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卓越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初中九年级上册《屈原》优秀语文教案

时间:2022-06-11 18:4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九年级上册《屈原》优秀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初中九年级上册《屈原》优秀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我们读《屈原》(节选)这个剧本,要从屈原的人物形象入手,理解本文反映的深刻现实意义。而理解人物的关键是要抓住屈原内心独白的部分,特别是文中最后一段的句子 “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表现了屈原渴求光明和自由,炸毁整个儿黑暗世界的强烈愿望。这几句誓辞可以说是本篇中的最强音,屈原高昂的斗志、牺牲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显现。

 在这几句话中,“我的意志”是什么?“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要毁灭?可以带领学生梳理一下本文的情节和戏剧冲突:

 1.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2.屈原的内心独白,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

 3.怒斥土偶木梗,表现了他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

 屈原和靳尚、郑詹尹的戏剧冲突,屈原和南后的冲突,郑詹尹内心的矛盾冲突,屈原与环境的冲突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物的关键。

 此外,本文的理解离不开背景,所以要给学生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本文涉及到三个背景:一是《屈原》其他几幕的内容,二是历史上张仪合纵连横的史实,三是《屈原》写作时间——抗战时期的介绍。但是要注意,郭沫若曾经说过:“历史研究是‘实事求是’,史剧创作是‘失事求似’”还说:“史学家是发掘历史的精神,史剧家是发展历史的精神”。所以并不能把本文当作历史事实来看待。周恩来同志当年就指出,屈原没有也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诗篇,这是郭沫若借屈原之口说出自己心中的愤懑,也是代表蒋管区的人民对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控诉。所以要让学生区分史实和史剧。

 本文是一篇剧本,还要让学生注意分析舞台说明。剧本的舞台说明一般包括三种情况:有的作为人物出场进场的交代,有的提供舞台的布置,有的是对人物说话时神态动作的刻画以供阅读或演出时参考,可以让学生对本文的舞台说明进行归类去理解。

 学情分析:

 1.基础层面:课文不太长,但是存在一些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语汇和句式,教师要对一些难解词语进行必要的解释。

 2.内容理解层面: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屈原和端午节有关,通过查阅资料,对屈原的爱国热情有所了解。但是学生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文中屈原、靳尚、郑詹尹、南后的身份、地位、人物之间的关系、经历等了解

 不多,这对把握人物形象会造成困难,因此除了让学生细读文本外,还应该在必要的时候给出人物介绍,或者可以在预习阶段,让学生建立人物档案。

 (2)屈原为什么要摧毁一切?最后说的“我的意志”指什么?屈原的“无形的剑”和“有形的剑”分别指什么? (3)南后为什么要密杀屈原? (4)屈原就要死了,为什么说自己没有眼泪,宇宙没有眼泪? (5)郑詹尹为什么毒死屈原时会犹豫?为什么屈原要发出这样的感慨? 3.写法层面:本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风”“雷”“电”“洞庭湖”“长江”“东海”等都有象征意义,学生理解有困难,读不懂,无法体会本文深刻的现实意义。如学生提出了“为什么向风、雷、电呐喊,而不是其他的事物?”“屈原所说的光明、黑暗指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来理解本文的意义。

 教学总目标:

 1.通过阅读舞台说明和人物对话,梳理主要情节,把握剧中人与人的矛盾冲突。

 2.通过揣摩台词含义,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语气、语调,分析人物形象。

 3.结合写作背景,讨论“风”“雷”“电”等形象的象征意义和塑造人物的多种手法,得出本文的写作目的。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句、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结合背景,分析主要形象的象征意义,探讨本文的写作目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标画舞台说明,分类概括其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形成的作用。

 2.借助图表,梳理主要情节,把握剧中人与人的矛盾冲突。

 教学重点 :梳理主要情节,把握剧中人与人的矛盾冲突。

 教学难点:梳理主要情节,把握剧中人与人的矛盾冲突。

 环节 时 间 分配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5 分钟 出示情境:为了参加学校戏剧节,我班要排一场话剧——郭沫若的《屈原》第五幕的第二场,剧本已经准备好了,说一说怎样发言,说一说排话 剧 的 准 备 工作。

 预设:研读剧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也为后面学习

 才能排好这部剧?

 分析人物、布置场景等 剧本的知识做铺垫 了解剧本 15 分钟 (1)根据文中的对话说说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是什么关系?

 (2)简单介绍其他几幕内容

  (3)文中楷体字部分叫做舞台说明,读一读,说说舞台说明的作用。根据作用的不同,给舞台说明分类。

 补充介绍课前查找的人物资料,形 成 人 物 小 档案。

 参考课后资料,了解其他几场剧的基本内容。

 阅读舞台说明,概括、归纳出分类和作用。

 预设:舞台的布置、人物出场进场的交代、人物说话时神态动作 初步了解人 物 身份、关系

 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读 课文,整体感知 15 分钟 情境延续:

 由于剧本比较长,我们需要分成几部分来排练,可以怎样划分?

  边读边勾画能起到分层作用的关键语句,填写表格。(见附录)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评价,得出一致答案。

 营造课堂氛围,把学生带入课堂情境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听课文朗读,小结 5 分钟 (1)听课文朗读 (2)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听朗读,说出自己的听读感受。

 初 步 了解人物,为下节课朗读分析人物做铺

 垫。

 板书设计:

 作业(下节课的预习):

 假如由你来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你会怎样朗读角色语言?在文中标注朗读脚本。

 附录:

 时间 地点 人物 情节 一 个 雷雨天 东 皇 太一 庙 的正殿 靳尚和郑詹尹 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屈原 内心独白,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

 屈原 怒斥土偶木梗,表现了他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语气、语调,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揣摩台词含义,走进人物内心,分析人物与环境及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说出屈原光明磊落、大公无私、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

 教学重点 :

 通过揣摩台词含义,走进人物内心,分析人物与环境及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说出屈原光明磊落、大公无私、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语气、语调,分析人物形象。

 环节 时间分配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 分钟 情景设置: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选出靳尚、郑詹尹和屈原的演员,通过学习剧本,看看怎样塑造好这些人物?

  明 确本节课 的学习内容

  人 物 形象 之 我见

 17 分钟 1.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组。

 2. 填写表格,分析人物形象。(见附录 1)

 (1)根据对人物的喜好,分成 2 个“靳尚”组,2 个“郑詹尹”组,2个“屈原”组。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后,小组讨论、总结

 (3)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质疑、补充。

 细读剧本,借助图表,梳 理人物情节,把握戏剧冲突,理 解人物的内心,把握 人物的性格。

 人 物 形象 之 表现

  20 分钟 (1)根据上面的分析,修改朗读脚本。

 (2)谁能把人物形象读出来? (1)分组修改朗读脚本。

 (2)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推选任选。

 (3)小组代表评议 鼓 励学生敢 于发表个性见解

 评选 2 分钟 各组推举出演员代表 讨论推举 调 动学生的 学习兴趣

 附录 1:

 人物 舞台说明 典型语言 赏析 形象特点 靳尚 诡谲、命卫士乙、惊异、含怒 你须得用毒酒毒死了他……消灭于无形了 你要做出很宽大、很同情他的样子。

 你原来是在心疼……赶回城去 诡计多端 阴狠毒辣、诡计多端 郑詹尹 瘦削而阴沉、鞠躬、迟疑地、迟疑地、沉默有间、下定决心 何苦为了一个夸大的诗人,要烧毁这样一座庄严的东皇太一庙? 在正义和个人利益间做出选择,他最终选择的是做奸佞之人的帮凶。

 狭隘、自私、助纣为虐 屈原 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两手同时举出,拳曲于胸前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怒斥神祇,渴求光明和自由,炸毁整个儿黑暗世界的强烈愿望。

 高昂的斗志、牺牲的精神、爱国的精神

 板书设计:

 作业:

 1. 任选文中的一个人物,写一篇朗读分析,400 字左右。

 2. 查找资料,郭沫若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结合写作背景,讨论“风”“雷”“电”等形象的象征意义和多种塑造人物的方法,说出本文的写作目的。

 2.进行专题阅读扩展,总结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

 结合背景,探讨主要形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探讨主要形象的象征意义。

 环节 时间分配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了解背景

  8 分钟 大家分享一下昨天作业查找的资料。

 (1)关于郭沫若 (2)关于本文的写作背景

 分享查找的资料 了 解写作背景,明确历 史剧不同于历史,有 其时代作用。

 理 解 象征意义 20 分钟 (1)周恩来同志当年就指出,屈原没有也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诗篇,你认为本文中的哪些内容是作者赋予屈原的? (2)微课:介绍什么是象征? (3)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长江、东海、土偶木梗分别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4)谁能再次朗读“雷电颂”部分,把屈原的光明磊落、大公无私、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读出来,把对读课文,进行圈画、批注 交流分享

  小组讨论,形成共识,派代表发言

 分角色、有语气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评议 理 解文中事 物的象征意义,深入 理解文章的主旨。

 通过朗读,深 入理解时 代意义

 上天的抗争读出来? 和 屈原的精神。

 专 题 拓展 12 分钟 阅读郭沫若的剧本《棠棣之花》,(1)说说本文在运用象征手法上与《屈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棠棣之花》在抗战时期,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巨大反响,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读文章

 归纳象征手法的运用特点 预设:

 构思全文 刻画人物 营造氛围

  学 习象征手 法对表现 文章主旨的作用。

 板书设计:

 象征:构思全文

  刻画人物

  营造氛围 作业:

 以组为单位,排练《屈原》第五幕第二场或《棠棣之花》。

 要求:

 1.两周后召开戏剧表演会,认真准备。

 2.从中选出参加学校戏剧节的节目。

推荐访问:屈原 上册 九年级 初中九年级上册《屈原》优秀语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屈原节选教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