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卓越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初中生作文写物15讲【优秀范文】

时间:2022-06-07 10:4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作文写物15讲【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生作文写物15讲【优秀范文】

 

 初中生作文写物 15 讲 第 1 讲:始于写生素描 跟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一样,学习写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写生法,是就物体进行真实、自然的描写,文字的表现以真实的呈现为主。用写生的方法描写物品,一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二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写紫藤萝的外像:“从未见过开得这样旺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一下抓住了紫藤萝的特点:花多(“繁盛”);由“株”、“穗”、“朵”组成;每一穗上的花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每一朵花的颜色是“上浅下深”。

 先是粗略扫描,接着细腻刻画,因而紫藤萝瀑布就是立体的,有了质感。

 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例如,鸟只有两只脚,但有一对翅膀;鱼没有脚,但有鳞和鳍。用静态素描的方法就可以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比如,《绿色蝈蝈》将蝈蝈这样描写道:“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采用静态素描的方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点。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这样,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

 素描也可以捕捉某些动感情形下的动物情态。郑振铎写《猫》,写了家中三次养的猫,每只猫都有着不同的外表,其中第一只猫是这个样子的:“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作者分别从两个时间(“刚要来”“后来”)和两种形态(自身的形态、逗着玩时的形态)进行描写,写得神态活现。

  第 2 讲:把握全面观察 把握全面观察,要么是转动物品仔细看看,要么是依照时间次序详细了解。

 转动物品可以保证观察的多角度、立体化。采用转动物品的方法描写物品要注意三点:①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②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③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核舟记》写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经过立体化的细致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在总说一下王叔远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后,立即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继而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从舟的正面介绍起,先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即船舱。其中,重点是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刻了对联,共十六个字,可见雕工的精细;“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然后介绍船头部分,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这对表现雕品的主题具

 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介绍也最为详细。除了细致地写出人物的衣着、姿势而外,还着意描述了苏、黄二人泛舟时的心情。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他们在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画卷的美好意境里,这是何等豁达、放旷的胸襟!至于佛印的“矫首昂视”,则又给人一种洒脱不群的感觉。这就自然成为苏、黄二人神情的陪衬,使画面显得不单调。之后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的表情和动作。两个舟子的神情也“不属”:一个“若啸呼状”,很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是很专注的样子。这样来塑造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松、愉悦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再后介绍舟的顶部,略写了题名和篆章,以“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再次显示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题名用黑色,篆章用红色,对照鲜明,于此可见雕刻家的细心。最后总括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春季山花烂熳,夏季荷花映日,秋季硕果满园,冬季腊梅飘香等,四季景色是就一个地区总的景观来说;在局部景区往往突出一季或两季特色,杭州苏堤的桃、柳是春景,曲院风荷是夏景,满陇桂花是秋景,孤山踏雪赏梅是冬景。植物在不同季节

 表现的外貌叫作季相。在不同的气候带,植物季相表现的时间不同。北京的春色季相比杭州来得迟,而秋色季相比杭州出现得早。即使在同一地区,气候的正常与否,也常影响季相出现的时间和色彩。低温和干旱会推迟草木萌芽和开花;红叶一般需日夜温差大时才能变红,如果霜期出现过早,则叶未变红而先落,不能产生美丽的秋色。土壤、养护管理等因素也影响季相的变化。写物时,也要充分抓住植物季相特色。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这就是依照时间次序采用季相变化法描写植物。此法注意点有二:①平时多多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②观察应有连续性。

 第 3 讲:着眼内部结构 着眼内部结构,一是要条分缕析地化难为易,二是要有点面线块的呈现。

 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地按一定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典型的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对文中不少重要“景

 点”的说明颇见技法——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区域”,一处一处地介绍。如,对“宫城”进行“分解说明”:“紫禁城的城墙 10 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南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 72 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 70 多座、房屋 9000 多间,城墙外是 50 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对大殿进行“分解说明”:“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于是,“宫城”和“大殿”均被分解成四部分来介绍了。又如,对三大殿的台基进行“分解说明”:“三座大殿矗立在 7 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 1000 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对广场进行“分解说明”:“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

 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这样,“台基”和“广场”便分别是两部分和三部分的内容了。这些“部分”也可谓“层次”,只是这种层次更细腻,在说明建筑物一类说明对象的时候,框架得更明晰。

 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旅鼠之迷》中,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莫测,第二大奥秘、第三大奥秘都是自杀行为,但是第三大奥秘比第二大奥秘更神秘。所以这样的总体结构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效果。

 第 4 讲:比拟强化相似 很多运用比拟手法的形式,都能够使写物更加生动,并强化物征。

 《那树》通篇用拟人化的手法,给人以沉重的悲剧感。拟人化的笔法由远及近,从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从生动的描摹到刻意的比拟,最后赋予“那树”以真实的性灵,让真实的性灵敲击着读者的感知:“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它不但赋予

 人生存,更赋予人美好:“千掌千指托住阳光”,在酷暑中洒下一片浓阴;“于是鸟来了”,才带来了孩子们的欢乐;“于是情侣止步”,在树的荫庇下生长着自己的爱恋;即使“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它也默默地站在那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它也只默默地“一厘米一厘米”地生长自己。在这“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的时代,它还在“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地下森林断想》写物事宛如人事,原因就是因为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我们看到,峡谷的深沉与坚韧,长风、清泉的理解与帮助,鱼鳞松、白桦、青杨、黄菠萝的仗义行侠,阳光的无情与偏私,地下森林对生命热烈真挚的爱和它的坚硬、挺直……无不都是人的品格与禀性。

 运用自我表述的方法写物,可谓最佳比拟手段之一。

 可以采用自述法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使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譬如《一盆绿色植物的自述》:“我叫绿萝,是一盆常见的观叶植物。我原先长在园林苗圃里。园林工人用心地栽培着我,我变得十分强壮,十分美观。有一天,一个陌生人抱着我,把我带到了一个学校。我站在楼道的拐角处。刚开始,我非常喜欢这儿。天天听着

 朗朗的书声,看着孩子们在我的面前玩耍嬉戏,天天净化着空气,我觉得生活十分美好……” 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时都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

 可以采用自述法即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也就是文章要把“我”当作动物来写。这里要注意:写作时要把“我”和动物融为一体,不能露出痕迹来;要抓准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进行细致的描绘,既要反映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特点。这样才能使文章既具有科学性,又显得生动活泼。譬如《一只青蛙的自述》:“小小的脑袋,大大的身子披着一件绿衣裳,强劲有力的后腿——这就是我,一只青蛙,一只渴望自由的青蛙。我想大家都读过《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我是由一只小蝌蚪变成的……” 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宜于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第 5 讲:突出重点说明 写物时,一要真实地说其特点,二要抓住重点来说。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要么说明它的质地,要么说明它的特点,要么说明它的作用。而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若是描写建筑物,则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介绍的过程中力求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还要有着整体的连贯性,即在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句)。

 陈从周《说“屏”》这篇文章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与艺术装饰功能,作者的着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发表一...

推荐访问:初中生作文写物15讲 初中 优秀 生作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