴趣。后经过不断鼓励,巩固,她进步了。有一天她问我:"我能行吗?"我说:"你这么棒,当然行。演讲都说得那么好,还有什么不能上去的呢!"她激动地不住点头。从此,她真的非常努力,成绩有了飞跃。

3.家校联系,提高能力。

邓颖鑫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把她的父母请来,详细地分析了邓颖鑫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我们要为自卑的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家里: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

4.多样评价,促其进步。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我们让她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她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王娟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
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她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她以正确的评价,把王娟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集体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她的积极性,使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5.参与管理,自信自强。

通过自主管理课题的深入,我们将更多自主的空间给了学生,在班级中,我们提倡"班干轮换制"、"组长负责制",在年级中我们推出了各项管理岗位,让学生充分自主,不断自律、自信、自强。在经过一番激励之后,王娟也积极投入到各项自主管理中来,从班级的小组长开始,她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沉沦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在管理中,邓颖鑫发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通过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协作,她所在的小组不但各项评价合格,而且在班级中也名列前茅,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邓颖鑫脸上露出了笑容,从此她行为更自律,态度更积极,学习更自信。

6.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她帮助她,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邓颖鑫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上课能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四、结论。

会自卑,往往是因为缺少了自信,或对于自己的某个地方不满意而感到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信心是自己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了,但是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有自卑的人,我们要多关心她们,让她们感到家的温暖!

面对邓颖鑫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王娟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五年级

一、个案背景

冯娇是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面对激烈的竞争,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失。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一提考试就没精神,遇到考试时晚上睡不着,头痛,还伴随着发烧。她这样不仅影响着考试成绩,身体上还经受折磨。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个案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易走神,课后的预习、复习工作又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日积月累,学习成绩也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开始定的目标是100分,变成能拿到90分、80分了,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挫折多了,失败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冯娇在家里是独生女,她的表姊妹学习特别优秀,家长也期待自己的孩子跟她们一样优秀,总拿优秀的例子跟她说教,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导致孩子肩负重担。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过重的压力在孩子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学困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丧失自信心。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 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学习的革命》一书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为了去除冯娇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冯娇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冯娇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冯娇同学……”渐渐的,冯娇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渐渐的开始和我交谈。我给她讲考试的目的,考不好是很正常的,要端正学习态度,做好考前复习,不懂的地方及时问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考试时做深呼吸,放松紧张的情绪,或在心中对自己说“有什么可怕的,我都复习了。”“我能行。”等给自己加油。经过调整,害怕考试的症状消失了。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有一次我把教学内容编成小品,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表演,我为了让冯娇参加表演,对全班同学说:“给冯娇一个机会好吗?”大家同意了。开始她不好意思地说:“我不行。”最后加上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她走上讲台。表现得还不错,同学给她鼓掌,我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以后,有机会就让她在同学面前表现,她变了好多,不在独处,课堂活动时主动参与,学习成绩有了飞跃。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冯娇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沟通,详细地分析了冯娇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家里有客人,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冯娇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冯娇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上课专心听讲,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各种活动愿意参加,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

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人,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多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对冯娇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冯娇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冯志刚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三年级

个案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不具备和他人同等的条件,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 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王金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也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玩具等方面。这样给他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他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 家庭因素

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我从少言寡语的他身上看到的是更多的自卑和无奈。原来王金的爸爸是一个精神病人,妈妈先天双目失明,爷爷做杂工,王金的日常生活起居只能由身患严重糖尿病的奶奶照顾。虽说他也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但他所要面对的和承受的确实其他同龄孩子无法想象的。奶奶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爷爷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表达的方式也十分粗暴。爷爷奶奶对他的望子成龙,导致他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他未能达到大人的期望时,便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王金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于是他渐渐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还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由此他产生了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

3. 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老师们对王金了解不够全面,关注不多,久而久之,让他便逐渐产生失落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及时完成课外作业,得不到老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甚至是另眼相待,因而否定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家境较好,乖巧可爱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王金这种状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过多的自我否定产生了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他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总是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辅导过程:

1、 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为了消除王金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课间让他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有意无意中,全班同学都能感受到王金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他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胆小的王金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他的机会,我就发动他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开始他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他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他为典型进行了表扬。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他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也有了一定的兴趣。她真的开始努力了,成绩也有了飞跃。

3、 沟通交流,转变观念。

王金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因此,我把她的爷爷奶奶请来,详细地分析王金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他们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为自卑的王金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我专门登门拜访王金双目失明的妈妈,劝她乐观些、开朗些,多与儿子交流,多给儿子关爱,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儿子,让他感受到应有的温暖和快乐。同时,我我拿来家中的衣裤、床单、被套,买来钢笔、本子送给他,微笑着告诉他:“要想摆脱困境,关键还得自己努力呀!解决不了的困难找我们,我们会一直关心你,帮助你!”当得知王金凑不了拍照的钱,即将错过医保办理手续时,我毫不犹豫地掏出十元钱给了王金,让他有了和其他孩子同等的机会。

4、 多元评价,促进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我们让他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他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王金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
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他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他以正确的评价,把王金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集体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使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辅导后记:

面对王金的转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对因缺少关爱等因素造成的问题儿童,更应为他们创设平等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环境。儿童是在不断发展的,心理还不成熟,在爱与友善的环境中更容易纠正错误,使他以健康的心态正视自己,以积极的行为超越过去,向好的方面发展。因而,针对类似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家人、老师、同伴身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学习,乐于生活。

效果反馈:

点滴的付出,平等的关爱,让王金渐渐变了:课堂上,他开始充满信心地回答问题;
活动中,他开始闪现积极的身影;
作文里,充溢着他对生活的信心,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六年级

学生姓名:刘清君

辅导目标:

诊断:心理存在轻度的异常,其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个体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所以其心理疾病主要定性为“人格障碍”。

目标:1、加强其个体的心理跟踪辅导,减少或改善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报复性行为等不良行为习惯,完善其人格品质。主要采用系统脱敏等行为方法进行干预。2、根据其自尊心强、好胜、希望与他人交往等心理,可以采取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使到班集体的其它成员认识“悦纳自我、悦纳他人”的重要性;
并可适当让其充当班里的班干部,但一定要与其签定任职前的自我管理合约,通过激励性的自我管理的干预,从而使其心理自我完善。

辅导过程:

第一步:深入了解其行为特征及心理状况,建立个案心理档案

积极向其班主任了解该学生的家庭状况,一同进行家访;
详细向现任班主任、以往班主任及同班同学询问并记录他在以往的行为特征及其突出性格。掌握好第一手的资料,以便分析其行为特点和心理症状。

第二步:做好辅导前的相关工作,建立与被辅导者朋友式的关系

在准备好一切辅导所需的工作后,我开始寻找合适的时机接近该同学。借助篮球这一项他最喜欢的运动,我们慢慢地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点为他接下来顺利接受心理辅导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第三步:开展实质性的心理辅导工作

1、营造舒适的环境进行心理晤谈

在建立良好的“朋友式”关系后,我分阶段地对该同学进行心理晤谈。第一阶段主要是对他阐明辅导的目的和现状,运用“同理心”的技巧降低其抵触情绪;
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心理测量表测试其心理特征。第三阶段主要是深入探求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采取合理的心理治疗方式。最后阶段主要是解释为他设计的“阶梯式疗法”(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步骤,并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技巧帮助其疏通不良的心理障碍。

2、为他设计“阶梯式疗法”(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步骤:

(1)通过心理晤谈勾起令其产生报复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事件的回忆场景,使他重新产生愤怒,接着进行系统脱敏疗法。

(2)通过其它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制造令其产生心理冲突的事件,激发其愤怒心理,使其脑海里产生想实施攻击性行为或报复性行为的状态,实施“系统脱敏疗法”。

(3)制造严重的冲突事件,进一步实施系统脱敏疗法。

3、 开展班级的团体心理治疗,适当举办一些团体心理活动,提倡“和谐”的班级气氛,让他尽量在活动中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并尽量挖掘其表现出来的优良品格行为进行放大。另一方面则要善于发现其存在的细微的不良品格行为,进行耐心教育和正确的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心理治疗逐步达成道宁团体心理治疗的12个效能。

4、 与家长联系,要求他们改变已有的不良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个性特点要分别肯定,对存在的人格障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地帮助他改变自我,改善环境。

辅导后记: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被爱、被关注、被认可、被尊重的需要,一个人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很容易造成其人格障碍,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是要找准问题的根源,治其症结,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治标不治本。本个案成功之处也在这里,所有的工作都是以详实调查,认真思索为基础,长时间的予以关注、关爱,用爱心去叩开孩子封锁的心扉,融化其对老师设定的心理防线,这绝不是一朝一夕,或一两次谈话辅导就能办到的。

效果反馈:

通过近一个月来的一系列辅导,其科任及同学陆续反映,该同学近来进步很大,连续两周没有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事件,性格也呈现开朗乐观积极的一面,心理日渐走向成熟健康。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五年级

魏云菲,女,11岁,五年级学生。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
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她的家离学校比较远,每天乘接送车上。下学。她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上班,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她交流沟通。

一. 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作为老师,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二、 辅导过程

(一)情感沟通

我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她充分的信任,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她,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二) 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到方式,劝说她的父母和孩子多交流,及时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我把她这几年来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李某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她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要注意观察她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同时,我还和魏云菲的家教老师经常联系,建议他根据孩子的现状确立辅导目标,及时检查她的作业。建议家长对李某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魏云菲营造一个温馨、各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能帮她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魏云菲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

(三)同学关心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改正她的学习习惯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督促,及时提醒她认真完成作业。

首先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中队委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魏云菲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魏云菲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三.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魏云菲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

四.辅导感悟

1.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2.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信任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和辅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二年级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孙某 性别:女 年龄:8岁 年级:二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小学

二、主要问题:性格非常内向、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思维迟钝

三、分析与诊断

因其父母是在外经商的,因而,父母和她缺乏沟通,父母对她的关爱也就非常少,她整天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家里,或和几个极熟的小伙伴在家门口随便玩玩,并没有太多的激情,因而使得她的性格内向,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这只是外界环境因素对她的影响,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她父母的遗传因素,通过与她父母的接触,我了解到她的父母也是性格内向的人,这个遗传因素是几乎不可改变的,但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的影响来改变她,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肯定是占绝大部分的,而遗传因素非常小的。

另外,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只是中等水平,而在一年级却是名列前茅,这就给了她一个打击,导致她的自信心下降,从而产生自卑感。

其次,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比如:看见别的孩子在周末的时候,有爸妈带着玩,而自己却一个人形影相吊,再看看父母,不是在卖东西(家里卖水果),就是在玩牌,从而让她产生孤独感,自卑感,缺少父母的爱,而在学习上特别是在数学科目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她要想很久才能思考出来,但她的智力水平很正常,说明在性格内向的影响下反应有些迟钝。

四、辅导过程

针对她出现的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思维迟钝,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虽性格内向的人和性格外向的人都各有优缺点,但性格太内向对她以后的成长不是很有利,处在竞争激烈,开放的社会。性格外向一些对她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就要想办法使他性格外向一些。

记得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因此,先要求父母平时多关心她,多与她交淡,多鼓励她,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使她渐渐的敢于表现自己。另外要她感到老师温和、亲切。因为性格内向的幼儿都不愿,也不敢跟老师接近,老师就应接近她。因而我与她的老师商量,平常在上课时要不断地用鼓励,赞许的语言表扬她的点滴进步,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肯定。其次,作为家教老师的我,尽量的与她交淡,玩游戏,让她能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喜爱她,获得爱和安全感。还有引导她多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周未,只要我有时间就带她到学校里和其它小学的孩子认识,刚开始听她和陌生的外向孩子交往,她有些不愿意,但在我强烈的要求下,她勉强的和别的孩子玩,在玩的过程中,让外向的孩子带动她活泼起来,经过几次的这种交往我发现她愿意和陌生的孩子玩了,也许是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她吧,让她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从而逐渐的让她性格外向起来,当然这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积极的配合下。

通过让她与陌生的孩子(同龄)交往,还有在给她讲作业时,她的作业出错。或做错什么事,我都鼓励她,给她一个宽松的做作业环境。她比以前活泼多了,而且也变得自信了些,自卑感减少了许多。对于她的反应迟钝问题,在给她讲作业时,我尽量的启发她,给她多做些她感兴趣的脑筋急转弯,猜迷语,还有做一些有益智力发展的游戏,让她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并在游戏中给予鼓励,让她在游戏中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她的反应敏捷起来,其实在与别的同龄孩子交住时,反应也得到了一些提高。

五.辅导效果(评价)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我发现她比以前开朗多了,现在和我在一起也活泼多了,特别是通过与同龄伙伴交住,进步非常明显,她在平等,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的伙伴交往中,她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和伙伴游戏中她学会和同伴相处,合作,而且她的一些不良的习惯也得到小同伴的制约,帮助而自觉改正,这使得她的个性得到完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其次是家长和老师的积极配合,通过家长和老师对了表扬,不约束她。她有进步就给予肯定,这样她的性格就相应的外向起来。使她变得自信,变得灵活多了,而且成绩也有了进步。

虽然,性格还不是很外向,不是很有自信,但只要给她积极的心理辅导,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相信她会一天比一天会更有进步。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二年级

一.案例介绍

孙某,女,小学二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父母分居.根本没有心思管他,似乎对他放弃了。爷爷对他要求过于严苛。

二.案例分析

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长方面,父母分居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爷爷的高标准、严要求,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2、学生方面,农村学生纯朴、善良固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少人管教,懒散的缺点。放学后自由的时间较充足,活动的空间大,自有他们的自由天堂,所以学习上的事常常因为现而忘了。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

三.辅导策略

而针对上面学生的案例,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1、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2、注意多表扬。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
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
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篇2】小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及对策论文

浅谈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心理疏导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人生的一大转折,他们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小学的“小学生”。这种角色的改变,在客观上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如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改变了,家长的期望值也改变了等等,有此就会给他们带来许多的不适应。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我进行了一些观察、思考与分析,就小学生入学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心理疏导谈点粗浅的认识以及策略。

一.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的表现

从幼儿园到小学后,儿童面临的环境变化很多,容易引起小学生出现多方面的适应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学习时间的变化。幼儿园每天集体教学的时间大约只有1小时左右,其他时间基本上是游戏、劳动和其他生活活动,而小学生每天集体教学时间至少有3到4小时,比幼儿园多3倍。这对新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所以他们时常会感到辛苦、疲惫、厌倦等等。

2.规章制度的变化。一进如小学,就面临着许许多多规章制度的要求,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仪常规》、《课堂常规》、……而这些在幼儿园是没有的。学校要求他们必须按时到校上课,不能迟到、早退,有事有病需要请假,交假条。小学生要自己背书包,自觉带齐各种学习用具,要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记住老师留下的作业并且认真完成。要轮流当值日生、打扫卫生,积极参加许多的集体活动。相对于幼儿园时期,这一客观上对孩子的自制、自理能力来说是一种考验,这就导致许多小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出现紧张、焦虑、拖拉、冷漠等不良的反应。

3.主要教学形式的变化。幼儿园是一游戏作为其主要的教学形式,虽然也上课,也学习,但毕竟是一“玩”为主。上了小学就不同了,在小学,儿童要学习许多工具性的知识,比如语文、数学……而且要训练读、写、算的基本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成年人看来虽然比较浅显,但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必须按学校的计划一步步定时、定量的学习和掌握,比别人学少了,掌握的少是不行的。

4.教师风格的变化。幼儿园的教师主要是引导儿童在游戏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强调的是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上多是以师生共同活动的形式进行组织。而小学的学习则有着严格的教学大纲,教师必须按照教学计划严格实施。因此,学生就必须形成以听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教师的风格和教学组织形式就会和幼儿园的教师形成对比,对学生严格要求,所以给儿童带来的主观心理感受是“小学比幼儿园累!没有幼儿园那么好玩。”

5.师生关系的变化。一般来说,在幼儿园每个班都实行“一教一保”的教师搭配形式。每时每刻都有一位教师、一位保育员伴随在儿童的左右,随时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而小学这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通常是一个班有5、6个科任教师,一节课一轮换,每班只有一个班主任。在这样的搭配下,往往造成老师单独关照儿童的时间明显减少,他们一旦有了困难就得自己解决,从而造成主观上的一些担忧,比如:想解大便了怎么办?口渴了怎么办?在操场玩摔跤了又怎么办?不小心尿裤子里了怎么办……

6.学习要求的变化。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家长们通常只要求自己的孩子吃好、玩好就满足了。但到了小学,我们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通常就发生变化了。他们常常提出,孩子的作业要写好,考试要100分等要求。所以,孩子在主观上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以前很关心我,现在对我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苛刻了,他们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从而对他们的情绪以及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环境适应问题原因分析

在进入小学的初始阶段儿童都可能出现上述的一些适应问题,那么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哪呢?总的来说有来自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外界的影响。

1.外界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的行为就会特别自私、任性、固执和不合群,专制的教育方式只会使孩子产生过多的学习压力、学习焦虑和厌学情绪,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最终养成孩子我行我素、肆无忌惮的不良行为。第二,家庭的气愤。民主、和谐的家庭可以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而父母的不和,充满冲突和战争的家庭容易使孩子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不健康的心理。第三,不健全的家庭结构。有研究结果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其心理和行为问题都比一般儿童要多。

(2)学校因素。学校是小学生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的场所,在学校里,学校的方方面面都对孩子赞成影响。比如学校的教育方针,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风格等都会对他们造成影响。对于一个刚走进小学大门的小学生而言,他第一天接触的老师,第一天听到的和看到的,都会对他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也许因为入学第一天,老师的一句亲切的问候,孩子便对学校产生了高度的认同;
也许也是因为老师的一个不礼貌的眼神孩子就开始讨厌学校。

(3)社会原因。一方面,外界的刺激增多,现代的学生可以通过媒体了解许多信息,但对于这些外来信息如何选择、如何判断是非、如何面对和处理,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阅历等等的不足常常不能正确的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所以有些不利于孩子健康的信息和文化就直接干扰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人格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城市的住宅越来越走向高层化、单元化,现代学生已经不能像过去生活在平房的孩子那样自由的与同龄人交往了。所以造成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自身因素

(1).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一般而言,儿童的身体发育要稍快于心理发育。到了7、8岁时,他们的大脑已经接近成年人的水平,但是由于他们的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缺乏或不足,导致了他们在认识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远远不及成年人。所以,身心发展的不协调是造成其心理冲突和矛盾的生理原因。

(2)心理发展的不协调。这主要是指儿童心理成熟过程中在认识、情绪、情感以及意志方面的不协调。因为他们的发展与成熟不但受到生理发展的限制也同时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认识过程如果发生障碍就会影响到情绪情感的不稳定由此冲动行为就很容易发生。而冲动行为又直接与其意志的控制有关,反映为意志方面的薄弱,由此也容易导致焦虑、多疑等负面影响的发生。可见,当这几大基本成分发展不协调的话,就很容易导致了心理过程以及行为方面的问题。

(3)性格培养的偏差。性格的培养与塑造并非一朝一夕的,它是在儿童成长的日程中慢慢发展起来的,它受到这个过程中每天所接触的人和事的综合影响。而性格一旦形成就会有相对的稳定性。比如,在幼儿园已经形成的自卑心理,当他来到小学后,面对种种变化,就会在面临各种选择时出现强烈的心理冲突和困扰。而在幼儿园交往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到了小学后,面对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又会表现出不敢给老师同学交往和沟通,久而久之就会强化其自卑、孤僻的不良性格。

三、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心理疏导策略

面对上述原因出现的小学生入学心理适应困难的表现,应该从家庭和老师沟通与配合做起,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的引导,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家长方面

(1)给孩子进行“心理接种”。家长可以在入学之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社会性适应问题和学习适应问题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这种“打预防针”的办法会收到比较好的疗效。要让孩子知道学习会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而且也是愉快而有趣的,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作为父母要告诉孩子“小学是和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要听老师的话,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争取早日带上红领巾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2)带领孩子做个“实地考察”。对于新生而言,从熟悉的幼儿园到陌生的小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环境的变化。所以可以在正式入学之前带这孩子参观新的学校,让他们熟悉厕所,打饮用水的地方,图书室,即将就读的教室等的位置。教学孩子们和新同学成为友好的小伙伴,同时尽快与班主任老师熟悉起来。这样有利于孩子尽快的适应新的学校环境,并对学校产生好感。

(3)帮助孩子尽快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幼儿园的大不相同,因此要尽快适应小学生活,首先要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比如培养孩子按时上学,会看时钟,带齐学习用品,每天自己整理书包教给孩子按时预习复习,认真完成当天作业的知识。教会孩子正确处理学习和玩的关系,完成作业后在安排玩的活动等等。

(4)分享孩子的感受和体验。小学对于每个入学的新生而言,每天都是新的。在学校的每份每秒都会给孩子带来各种感受和体验。而这些积极或者消极的经历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作为父母,应该关注他们的每一天,和孩子分享每一天,这样既有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又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即使解决问题。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每天讲述发生的新事、奇事、怪事、乐事。让他们说一说见到的新老师,遇到的新同学、看到的新景物、经历的新事情,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对自己看到、听到、经历的事进行评价、分享他们的内心体验。

(5)鼓励孩子乐于交往。步入新学校,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新的面孔,此时,孩子常面对的困难就是如何与新的伙伴建立起新的友谊。而当今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习惯了以自己为中心,因此,往往缺乏相应的交往意识和技巧。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品质,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流与小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喜悦或者倾听自己的烦恼,并通过与同伴、师长沟通解决困惑。尤其是当孩子与同学发生冲突,产生了退缩、报复的行为时,家长更应该及时的干预。否则孩子很容易成为学生中不受欢迎的人,而最终会影响到他的学习。

2.教师方面

(1)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环境。面对新生的种种适应问题,首要的就是学校的环境适应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尽快帮助孩子适应新的校园环境,比如可以以“参观新学校”作为开学的第一课,带着初入校门的孩子们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去走一走看一看,让他们熟悉校园中的一花一草一木,感受到新环境的可爱,从而引发孩子们对新学校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对于新生来说,要适应学校生活主要就是适应小学与幼儿园不同的各种学习生活,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向孩子们介绍小学学习生活的各种特点,鼓励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求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争取学习的成功,并体验学习生活的乐趣,

(3)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心情愉快,情绪稳定,是孩子们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怀和信任。多一分笑容,多一分关怀,让他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4)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的自身角色。对于每个人而言,身处不同的角色,就有着每个角色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学生,当他身处不同的角色同样也应履行不同的责任与义务。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在家里我们是爸爸妈妈的“乖孩子”所以我们要有作为他们孩子该承担的义务,比如尊敬长辈,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而在学校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义务就是“好好学习各种技能和本领”因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作为“中国少年”身上所应该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5)训练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算的各种能力过程中,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顺利的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并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训练的初期,不给学生过重的负担,不急于求成,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快,使之爱学、会学,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6)当发现孩子有适应不良问题时及时进行疏导

第一,要帮助孩子提高认识能力。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很多情况下,孩子由于身心发展的制约处于“当局者”的位置对自己的问题不能清楚的辨别,这时我们作为“旁观的教育者”来说应该帮助学生澄清问题,提高认识。比如,可以用一些正面的例子和“榜样”的对比,让学生明晰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认识。

第二,倾听学生的倾诉,表达温情和尊重。由于身心的限制,此时的孩子很容易发生各种角色混乱的错误,他们在短时间里通常对老师和家长提出的各种要求有一个接受和理解的过程。学生容易对这种规范的要求产生误解。比如认为“爸爸妈妈不爱他了。”“小学老师不如幼儿园老师和蔼”等等问题。这个时候就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和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在交谈中渗透我们对孩子的温情与关爱,在平等中交流双方各自的看法和理解,以求达到共识。



【篇3】小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及对策论文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疏导

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如逃课、厌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暴力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而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少年儿童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此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记得有一次我在校门口值日,有一个二年级学生在家长带领下来到校门口,却不肯进校读书,无论老师怎么劝导,家长怎么哄骗或吓唬,她就是不听。原来,她动作较慢,学习又不自觉主动,总怕老师批评,又害怕同学瞧不起她。对于这种神经过敏,多疑小孩,家长也很无奈。
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这种现象日趋严重。
3、嫉妒:现在一些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秀的尖子生,他们一直在班级里面处于绝对优势,常常是被老师作为班里的榜样,长此以往,渐渐在他们心里产生一种优越感,抗挫折能力也相对较差。当他们被别人超越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表现出不悦、怨恨、愤怒等负面感情。
4、自卑:它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
5、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把自己比作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

1


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所以他们闭锁心理,不与同学交流,由此产生的一种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这种学生很容易成为网络虚拟世界的俘虏,对自己和他人存在很大的隐患。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小学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因而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或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我班有位男学生,母亲早逝,从小他奶奶就灌输他要敌视继母,造成了他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不承认。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的关心和教诲从不领情,对父亲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3、学校教育的误区。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未能关注学生情感上的苦恼,长久了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
4、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
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
三、心理疏导的措施
1、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近年来,虽然一直在强调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学校也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但效果甚微。要真正落到实处,应把心理教育课程正常化,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专业的老师从小就为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把握授课内容的多少,以恰当的信息量投入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课堂心理负担,营造一个宽

2


松的学习环境。此外,还应根据学生课堂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尽量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在教学活动中要采取多表扬、多鼓励的方式,从而有效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创新教育方式。过去,我们一直信奉“严师出高徒”的教条,而今,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学生要求民主、要求平等、希望受到尊重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学生更愿意接受“以理服人”的客观事实,采取压制的方式只能引起更强烈的反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注意重塑自我形象,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今年我班有位学生,因沉迷上网,作业偷工减料,马虎应付,晚上外出到十点左右才回家,导致学习一落千丈。有一次他没有写作业,我一气之下要告知家长,他急忙恳求放他一马,保证改过。见他态度诚恳,我没有拨通电话,并心平气和地和该生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在肯定他的能力的同时,认真分析上网的好处及负面影响。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得到该生的认同。后来,本人根据该生喜爱电脑的特点对他提出了一些要求,我还把的QQ号加为好友,掌控他上网情况,有时在网上进行聊天。通过这一件事以后,该生对我特别信任,凡事都愿意跟我讲,听取我的意见,成绩也逐步提高。
4、加强挫折教育。人们都知道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无数次的挫折,然而,现在的小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缺乏恰当评价自己的能力,面对挫折时不能坦然处之,更不能修正、选择、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为此,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应重视学生抗挫折心理训练。我经常给学生讲述平常人、伟人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典型事例,并认真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以及人们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所带来的结果,注重讲解遇到挫折时的心理感受和正确的应对措施。记得我任教二年级的时候,遇到一个有视力障碍的学生。他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了信心,甚至有的教师也对他失去了信心。当我了解了情况后,在一次检查背诵作业后,我把他叫到身边告诉他:我很佩服你,十句话你背对了5句。当然这对其他同学来说是应该批评的,但是对于你来说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听了我的话他双眼模糊,当时我并不知道他是感动还是难过。我接着说:你在老师心目中永远都是了不起的,老师相信你,你也应该相信你自己。其它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学会它好吗?他点点头,然后认真的听。过后,我告诉他:不管有什么不懂的我都愿意与他一起解决。后来他每做对一个题目我都会表扬他且感到很高兴。最后这名学生

3


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祖国的发展和未来。今天,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件迫切的大事,越来越引起各级部门和人们的关注。要完成这项工任务不能只依靠学校教育,更要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才能索出更加有效的教育途径,推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4

推荐访问:疏导 小学生 心理问题 小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及对策论文 小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及对策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疏导策略探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