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卓越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校企合作:试论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创新

时间:2022-10-25 15:5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校企合作是消弭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鸿沟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学生管理者角度出发,探讨校企合作在农科人才培养上的作用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关键词: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实践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011-02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在农业经济迅猛发展和就业压力增大的新形势下,畜牧企、事业单位对农科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人才选择也越来越严格,大量需求综合素质强的学生,尤其对实践和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然而传统农科“包办式、封闭式”教育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训练和创新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企业需求不太相适应。企业普遍反应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较弱,实践能力不强。这已成为当前农科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

华南农业大学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广州,是广东省和农业部“九五”“十五”共建“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已有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成立于1909年,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学院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下面笔者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为例,探讨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一、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现有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和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生理学、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等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水生生物学、动物学、生理学、水产养殖学等七个硕士点,设有五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动物科学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方向、动物生物技术专业(理学士)、蚕业资源与生物技术方向、水产养殖专业,其中动物科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控类专业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院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做如下探索:

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学院与四十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暑假都会安排大三的学生到各个教学实践基地进行课程实习。实习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集中式合作教育模式”是指学院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集中到某一合作企业进行实习,这种模式要求合作企业必须是大型企业,有能力接收大量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分散式合作教育模式”是指3~5个学生到一个单位实习,校内教师负责定期联系、监督,以保证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

学院成立了以党政领导班子、教学秘书、辅导员为成员的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定期走访校外实习基地,积极与企业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本科人才培养等问题,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2.“华农——温氏”的合作教育模式。动科学院1992年与温氏集团建立合作关系,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动科学院与温氏集团摸索出了一条以“教学、科研、育人”为特色的合作教育模式。动科学院派驻教师常年参与温氏的企业管理与科学研究,学院很多教师都与温氏有科研上的合作,教师通过现场实践与企业中具有大量实际生产的研究人员的合作,使科研和实际生产更好结合,进一步提高自身实践生产和开发能力。与此同时,作为教师的高校科研人员把参加科研活动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接触到的高新生产技术带到课堂中去,既增加了教育教学的信息含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得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更符合企业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而在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中,学生也有可能参与到这样一个过程中去,对参与的学生而言,不仅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新获得一部分报酬,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理论和实践能力,提升了内在价值。

3.“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通过院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资源优势,针对当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用人单位的要求,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即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动科学院与“北京扬翔集团”(以下简称“扬翔”)签订了合作协议,“扬翔”在我院通过考核每年挑选20名学生作为“扬翔班”成员,并有辅导员负责管理,“扬翔”设立班级奖学金,对表现优异的同学进行奖励,并资助学生在校期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每年暑假组织“扬翔班”同学进行课程实习,该模式按照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结合、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培训与岗位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经历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全面培养过程,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实践不足、专业知识针对性不强等弱点,具备了新型农业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4.实行本科校内和校外导师制。动物科学学院自2005年开始,在2~4年级本科生中实行本科校内导师制,将每位学生分配至各专业教师,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毕业论文和实习等内容。自2010年起,学院制定了《动物科学学院本科生校外导师工作条例》,在2~4年级本科生中实行本科校外导师制,为每一名校外导师安排3~4位学生,指导他们的科研、实践与论文。这为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证,也是校企双方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多方位、多形式的合作,双向参与,共同育人的形式之一。校外导师参与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另一种课堂接受来自社会的教育,可较好地解决学生社会生产实践问题,它比传统教育方法培养的学生更容易被用人部门所接受。

5.校企合作论坛。针对农科专业学生专业困惑、专业认同感不强的问题,学院每年在新生入学阶段,都会举行一次校企合作论坛,邀请本行业内优秀的校友和专家参加。在论坛上,企业家就个人成长、行业现状、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与学生交流和互动,通过这个论坛不仅加强了企业间的联系,同时还让学生加深对行业的了解和对企业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专业荣誉感。与此同时,在新生入学教育安排中,各个系都会组织学生到一线企业参观,邀请在企业的优秀校友给新生做报告,通过校企之间的互动,增强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二、构建农科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思考

动科学院在开展校企合作教育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譬如忽视了产、学、研的全面推进,学院和教师还是会把合作的重点放在了产与研上,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待在实践中探索建立等。鉴于此,笔者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特对农科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1.以科研促创新、推行校外导师负责制。将实践教学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参与科研活动则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行业前沿,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同时通过多元化校企合作方式,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校外导师除了在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予以指导外,还可以利用企业资源和优势指导学生力所能及地参与一些科学研究。这不仅能引导学生从科研项目中选题完成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与层次;还可结合专业开展勤工助学,使勤工助学向“智力型”转变。

2.以就业为导向,推行产、学、研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加强专业与行业、企业间的联系,强化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通过联系沟通把握人才的规格要求及知识与能力结构,据此来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改革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院系应以课程建设为立足点,以“产”促学,以“研”强学,在产学研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和课程与社会的契合,尝试在专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建立互动机制,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具有良好社会适应性和竞争优势的农科应用型人才。

3.以合作促发展,开辟更多的对外交流渠道。积极开展与国际、国内的合作与交流,采用多种形式,开辟更多的与研究机构和企业联合的渠道。目前我院主要合作对象大部分局限在广东省内,作为一所重点农业院校的优势学科,应将视野开辟得更为广阔,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了解自身的不足,借鉴其他兄弟院校的合作经验,进一步完善与企业的人才合作培养的制度与机制。

参考文献:

[1]邱秀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践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0,(4).

[2]刘晓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7).

[3]柏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4]申学武.高等学校产学研联合模式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论文,2000.

[5]刘群志.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创新观念与优化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

[6]孙芳城,张晓洪.产学研结合教育改革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J].中国高教研究,2000,(4).

[7]袁占良.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讨[J].成功(教育版),2007,(1).

[8]徐晔彪,徐凤菊.浅谈知识创新与“产学研”合作[J].科技创业月刊,2004,(7):11-12.

基金项目:本项目受华南农业大学201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资助(JG11043)

作者简介:韩丽(1980-),女,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校企合作;周艳华(1977-),女,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推荐访问:农科 人才培养 试论 实践 校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