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卓越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2023年)

时间:2023-03-14 18:25:22 来源:网友投稿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要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半截蜡烛教学设计(2023年),供大家参考。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2023年)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1、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

  2、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3、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学习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二战资料

  师:*的汉字最有想像力,看屏幕上的两个字(投影出示:战争)看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会想像到什么?生交流。

  1、交流收集的二战资料:

  师:这些数字是那么地触目惊心。而侵略者的行径同样激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极大仇恨。从老人到孩子,他们都参加了反*的斗争。

  2、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解故事内容

  师:有人说把书从厚读到薄,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也就是归纳概括的能力,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交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阅读,体会人物语言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大声读读课文,看看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做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划下来。(生读课文,交流。)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投影出示:

  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吹熄了蜡烛。)

  师: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答)她为什么这么焦急?(生答)

  投影出示:

  蜡烛点燃了,万一烧到金属管,将意味着( ),意味着( ),意味着( )。

  师:是啊,蜡烛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的蜡烛仿佛成了这个屋子中最可怕的东西。尽管母亲内心焦急,但当时的语气又是怎样的?生答。

  师:哪位同学带着*静的语气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名读。

  师:同学们,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没有露出一点蛛丝马迹,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母亲?

  板书:

  勇敢,机智

  师指导学生读出母亲的勇敢与机智。

  2、儿子的表现:

  师:蜡烛被吹熄了,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可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一次被点燃了。面对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伯诺德夫人的儿子又有了怎样的表现呢?自由读描写杰克的语句。

  (生读课文交流。)

  投影出示:

  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师:以天冷为由也想把这半截蜡烛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可是没有成功。你觉得杰克的表现怎样?师板书:

  勇敢、镇定、从容。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答。

  师:能说说什么是若无其事吗?生答。

  师:在敌人的面前装着不在意的样子有多难呀,可是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杰克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如此从容、冷静。他的表现让我想起了巴顿将军的一句话:谁都害怕战争,但只有懦夫才会让自己的恐惧战胜责任感。你能带着对他的敬佩之情读读杰克的话吗?生读。师评价。

  师:那请同学们再设想一下:杰克去柴房后还会不会再回来?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险的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险境中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增进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分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装有情报)

  2、是呀!正是这与众不同的半截蜡烛,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惊心动魄的战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精彩的战斗过程.

  二、出示教学目标:(1分钟)

  1、学习课文,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跟德军周旋的。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自学导航:(10分钟)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3-7自然段,完成练习:

  1、说说伯诺德夫人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用曲线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心理活动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描写她动作神情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特点。

  2、想想大儿子杰克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体会人物的特点。

  3、找出小女儿杰奎琳的语言、动作的句子,想想从中反映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四、交流探讨(15分钟)

  1、当德军点燃蜡烛后,伯诺德夫人是怎么想的?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呢?

  出示句子:(1)“伯诺德夫人知道……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指名读,理解句子意思,体会伯诺德夫人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点出重点词指名读。

  出示句子(2)“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把蜡烛吹熄。”指名读,现在你从伯诺德夫人的言行中又体会到什么呢?(镇定机智、临危不惧)抓住哪些词读好?(急忙,轻轻)

  2、引读过渡: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似乎”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为什么?

  是啊,危险过去只是暂时的,但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此时大儿子杰克再也坐不住了,他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

  出示句子:(3)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屋子里顿时暗了许多。

  指名读。你体会到什么?(大儿子杰克的机智)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好吗?

  出示句子: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指名读:从这句你又感受到什么?让我们再次聆听你的朗读,分享你朗读的感受。

  联系上下文,说说即将到来的厄运是什么呢?指名说。

  引读:“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面对即将到来的厄运小男孩是如此从容,如此镇定,真让人佩服呀!谁再读读这一句?

  3、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气氛的紧张?

  出示句子: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大儿子杰克与德军的周旋真是惊心动魄呀!指名学生通过朗读把紧张的气氛读出来。

  过渡:我们似乎听到了伯诺德夫人砰砰的心跳声。出示句子:“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蜡烛上。”句子中的“似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这时候小女儿杰奎琳用她的聪明才智保住这半截蜡烛,保住了情报,化验为夷。

  4、我们来分角色朗读第六自然段,同桌练练

  5、评价“娇声”(娇声读好了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练习6分钟)小组同学合作,将故事演一演。

  六、小结:(1分钟)多么了不起的一个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在这场战斗中凭着他们的镇定与机智最终战胜了敌人,真让人敬佩。

  七、课堂作业:(5分钟)

  练笔:课文中运用了大量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腻地刻画,当杰奎琳把蜡烛拿上楼去,一家三口心里又会怎样想呢?展开想象的翅膀,选择一个人物,写出他(她)此时的内心独白。

  板书设计:6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换油灯吹熄临危不惧

  杰克:搬柴火端起从容镇静}巧妙周旋

  杰奎琳:去睡觉端走聪明过人热爱祖国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品读人物的一系列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2、 体验当时紧张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点线结合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等点,点面结合,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抓主线读书的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方法:主线引导,点线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课前:聊天谈话,蓄势。

  一、背景展开,情感积淀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事件。

  这节课,我们来品味这段发生在二战隐蔽战线上的故事。

  二、想出妙招,保护蜡烛

  1、伪装情报

  2、方法是否万无一失,绝对安全?

  危机降临了……

  三、抓住细节,感悟形象

  1、指名分段朗读3——7自然段,整体感受。

  2、交流:感受紧张氛围。

  3、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危机在一步步逼近:

  怎么办?是生,还是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A、屈服——被奴役,任人摆布——不愿意

  B、反抗——殊死搏斗,鱼死网破——被消灭

  C、周旋——虚与委蛇,不断寻找转机——?

  伯诺德母子是怎样做的呢?

  4、、默读课文3——7自然段,划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想象他们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1) 默读课文学习。

  2) 交流:

  A、母亲化解危机;

  B、危机再一次来临;

  C、情况更加急迫;

  D、再次化解危机。

  5、小结并引申

  四、悬念犹生,意味深长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蜡烛熄灭了,故事似乎结束又似乎未结束,危机真正过去了吗?德军会不会怀疑?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2、好的小说在结尾是“留有悬念”的。这个悬念会吸引着你不断思考、不断揣摩,继续阅读,而且是创造性的阅读……

  五、作业:

  故事戛然而止的时候,故事的叙述者便由作者变成了“你、我、他”,我们可以一起来创造性地续写这精彩的故事。

  续写《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是怎样和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生字新词,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打开听写本。

  听写字词。

  写好了吗?对照大屏幕校对,写错的字再写一遍。

  书空:厄

  二.教学课文:

  1.半截蜡烛只有一半长,却藏了装着绝密情报的一截小金属管,那么,这半截蜡烛燃烧的时间就更短了。打开书,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半截蜡烛燃烧的画面(黑板)

  蜡烛点燃了,烛焰跳动着,他们一家三口人的心也越来越紧张。伯诺德夫人知道——(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自己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5—6)

  情况如此危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

  3.同学们,能不能让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不能!)

  能不能把蜡烛直接拿走?(不能!)

  于是,他们一家展开了与德军的周旋(板:周旋)。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先来看看伯诺德夫人。(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谁来读?

  每个人自己再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做法让你很佩服?(7—8)

  (她是怎么说这句话的.?谁来学着说一说?

  她的内心也是如此*静吗?你从哪里看出她其实很紧张?

  她为什么表现得这样镇定?)

  同学们,你们很会读书。从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伯诺德夫人其实很紧张,但是她表现得很镇定,真令人敬佩。自己来读一读这段。

  指名读(2)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伯诺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却能表现得这样镇定自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真的过去了吗?(没有)

  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出示蜡烛图)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情况也越来越危急。这时候,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指板书)

  自己来读读课文的5—6自然段,学习刚才的方法,在你印象深的地方勾勾画画,试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静下心来读。

  5.大儿子杰克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说说你的感受?

  (通过动作、语言分析人物镇定的外表和紧张的内心。

  谁来学学杰克的话?

  还有什么感受吗?

  同桌读杰克搬回柴的动作。)

  6.(手指蜡烛)烛光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说它是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书捧好,齐读这几句。(烛光摇曳……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7.(教师语态转轻松)这时候,传来了小女儿杰奎琳的声音。她是怎么说的?谁来说?

  她有什么值得你佩服的地方吗?谁来说?

  (谁来学学她的娇声说话?你能打动我,但还不足以打动那个凶残的德军。

  指名男生,女生读,女生齐。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一、感悟全文:

  1、读课题:《半截蜡烛》。预习了课文,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2、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

  (1)教师相机板书:一吹二端、外静内急

  (2)“外静内急”

  “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导:“秘密就会暴露”,这是一份绝密的情报,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法国的战局;“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这是一个情报的中转站,一旦破坏,来送情报的、来取情报的,会牺牲多少法国人啊!要知道,德国鬼子比当年的日本鬼子还要凶残百倍,他们*如麻。总之“万一”之下,后果不堪设想。同学们,情况——万分危急。]

  3、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

  1、你最佩服谁?还有哪些同学佩服(伯诺德夫人、杰奎琳、杰克)?你们觉得这家人怎么样?

  2、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

  3、师要追问、生疑。引导孩子再读。

  4、小结:听了同学讲的,老师也想讲一讲我的想法,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那种爱国的精神,那种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镇静确实令人敬佩,同学都讲得十分精彩。不过徐老师想提醒大家一句,伯诺德夫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是她,第一个意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是她,在两个孩子吓得脸色苍白的情况下能急中生智,想出了换灯“吹”蜡烛的办法;也正是她,稳定了两个孩子的情绪,使杰克和杰奎琳能在要紧关头想出两个“端”的办法。

  二、续编故事: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2、出现两一种情况,被中尉发现;没有。辩论。

  3、如果被发现会出现什么情景?如果没有被发现又会出现什么情景?

  4、交流、补充、点拨。

  5、总结: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三、作业:

  1、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2、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比一比谁问的问题最有价值。

  附:

  1、介绍二次大战:

  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全球60%的国家参战)、伤亡最重(5000万死亡)、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2、介绍《马赛曲》

  “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祖国鲜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民!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

  丹阳市实验小学

  徐留军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握母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培育孩子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点的强烈关注和准确把握。因此不管东南西北风,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两点不放松。

  一、深入解读:凭借文本,悟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因为是语文,因为是母语,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点。像《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

  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就应该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确与敌人周旋的办法“这两块的处理上,只是想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教师引导孩子关注“外紧内急”,旨在为孩子个性化体验人物渲染万分危急的斗争背景。基于此,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当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读写结合:依托文本,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语文,语文,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其实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导今后的课程教学。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遗憾的是,时间的分配上还是显得仓促。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6

  一、导课

  1、出示蜡烛图片:认识蜡烛、烛光、烛台

  2、揭题,齐读

  3、过渡:蜡烛往往给人以温馨浪漫的感觉。可是,有时特定的环境下,蜡烛会让人觉得不安,蜡烛的燃烧甚至让人觉得害怕。那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读感知,了解剧本的特点

  1、自由读课文,与故事相比较,总结交流剧本的特点。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总结。

  3、再读课文,文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别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

  4、把剧本划分成两个场景,分别说说两个场景的内容。

  5、把两个场景的内容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抓人物台词,感受语言的魅力。

  1、情报藏在蜡烛里,你觉得这个方法好不好?总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最显眼的地方就是最隐蔽的地方。

  2、你从哪里看出情报的重要?品读: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3、一天夜里,几个德国官兵突然来到伯诺德夫人的家中,他们点起了那只蜡烛。当时的情况真是——(积累词语)

  4、为了保护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做了哪些斗争?

  5、学生自由读,填空,画出相关台词,写批注,谈体会。

  6、品读人物的对话和舞台说明,谈体会。

  7、为什么杰奎琳的话起了作用?从这你看出了什么?

  8、同桌选一个片断演一演。

  四、课外拓展

  1、出示话剧《茶馆》《雷雨》的剧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

  1、阅读有关二战的故事

  2、找找剧本读一读

  3、把《半截蜡烛》的故事说一说

  4、自由组合演演。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7

  知识认读5个字。

  能力讲一讲或演一演《半截蜡烛》这个故事。

  思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人民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用聪明和智慧战胜了入侵的敌人。

  教学重点能够依据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半截蜡烛》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了解伯诺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周旋的事迹,体会他们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法战争的背景资料。

  一、感知全文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1课《半截蜡烛》(板书课题)。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蜡(注意与“腊”的区别)尉(蔚)厄奎(书写)

  2、词语:绝密——极其机密的。

  绝妙——极美好,极巧妙。

  厄运——不幸的遭遇。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3、同桌互读课文,看谁读的正确流利。

  三、细读课文

  1、伯诺德夫人及其两个孩子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进行周旋的?请同学们用心读课文,画一画。

  2、自己简单说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3、伯诺德一家为保护情报先后用了哪些方法?指名回答。

  (保住情报的过程险象环生。首先是德国中尉顺手将半截蜡烛点燃,伯诺德一家三口立即感到事态危急。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就会自动熄灭。一切就会暴露无遗。两个孩子则“脸色苍白”。伯诺德夫人急中生智,用一盏油灯代替了蜡烛。没想到时过不久,蜡烛被德国中尉重新点燃。紧接着是大儿子想借取木柴之机拿走蜡烛,遭到德国中尉的粗暴阻拦,蜡烛在继续燃烧。大儿子虽然知道厄运即将来临,却仍然镇定自若。最后,小女儿以上楼睡觉为借口,从容地拿走了所剩无几的蜡烛。就在她迈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终于化险为夷。)

  4、理解语言

  伯诺德一家人默契配合,与敌人周旋表现在哪里?生答后总结。

  (1)内心焦急万分,表面不动声色。

  (2)沉着冷静,谨慎行事。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一读,说一说。

  5、师小结: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一家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终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

  四、讲演故事

  1、正当小女儿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2、生生交流,师巡视、倾听、点拨。

  3、讲一讲、演一演这个故事。

  4、小结: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法国人民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五、作业:

  1、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写一篇读后感。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教学过程

  一、学习字词

  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

  2.教师继续板书:伯诺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3.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秘密、绝密、绝妙;危机、厄运;从容、镇定。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绝妙”“危机”“厄运”的意思。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5.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1)绝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教师点拨: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2)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教师点拨:“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3)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

  教师点拨: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复述故事

  1.请学生自己练习复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复述得更加有条理:当的时候,他(她)

  (怎么做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点燃——吹熄;端走——夺回;重新点燃——端上楼。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要求用上恰当的、准确的词语,如: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教师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出现的精彩之处及时给予肯定,以便让学生讲述得更加流畅、准确。

  三、学做导演

  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安排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雅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

  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出伯瑙德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3.组织学生交流伯诺德夫人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轻轻地”,讨论:为什么要轻轻地吹灭蜡烛?以此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和镇定。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组织“导演们”进行评论。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后两场戏,分别关注“从容”、“默默地”、“娇声”、“镇定”。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提问:“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里的“似乎”表明什么?

  4.在学生“导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特别是重点的词句,进行更深入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危险、紧张以及人们的机智与勇气。

  四、人物评价

  1.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课文,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2.教师总结、点拨。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课时安排】

  1课时课。

  【前准备课】

  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师语: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故事内容:

  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3、指名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1、预设一:认为伯诺德大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

  (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再演一次。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评价。

  2、预设二:杰克也有贡献。

  (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

  师: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3、预设三:认为杰奎琳的贡献最大。

  (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的。而且她很勇敢,很聪明。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机智。)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师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电脑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三、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默读思考。

  同桌同学交流着法。

  全班交流。

  (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

  四、作业

  1、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

  2、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3、阅读其他剧本,感悟人物语言。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情感: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6、半截蜡烛

  2、学生质疑释疑:这篇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出示词语,朗读 伯诺德夫人 强盗 绝密 绝妙 蜡烛 熄灭 秘密 点燃 厄运 摇曳 杰奎琳 盯住 镇定 楼梯

  3、学生交流词语意思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自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作业

  1、描红 2、抄写词语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呢?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的1、2自然段

  2、交流: 这是装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

  3、在读课文,想一想这个藏情报的办法是一个什么样的办法?(绝妙的办法)

  4、妙在哪儿?

  蜡烛的位置显眼,谁也不会想到主人会把绝密的情报藏在眼皮底下的蜡烛里,所以“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两句话,想想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1)、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

  (2)、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

  (3)、办法巧妙。

  (二)学习第3——7自然段

  1、过渡: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2、在这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他们一家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机智、勇敢)

  3、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感悟每个人的机智与勇敢。

  4、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

  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后凭着他们的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三、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四、请学生表演课本剧

  五、作业:回家给父母讲讲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1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怕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怕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

  (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⑵ 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⑶ 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⑴ 出示生字新词:

  蜡烛、伯诺德夫人、屋里、熄灭、遭到、厄、盯着、杰奎琳。

  ⑵ 指读、正音后齐读。

  ⑶ 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通过读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针对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

  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提供句式:

  当_____,(谁怎么做)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

  2、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1~2节):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第3节):写一名德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节):写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节):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紧急关头,借口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后,字词质疑:

  区别理解“绝密、绝妙”两词。

  2、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3、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方法来收藏,她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儿?

  指导朗读第2节第3句,并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办法巧妙。)

  4、齐读第一段。

  五、指导写字

  六、作业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入境品读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说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装着情报的、关系到一家人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利益。)

  2、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居然牵涉到这么大的利益,而它却被放在了屋子里最显眼的桌子上,躲过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搜查,我们不得不佩服伯诺德夫人聪明的才智和过人的胆识。

  3、然而,一天晚上,这半截蜡烛却成了所有人特别是伯诺德夫人一家关注的焦点。就在无意之间,它竟被德军点燃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一定──(非常焦急、非常紧张)

  4、因为,师引读: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情况如此危急,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全班朗读这一段。

  5、同学们:能不能再让这半截蜡烛燃烧下去?(不能!)

  直接吹灭行不行?(不行!)

  过渡:危急关头,伯诺德一家千方百计地要把这点燃的半截蜡烛熄灭。于是,他们展开了与敌人周旋。

  板书:

  周旋

  二、导学引路

  1、他们究竟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先来看看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谁来读读相关内容?

  2、伯诺德夫人只说了一句话,她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呢?结合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

  ⑴ “*静”:从哪里感觉她很*静?个别读,体会。

  ⑵ 她此时的内心也是如此*静吗?读,再次体会。

  ⑶ 内心这样的不*静,可她却表现得如此*静,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三读,加深体会。

  ⑷ 小结:

  同学们很会学习,通过两个孩子的神态“脸色苍白”和伯诺德夫人“急忙取灯”、“轻轻吹熄”的动作体会到她的内心紧张、通过她的语言又发现她表现得十分镇定,从而体会到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是啊,这就是我们的伯纳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表现得却是如此得镇定,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三、自学交流

  1、“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危机真的过去了吗?

  (没有,“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2、蜡烛还在燃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情况越来越危急了,杰克与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试着用刚才的方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的5、6两小节,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

  3、我们一起来看看杰克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说说你的感受:

  ⑴ “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升个火吧!”(镇定、机智)读。

  ⑵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默默地坐待着”(镇定)体会,读。

  4、“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为什么说这半截蜡烛是最可怕的?

  这半截蜡烛简直就是──(炸弹……)

  我的心都快要窒息了!让我们一起来读!

  5、就在这时,传来了小女儿杰奎琳娇弱的声音。这个小姑娘又是怎样与凶残的德军周旋的呢?

  ⑴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那一盏灯上楼睡觉吗?”体会,有感情朗读。

  ① 什么叫“娇声”?

  ② 怎样“娇声”说的?

  ③ 为什么要这样“娇声”地说?(联系前两次)

  ⑵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体会,朗读:

  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在这样危急的关头,在妈妈和哥哥的办法都没能成功的紧急时刻,她最小,却以自己的聪明、镇定战胜了德军!老师和你们一样,真的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小节。

  ⑶ 接读第七节。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这半截蜡烛熄灭了,但我们与伯纳德一家一同经历的这场无声的战斗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二战结束以后,为了表彰伯纳德夫人一家,法国*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个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宣读这样一份奖状,你想象上面会写些什么呢?

  2、布置作业:(选做题)

  ⑴ 给朋友、家人讲一讲《半截蜡烛》的故事。

  ⑵ 以四年级学过的《公仪休拒收礼物》为例,自己试着将这篇课文创编成剧本,还可以演一演!

  ⑶ 查阅有关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资料。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小心翼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感悟伯诺德一家的勇敢机智;

  2,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特别的课文,它是一个剧本。(板书:剧本)关于剧本,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剧本《半截蜡烛》(板书课题,齐读)。你有什么问题?(预设:写了半截蜡烛什么事?为什么以半截蜡烛为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建议概括时用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同桌互说,指名说。

  2,请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3,交流分法及理由。

  三、 学习第一部分——藏秘密

  1,课文为什么以“半截蜡烛”为题?(预设:全文以半截蜡烛为线索,半截蜡烛很重要。)渗透可以以重要事物或主要线索为文章取标题。

  2,请画出表示半截蜡烛很重要的句子。

  3,交流

  (1)这支蜡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从现在开始,我们得为它的安全负责。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它,懂吗?

  从哪些词语读出重要?有感情朗读。

  (2)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有感情朗读。

  (3)伯诺德夫人家里,昏暗的光线,一张孤零零的长桌,坐在桌边的伯诺德夫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小金属管封在一小截蜡烛中。

  从哪个词体会到蜡烛重要?“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造句。

  四、 学习第二部分——护秘密

  1,你猜,金属管理可能藏着什么秘密?

  2,正是有关国家的生死存亡,伯诺德夫人才想到这个绝妙的办法。这个办法就万无一失了吗?(不是)为什么?

  3,同学们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三个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眼见蜡烛燃起来了,伯诺德一家的心情如何?

  4,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伯诺德一家与敌人展开了周旋,他们是怎么与敌人周旋的?读课文第二部分。

  5,总的交流三人计策(换油灯、搬柴、上楼)

  6,细读第二部分,思考你最佩服谁?交流,谈三人的聪明之处。

  重点(1)杰奎琳 沉着冷静 (动作、神情的掩饰、语言上的恭维、降低防线)

  (2)伯诺德夫人 不动声色 (读伯诺德夫人的话)

  (3)杰克 若无其事

  7,分角色朗读三人的语言,关注括号里的动作、神态。

  五、 小练笔

  1,伯诺德夫人一家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敌人巧妙周旋,冒着生命危险守住了秘密,不久后战争胜利了,法国人把德国佬赶出了法国,他们一家是这场战争中的有功之臣,如果你是当时的法国总统,你会把奖颁给谁?为什么?

  2,写颁奖词

  4,交流

  六、 了解剧本特点

  1,浏览课文,思考剧本与一般文章有什么不同?

  2,交流小结

  (1)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2) 以对话推进情节发展

  (3) 以对话为主,同时写出当时环境,人物的神态及动作。

  七、作业:准备表演《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3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表演。

  2、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复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戏剧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4、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

  【教学难点】

  2、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的语言特点,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能有感情地演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艺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播放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资料)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二战虽然过去了60多年,但德、意、日为首的*国家给全世界人民造成的伤害却永远也抹不去。今天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二战德国占领法国期间。(板书:半截蜡烛)组织读课题

  2、、课件出示未燃烧的半截蜡烛图,让学生说说“半截蜡烛”有什么作用?

  3、过渡小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这硝烟弥漫的年代,这半截蜡烛,这小小的半截蜡烛(指着课件半截蜡烛图)却有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组织自由读课文,完成两个要求:

  (1)把课文读通,读顺,碰到不会读的请教老师或同学。、(2)想想,今天学的课文与学过的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2、交流反馈:

  (1)出示难读的词语组织朗读(包括在巡视过程中学生碰到的生字问题)

  伯诺德夫人

  杰奎琳

  德国佬

  瞥了一眼

  (2)指名说说,与学过的记叙文有什么区别、预设:

  ①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②整篇课文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

  ③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在课文中有提示,并且加了括号。、④人物的语言前面都写上了名字,让我们明白这些话是谁说的。

  ??

  (3)小结:你们提到的这些确实和记叙文有着明显的区别,像这样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以及提示语来推进故事情节,刻画人物的就是剧本。

  三、细读感悟

  1、组织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指名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性命。)

  3、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叮嘱两个孩子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相关的句子,可以把它划下来。

  4、出示句子品读:

  这支蜡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从现在开始,我们得为它的安全负责。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代价守住它,懂吗?

  (1)从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这蜡烛的重要?(不惜代价)什么代价?(一切代价,甚至是全家人的生命)如果你是伯诺德夫人,你会对两个孩子怎么说?指名读

  (2)提升指导:(再出示未燃烧的半截蜡烛课件,指着蜡烛)同学们,伯诺德夫人家的这半截蜡烛假如被点燃了,那会怎么样?(抽个别说)把他们三个人的想法写下来。

  (3)交流讨论、预设:

  生1:秘密会暴露

  生2:一家三口会被杀害、师:仅仅是一家人吗?、生3:会让更多的家庭灭亡、师:仅仅是家庭吗?、生:奋战的战士

  师:会伤及到很多家庭和战士,甚至是整个法国。

  想到所有的这些,想到祖国将要面临的灾难,兄妹俩更深刻地记住了妈妈的话——指名读句子。

  伯诺德夫人心中再次想起了这句话——齐读

  5、过渡引入:这支蜡烛真的被点燃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心被悬了起来。他们是怎样奋力保护这半截蜡烛的?

  (1)组织说说伯诺德夫人和杰克的保护办法。、预设:

  生1:妈妈急忙取出一盏油灯想把燃烧的蜡烛换下来,

  生2:妈妈取出油灯向中尉道歉,并说油灯亮些,趁机吹灭了蜡烛。

  师:(板书:吹)这一吹还是刚刚结束,德国佬中尉又点燃了蜡烛。假如此时再吹会怎么样?

  生1:引起怀疑

  生2:会更彻底地搜查、??

  师:杰克也想到了这点,于是他——

  生:假装天冷,走到桌前准备端起蜡烛去柴房抱柴生火。

  师:(板书:端)杰克的这一端并没有停止蜡烛的燃烧。眼看蜡烛被烧尽,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

  (2)指导读杰奎琳的语言

  课件出示: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

  晚安,各位先生。晚安,妈妈。

  杰奎琳这“一端“,“端”成功了吗?为什么能成功?小组讨论交流、预设:

  (她的纯洁和可爱博得了司令官的同情和喜爱;她的妈妈和哥哥在前面给了她榜样的示范;当德国佬点燃蜡烛时,妈妈马上吹灭了蜡烛,给蜡烛燃烧到最后争取了时间)

  个别读,读出杰奎琳的天真纯洁。(板书:端)

  四、总结交流

  在看是*静,实则紧张的气氛中,全家人集中生智,一吹二端蜡烛,用机智巧妙的语言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家人的勇敢和爱国之心。她们的巧妙应对,不仅摆脱了困境,而且挽救了无数个家庭,甚至是拯救了一个国家。剧本中人物的对话,故事的情节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人物的特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演一演。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画半截蜡烛,蜡烛外面左边写上“保护”两字,蜡烛里面中间竖排写上“吹、端、端”三个动词,蜡烛右外面写上爱国两字。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4

  设计思路: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机智勇敢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的故事。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所以在教学本篇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从容镇定的动作、神态、语言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描写,朗读体会母子三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针对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我将把本篇课文按以下思路展开:

  1、围绕课题设问,引起学生阅读求知的欲望;

  2、抓住“半截蜡烛”这个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

  4、通过演课本剧这个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5、拓展延伸。

  设计理念:

  语文提倡简简单单的教学,其实教材的课后练习已经教给我们这篇课文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以朗读为主,由扶到放,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对文本的理解和依托文本的语言训练,让学生感受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面对敌人时的从容、镇定、机智和勇敢以及紧张的激烈的心理活动,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资料,准备两支半截蜡烛用于课本剧的表演。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设问,激发学生阅读求知的欲望

  1、板书课题

  (1)、同学们看过蜡烛吗?什么样的是半截蜡烛呢?(已经用过的、点燃后剩下的)

  (2)、看到这篇课文的文题《半截蜡烛》,你心中有没有什么疑问

  呢?

  2、学生提问,老师相机小结。

  3、这篇课文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生在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里的故事。

  4、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播放二战背景视频。

  这“半截蜡烛”中隐藏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依据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2、让学生说一说朗读的感知和收获,相机解决课前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让学生按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品格

  (一)、在朗读中感悟事情的起因

  学生朗读课文

  一、二自然段,抓住“绝密”和“绝妙”两个词来感悟“半截蜡烛”的重要性和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勇敢。

  1、问: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引导学生说出“绝密”,理解词语意思。在学生理解“绝密”的基础上,再去换位思考;

  2、如果你是伯诺德夫人,你将如何收藏这半截蜡烛?(学生在换位思考中体会半截蜡烛的重要性)

  3、伯诺德夫人的主意“绝妙”在哪儿?(体会她的机智过人)

  (二)、朗读感悟事情的发展(学习第一场戏)

  1、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

  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表现了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1)分别找出表现伯诺德夫人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对这些词语表现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想法。

  (2)出示:“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指导学生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从容。

  3、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有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文中提示我们要注意他们的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

  一、二自然段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扶的过程)

  三、在自主学习中感悟故事的高潮和结局(由扶到放)

  1、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感悟,对课文的前一部分内容作了分析解读并成功地完成了课文前一部分的学习,能总结一下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吗?(读—想—读)

  2、学生用刚才的方法自主解读

  二、三场戏。(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

  3、学生自学,提醒学生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认识机智勇敢的杰克和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4、交流

  (1)、杰克的表现,关键读好哪个地方(真冷)?指导朗读,指名演读。

  (2)、杰奎琳的表现,她的机智、勇敢你认为关键是读好哪个地方?(重点提示:“娇声”理解)读一读。

  指名用“娇声”对文中的德军说话。

  四、课本剧表演,加深理解

  选择文中一两个片段,对片段所描述的场景,围绕“机智勇敢”、“沉着镇定”的性格特征展开合理想象,进行课本剧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二战结束后,为了表彰伯诺德夫人一家,法国*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发表一段感言,如果是你来授勋,你会说些什么呢?同学们自己想一想,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围绕三个主人公描写了几个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对于本课的教学,我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对不同的斗争场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诵读课文为依托,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去领悟课文内涵。

  开始,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明确了半截蜡烛的重要性,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定。“想办法跟敌人周旋”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

  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

  当教学到“德国军官从杰克的手中夺过蜡烛”的时候,我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也在场,你觉得情势是怎样的?你会怎么做?让学生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那想动蜡烛又不敢动、不能动,却又不得不动的情况下的紧张和机智,引领学生真正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和人物的个性特征。

  最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又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再现了“智斗”的场景,让学生对人物的认识有更进一步的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表演,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张扬。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2、通过合作演一演剧本,阅读感悟剧本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等描写,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在演一演剧本的过程中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

  难点:让学生在演剧本的语言实践中自觉融入到剧情当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了解什么叫“剧本”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默读课前导语,了解什么叫“剧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剧本”内容

  1、自由认真读课文,思考:剧本与我们*常学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 反馈交流

  2、了解剧本里故事发生的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3、了解剧本里讲到的人物:伯诺德夫人和她的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

  4、了解剧情:为了保住半截蜡烛中的秘密情报,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以演促读,感悟“剧本”人物形象

  1、学生讨论如何演好剧本。

  2、指导试演课文其中一段:学生小组合作试演;指名上台演;指导学生利用括号里的提示语演好人物,并补写提示语。

  3、师引说:这时,三个德国军官闯了进来:好黑的屋子,为什么不点蜡烛呢?蜡烛被点着了,此时,伯诺德夫人怎么做?

  4、指导学生演好伯诺德夫人镇定自若的样子。

  5、伯诺德夫人的办法失败了,蜡烛又被点着了,此时此刻,杰克会在心里想些什么呢?

  6、了解“潜台词”,并演好杰克。

  7、杰克端走蜡烛没成功,那小女儿杰克琳是怎么样和敌人斗智的呢?学生讨论、演一演。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从保护半截蜡烛的整个过程来看,你觉得伯诺德一家怎么样?

  五、课外作业

  1、续编“剧本”:屋外的风渐渐小了,三个德国军官走远了,杰奎琳端着熄灭了的蜡烛从楼梯上下来。伯诺德一家这个时候又有什么精彩的对话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当一回编导续写剧本,注意剧本的特点。

  2、演剧本:有兴趣的同学课间演一演该剧本。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扩展阅读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扩展1)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0篇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光盘、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第2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3、其它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二、第三场戏的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常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桂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名学生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五、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怕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怕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

  (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⑵ 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⑶ 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⑴ 出示生字新词:

  蜡烛、伯诺德夫人、屋里、熄灭、遭到、厄、盯着、杰奎琳。

  ⑵ 指读、正音后齐读。

  ⑶ 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通过读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针对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

  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提供句式:

  当_____,(谁怎么做)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

  2、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1~2节):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第3节):写一名德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节):写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节):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紧急关头,借口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后,字词质疑:

  区别理解“绝密、绝妙”两词。

  2、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3、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方法来收藏,她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儿?

  指导朗读第2节第3句,并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办法巧妙。)

  4、齐读第一段。

  五、指导写字

  六、作业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入境品读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说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装着情报的、关系到一家人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利益。)

  2、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居然牵涉到这么大的利益,而它却被放在了屋子里最显眼的桌子上,躲过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搜查,我们不得不佩服伯诺德夫人聪明的才智和过人的胆识。

  3、然而,一天晚上,这半截蜡烛却成了所有人特别是伯诺德夫人一家关注的焦点。就在无意之间,它竟被德军点燃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一定──(非常焦急、非常紧张)

  4、因为,师引读: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情况如此危急,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全班朗读这一段。

  5、同学们:能不能再让这半截蜡烛燃烧下去?(不能!)

  直接吹灭行不行?(不行!)

  过渡:危急关头,伯诺德一家千方百计地要把这点燃的半截蜡烛熄灭。于是,他们展开了与敌人周旋。

  板书:

  周旋

  二、导学引路

  1、他们究竟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先来看看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谁来读读相关内容?

  2、伯诺德夫人只说了一句话,她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呢?结合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

  ⑴ “*静”:从哪里感觉她很*静?个别读,体会。

  ⑵ 她此时的内心也是如此*静吗?读,再次体会。

  ⑶ 内心这样的不*静,可她却表现得如此*静,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三读,加深体会。

  ⑷ 小结:

  同学们很会学习,通过两个孩子的神态“脸色苍白”和伯诺德夫人“急忙取灯”、“轻轻吹熄”的动作体会到她的内心紧张、通过她的语言又发现她表现得十分镇定,从而体会到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是啊,这就是我们的伯纳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表现得却是如此得镇定,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三、自学交流

  1、“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危机真的过去了吗?

  (没有,“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2、蜡烛还在燃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情况越来越危急了,杰克与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试着用刚才的方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的5、6两小节,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

  3、我们一起来看看杰克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说说你的感受:

  ⑴ “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升个火吧!”(镇定、机智)读。

  ⑵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默默地坐待着”(镇定)体会,读。

  4、“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为什么说这半截蜡烛是最可怕的?

  这半截蜡烛简直就是──(炸弹……)

  我的心都快要窒息了!让我们一起来读!

  5、就在这时,传来了小女儿杰奎琳娇弱的声音。这个小姑娘又是怎样与凶残的德军周旋的呢?

  ⑴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那一盏灯上楼睡觉吗?”体会,有感情朗读。

  ① 什么叫“娇声”?

  ② 怎样“娇声”说的?

  ③ 为什么要这样“娇声”地说?(联系前两次)

  ⑵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体会,朗读:

  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在这样危急的关头,在妈妈和哥哥的办法都没能成功的紧急时刻,她最小,却以自己的聪明、镇定战胜了德军!老师和你们一样,真的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小节。

  ⑶ 接读第七节。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这半截蜡烛熄灭了,但我们与伯纳德一家一同经历的这场无声的战斗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二战结束以后,为了表彰伯纳德夫人一家,法国*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个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宣读这样一份奖状,你想象上面会写些什么呢?

  2、布置作业:(选做题)

  ⑴ 给朋友、家人讲一讲《半截蜡烛》的故事。

  ⑵ 以四年级学过的《公仪休拒收礼物》为例,自己试着将这篇课文创编成剧本,还可以演一演!

  ⑶ 查阅有关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资料。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3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过程:

  一、设境引入,激*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练说:(藏有绝密情报的、关系伯诺德夫人一家生命的……)

  2、小结过渡:并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关系法国的命运,正是因为这样,一天晚上,伯诺德夫人一家度过了一个紧张的夜晚。

  二、初步感受课文。

  1、你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为什么?(扣人心弦、惊心动魄)

  2、如果你当导演拍这个故事,镜头最多的是什么?闭上眼睛想一想?

  师小结: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的意图是一致的,想一想是什么?(渲染紧张的气氛)

  3、是啊,这个故事读着读着,不觉让人感到紧张。自读课文,看看故事了发展到哪些地方,让你特别紧张?

  交流板书:点燃蜡烛重新点燃夺回蜡烛

  4、故事就是这样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在故事中伯诺德一家三口又是怎样化解危机的?

  三、精读重点段落

  1.自读课文3-7节,划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句子,读读想想,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简要写写感想。

  2.学生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处(一个人物)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深入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灭。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从“急忙”你看出什么?她担心什么?(情报暴露、孩子的命运、国家的命运)

  你觉得伯诺德夫人怎样?(机智)

  指导朗读。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还有什么地方也表现了她的机智?“轻轻”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不露声色、不引起注意、镇定)板书:轻轻吹熄

  指名朗读。

  过渡: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1)大儿子杰克的表现

  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从“慢慢地”你体会到什么?指名朗读。板书:端起烛台

  出示: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蜡烛已被夺回,搬木柴已经没有必要,他为什么还要搬?体会“从容”。

  此时的从容是面对什么的从容(死亡)。点击课件,示燃烧的蜡烛,此时的男孩会想什么,等什么?

  师述:世界上没有什么时候事比等待死亡更可怕的,而这个小男孩却在镇定地等待着。

  指导朗读:“在斗争的最后时刻……正盯着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过渡: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于是,谁又站了起来?

  (2)小女儿杰奎琳的表现

  指名分角色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评价朗读。

  这个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她说的话。读出杰奎琳的机智勇敢。

  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的心情怎样?(如释重负)你想说什么?

  师述:此时此刻,这半截蜡烛仿佛是颗定时炸弹,是小女孩子却非常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这是一场紧张激烈却没有硝烟的战争。板书:端起烛台

  四、总结回顾,延伸拓展

  1、看板书,总结课文。补充板书:挺身而出千钧一发

  2、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机智、勇敢、镇定,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

  3、再读第一自然段,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爱国)

  五、小组合作编课本剧来演一演。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1、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

  2、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3、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学习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二战资料

  师:*的汉字最有想像力,看屏幕上的两个字(投影出示:战争)看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会想像到什么?生交流。

  1、交流收集的二战资料:

  师:这些数字是那么地触目惊心。而侵略者的行径同样激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极大仇恨。从老人到孩子,他们都参加了反*的斗争。

  2、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解故事内容

  师:有人说把书从厚读到薄,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也就是归纳概括的能力,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交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阅读,体会人物语言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大声读读课文,看看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做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划下来。(生读课文,交流。)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投影出示:

  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吹熄了蜡烛。)

  师: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答)她为什么这么焦急?(生答)

  投影出示:

  蜡烛点燃了,万一烧到金属管,将意味着( ),意味着( ),意味着( )。

  师:是啊,蜡烛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的蜡烛仿佛成了这个屋子中最可怕的东西。尽管母亲内心焦急,但当时的语气又是怎样的?生答。

  师:哪位同学带着*静的语气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名读。

  师:同学们,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没有露出一点蛛丝马迹,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母亲?

  板书:

  勇敢,机智

  师指导学生读出母亲的勇敢与机智。

  2、儿子的表现:

  师:蜡烛被吹熄了,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可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一次被点燃了。面对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伯诺德夫人的儿子又有了怎样的表现呢?自由读描写杰克的语句。

  (生读课文交流。)

  投影出示:

  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师:以天冷为由也想把这半截蜡烛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可是没有成功。你觉得杰克的表现怎样?师板书:

  勇敢、镇定、从容。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答。

  师:能说说什么是若无其事吗?生答。

  师:在敌人的面前装着不在意的样子有多难呀,可是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杰克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如此从容、冷静。他的表现让我想起了巴顿将军的一句话:谁都害怕战争,但只有懦夫才会让自己的恐惧战胜责任感。你能带着对他的敬佩之情读读杰克的话吗?生读。师评价。

  师:那请同学们再设想一下:杰克去柴房后还会不会再回来?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教学过程

  一、学习字词

  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

  2.教师继续板书:伯诺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3.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秘密、绝密、绝妙;危机、厄运;从容、镇定。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绝妙”“危机”“厄运”的意思。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5.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1)绝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教师点拨: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2)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教师点拨:“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3)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

  教师点拨: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复述故事

  1.请学生自己练习复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复述得更加有条理:当的时候,他(她)

  (怎么做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点燃——吹熄;端走——夺回;重新点燃——端上楼。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要求用上恰当的、准确的词语,如: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教师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出现的精彩之处及时给予肯定,以便让学生讲述得更加流畅、准确。

  三、学做导演

  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安排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雅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

  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出伯瑙德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3.组织学生交流伯诺德夫人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轻轻地”,讨论:为什么要轻轻地吹灭蜡烛?以此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和镇定。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组织“导演们”进行评论。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后两场戏,分别关注“从容”、“默默地”、“娇声”、“镇定”。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提问:“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里的“似乎”表明什么?

  4.在学生“导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特别是重点的词句,进行更深入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危险、紧张以及人们的机智与勇气。

  四、人物评价

  1.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课文,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2.教师总结、点拨。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

  光盘、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第2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3、其它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二、第三场戏的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常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桂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名学生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五、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读剧本,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什么事?

  4.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三、演一演

  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7)评价:演得怎样?

  (8)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2.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四、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剧本演了演,那么,你能说说剧本和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作业

  1.读一读二战的故事

  2.和家人演一演《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的精彩之处就体现在一家三口与敌人的对话中,特别是最后杰奎琳的巧妙伪装出来的可爱和天真、毫无破绽的理由打动了德国少校,保住了蜡烛里的秘密。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案设计尊重剧本特点,采用演剧本的形式,变学生为“演员”,变课堂为“舞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交流反馈,体会一家三口在特定的场景中,面对强敌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镇定,感悟他们语言的巧妙。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并能演一演。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通过课前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谁来汇报一下你掌握的资料。(生交流)

  2、师小结。

  3、在法国,人民忘记不了这样一件事,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半截蜡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剧本

  1、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这课文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看法。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⑴ 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⑵ 整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⑶ 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这是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电影、电视剧等,都是根据剧本拍出来的。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读剧本,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指名回答。

  3、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提供句式:当____,谁(怎么做)____,(结果怎样)____。

  4、故事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四、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同学们想不想根据剧本来演演一家人巧妙与德军周旋这一幕呢?可是要想把它演好,先得认真地研究一下剧中人物的形象,怎么来研究呢?

  2、引导学生可以抓住剧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揣测心理等来研究人物形象。请同学们细读剧本,选择文中的一个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

  4、集体交流,尝试表演:

  伯诺德夫人:

  ⑴ 语言: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要说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关键读好哪个词?为什么?

  (学生各自试读后指名朗读,评价。)

  教师提示:只要能不引起德军怀疑,巧妙熄灭蜡烛,你的朗读处理就都是允许的。

  ⑵ 动作:(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吹熄了蜡烛)。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

  思考:你认为是急速吹灭还是轻轻吹灭?为什么要轻轻吹?

  ⑶ 神态:(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

  怎样才是“不动声色”?为什么要“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

  ⑷ 揣测心理:

  在敌人面前,伯诺德夫人如此镇静,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可回顾前文伯诺德夫人说的“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来理解她的爱国思想。指导朗读这句话。)

  ⑸ 尝试表演,评价。

  杰克:

  (若无其事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火来生个火吧。

  (杰克无奈地去柴房,下)

  ⑴ 引导思考:杰克的言行巧妙地哪里?

  (“若无其事”才能避开敌人的怀疑,“天真冷”是“去柴房抱柴生火”的理由,这样才有可能拿走蜡烛。)

  ⑵ 揣测心理:杰克为什么能这样勇敢呢?

  ⑶ 尝试表演,评价。

  杰奎琳:

  (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去楼上睡觉吗?(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

  (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

  ⑴ 引导思考:她的说话、动作、神态有什么巧妙之处?

  (语言上,她称少校为“司令官先生”,满足他的虚荣心,“天晚了,楼上黑”、“我实在太困了”,把拿灯上楼的理由说得非常充分,她特意说是“拿一盏灯”而不是“拿蜡烛”,避免怀疑;动作上,她“打了个懒懒的哈欠”,一副极困的样子让人可信;神态上,“宝石般的眼睛”、“笑容像百合花”让人感受到孩子的天真可爱,纯洁无瑕,顿生怜悯之心。)

  ⑵ 揣测心理:杰奎琳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⑶ 尝试表演,评价。

  德国军人:(略)

  四、小组组合表演

  五、拓展想像(任选一题):

  1、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说什么?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2、想像:

  当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故事还会怎样发展呢?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六、布置作业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阅读交流战争故事。

  【板书设计】

  (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

  点燃 重新点燃 夺回

  ↓ ↗ ↓ ↗ ↓

  吹灭 端走 端上楼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练习设计】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猛烈( ) 昏暗( ) 严肃( ) 显眼( )

  安全( ) 粗暴( ) 放心( ) 若无其事( )

  2、我最欣赏剧本中______的语言,因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个人物,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请你也写一段剧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教学建议】

  剧本是编剧和演出所参照的蓝本,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其高度的集中性和典型的舞台性,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的空间。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潜藏于众多学生身上的巨大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剧本,把学生变为“演员”,把课堂变成“舞台”,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完本课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儿童剧剧本,自行编演剧本,增加对剧本的了解和阅读兴趣。

  但是要注意的是,语文课不等同于实践课,不能淡化对教材中语言文字的品味,因此在学、演剧本的过程中更应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那些精炼、含蓄、画龙点睛的语句。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9

  一、导课

  1、出示蜡烛图片:认识蜡烛、烛光、烛台

  2、揭题,齐读

  3、过渡:蜡烛往往给人以温馨浪漫的感觉。可是,有时特定的环境下,蜡烛会让人觉得不安,蜡烛的燃烧甚至让人觉得害怕。那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读感知,了解剧本的特点

  1、自由读课文,与故事相比较,总结交流剧本的特点。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总结。

  3、再读课文,文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别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

  4、把剧本划分成两个场景,分别说说两个场景的内容。

  5、把两个场景的内容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抓人物台词,感受语言的魅力。

  1、情报藏在蜡烛里,你觉得这个方法好不好?总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最显眼的地方就是最隐蔽的地方。

  2、你从哪里看出情报的重要?品读: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3、一天夜里,几个德国官兵突然来到伯诺德夫人的家中,他们点起了那只蜡烛。当时的情况真是——(积累词语)

  4、为了保护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做了哪些斗争?

  5、学生自由读,填空,画出相关台词,写批注,谈体会。

  6、品读人物的对话和舞台说明,谈体会。

  7、为什么杰奎琳的话起了作用?从这你看出了什么?

  8、同桌选一个片断演一演。

  四、课外拓展

  1、出示话剧《茶馆》《雷雨》的剧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

  1、阅读有关二战的故事

  2、找找剧本读一读

  3、把《半截蜡烛》的故事说一说

  4、自由组合演演。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0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过程:

  一、设境引入,激*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练说:(藏有绝密情报的、关系伯诺德夫人一家生命的……)

  2、小结过渡:并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关系法国的命运,正是因为这样,一天晚上,伯诺德夫人一家度过了一个紧张的夜晚。

  二、初步感受课文。

  1、你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为什么?(扣人心弦、惊心动魄)

  2、如果你当导演拍这个故事,镜头最多的是什么?闭上眼睛想一想?

  师小结: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的意图是一致的,想一想是什么?(渲染紧张的气氛)

  3、是啊,这个故事读着读着,不觉让人感到紧张。自读课文,看看故事了发展到哪些地方,让你特别紧张?

  交流板书:点燃蜡烛重新点燃夺回蜡烛

  4、故事就是这样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在故事中伯诺德一家三口又是怎样化解危机的?

  三、精读重点段落

  1.自读课文3-7节,划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句子,读读想想,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简要写写感想。

  2.学生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处(一个人物)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深入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灭。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从“急忙”你看出什么?她担心什么?(情报暴露、孩子的命运、国家的命运)

  你觉得伯诺德夫人怎样?(机智)

  指导朗读。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还有什么地方也表现了她的机智?“轻轻”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不露声色、不引起注意、镇定)板书:轻轻吹熄

  指名朗读。

  过渡: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1)大儿子杰克的表现

  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从“慢慢地”你体会到什么?指名朗读。板书:端起烛台

  出示: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蜡烛已被夺回,搬木柴已经没有必要,他为什么还要搬?体会“从容”。

  此时的从容是面对什么的从容(死亡)。点击课件,示燃烧的蜡烛,此时的男孩会想什么,等什么?

  师述:世界上没有什么时候事比等待死亡更可怕的,而这个小男孩却在镇定地等待着。

  指导朗读:“在斗争的最后时刻……正盯着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过渡: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于是,谁又站了起来?

  (2)小女儿杰奎琳的表现

  指名分角色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评价朗读。

  这个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她说的话。读出杰奎琳的机智勇敢。

  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的心情怎样?(如释重负)你想说什么?

  师述:此时此刻,这半截蜡烛仿佛是颗定时炸弹,是小女孩子却非常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这是一场紧张激烈却没有硝烟的战争。板书:端起烛台

  四、总结回顾,延伸拓展

  1、看板书,总结课文。补充板书:挺身而出千钧一发

  2、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机智、勇敢、镇定,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

  3、再读第一自然段,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爱国)

  五、小组合作编课本剧来演一演。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扩展2)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0篇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光盘、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第2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3、其它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二、第三场戏的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常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桂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名学生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五、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怕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怕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

  (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⑵ 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⑶ 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⑴ 出示生字新词:

  蜡烛、伯诺德夫人、屋里、熄灭、遭到、厄、盯着、杰奎琳。

  ⑵ 指读、正音后齐读。

  ⑶ 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通过读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针对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

  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提供句式:

  当_____,(谁怎么做)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

  2、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1~2节):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第3节):写一名德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节):写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节):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紧急关头,借口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后,字词质疑:

  区别理解“绝密、绝妙”两词。

  2、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3、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方法来收藏,她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儿?

  指导朗读第2节第3句,并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办法巧妙。)

  4、齐读第一段。

  五、指导写字

  六、作业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入境品读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说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装着情报的、关系到一家人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利益。)

  2、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居然牵涉到这么大的利益,而它却被放在了屋子里最显眼的桌子上,躲过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搜查,我们不得不佩服伯诺德夫人聪明的才智和过人的胆识。

  3、然而,一天晚上,这半截蜡烛却成了所有人特别是伯诺德夫人一家关注的焦点。就在无意之间,它竟被德军点燃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一定──(非常焦急、非常紧张)

  4、因为,师引读: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情况如此危急,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全班朗读这一段。

  5、同学们:能不能再让这半截蜡烛燃烧下去?(不能!)

  直接吹灭行不行?(不行!)

  过渡:危急关头,伯诺德一家千方百计地要把这点燃的半截蜡烛熄灭。于是,他们展开了与敌人周旋。

  板书:

  周旋

  二、导学引路

  1、他们究竟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先来看看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谁来读读相关内容?

  2、伯诺德夫人只说了一句话,她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呢?结合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

  ⑴ “*静”:从哪里感觉她很*静?个别读,体会。

  ⑵ 她此时的内心也是如此*静吗?读,再次体会。

  ⑶ 内心这样的不*静,可她却表现得如此*静,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三读,加深体会。

  ⑷ 小结:

  同学们很会学习,通过两个孩子的神态“脸色苍白”和伯诺德夫人“急忙取灯”、“轻轻吹熄”的动作体会到她的内心紧张、通过她的语言又发现她表现得十分镇定,从而体会到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是啊,这就是我们的伯纳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表现得却是如此得镇定,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三、自学交流

  1、“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危机真的过去了吗?

  (没有,“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2、蜡烛还在燃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情况越来越危急了,杰克与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试着用刚才的方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的5、6两小节,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

  3、我们一起来看看杰克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说说你的感受:

  ⑴ “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升个火吧!”(镇定、机智)读。

  ⑵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默默地坐待着”(镇定)体会,读。

  4、“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为什么说这半截蜡烛是最可怕的?

  这半截蜡烛简直就是──(炸弹……)

  我的心都快要窒息了!让我们一起来读!

  5、就在这时,传来了小女儿杰奎琳娇弱的声音。这个小姑娘又是怎样与凶残的德军周旋的呢?

  ⑴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那一盏灯上楼睡觉吗?”体会,有感情朗读。

  ① 什么叫“娇声”?

  ② 怎样“娇声”说的?

  ③ 为什么要这样“娇声”地说?(联系前两次)

  ⑵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体会,朗读:

  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在这样危急的关头,在妈妈和哥哥的办法都没能成功的紧急时刻,她最小,却以自己的聪明、镇定战胜了德军!老师和你们一样,真的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小节。

  ⑶ 接读第七节。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这半截蜡烛熄灭了,但我们与伯纳德一家一同经历的这场无声的战斗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二战结束以后,为了表彰伯纳德夫人一家,法国*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个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宣读这样一份奖状,你想象上面会写些什么呢?

  2、布置作业:(选做题)

  ⑴ 给朋友、家人讲一讲《半截蜡烛》的故事。

  ⑵ 以四年级学过的《公仪休拒收礼物》为例,自己试着将这篇课文创编成剧本,还可以演一演!

  ⑶ 查阅有关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资料。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是怎样和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生字新词,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打开听写本。

  听写字词。

  写好了吗?对照大屏幕校对,写错的字再写一遍。

  书空:厄

  二.教学课文:

  1.半截蜡烛只有一半长,却藏了装着绝密情报的一截小金属管,那么,这半截蜡烛燃烧的时间就更短了。打开书,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半截蜡烛燃烧的画面(黑板)

  蜡烛点燃了,烛焰跳动着,他们一家三口人的心也越来越紧张。伯诺德夫人知道——(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自己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5—6)

  情况如此危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

  3.同学们,能不能让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不能!)

  能不能把蜡烛直接拿走?(不能!)

  于是,他们一家展开了与德军的周旋(板:周旋)。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先来看看伯诺德夫人。(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谁来读?

  每个人自己再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做法让你很佩服?(7—8)

  (她是怎么说这句话的?谁来学着说一说?

  她的内心也是如此*静吗?你从哪里看出她其实很紧张?

  她为什么表现得这样镇定?)

  同学们,你们很会读书。从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伯诺德夫人其实很紧张,但是她表现得很镇定,真令人敬佩。自己来读一读这段。

  指名读(2)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伯诺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却能表现得这样镇定自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真的过去了吗?(没有)

  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出示蜡烛图)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情况也越来越危急。这时候,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指板书)

  自己来读读课文的5—6自然段,学习刚才的方法,在你印象深的地方勾勾画画,试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静下心来读。

  5.大儿子杰克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说说你的感受?

  (通过动作、语言分析人物镇定的外表和紧张的内心。

  谁来学学杰克的话?

  还有什么感受吗?

  同桌读杰克搬回柴的动作。)

  6.(手指蜡烛)烛光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说它是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书捧好,齐读这几句。(烛光摇曳……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7.(教师语态转轻松)这时候,传来了小女儿杰奎琳的声音。她是怎么说的?谁来说?

  她有什么值得你佩服的地方吗?谁来说?

  (谁来学学她的娇声说话?你能打动我,但还不足以打动那个凶残的德军。

  指名男生,女生读,女生齐。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怕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怕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

  (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⑵ 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⑶ 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⑴ 出示生字新词:

  蜡烛、伯诺德夫人、屋里、熄灭、遭到、厄、盯着、杰奎琳。

  ⑵ 指读、正音后齐读。

  ⑶ 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通过读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针对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

  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提供句式:

  当_____,(谁怎么做)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

  2、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1~2节):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第3节):写一名德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节):写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节):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紧急关头,借口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后,字词质疑:

  区别理解“绝密、绝妙”两词。

  2、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3、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方法来收藏,她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儿?

  指导朗读第2节第3句,并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办法巧妙。)

  4、齐读第一段。

  五、指导写字

  六、作业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入境品读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说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装着情报的、关系到一家人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利益。)

  2、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居然牵涉到这么大的利益,而它却被放在了屋子里最显眼的桌子上,躲过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搜查,我们不得不佩服伯诺德夫人聪明的才智和过人的胆识。

  3、然而,一天晚上,这半截蜡烛却成了所有人特别是伯诺德夫人一家关注的焦点。就在无意之间,它竟被德军点燃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一定──(非常焦急、非常紧张)

  4、因为,师引读: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情况如此危急,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全班朗读这一段。

  5、同学们:能不能再让这半截蜡烛燃烧下去?(不能!)

  直接吹灭行不行?(不行!)

  过渡:危急关头,伯诺德一家千方百计地要把这点燃的半截蜡烛熄灭。于是,他们展开了与敌人周旋。

  板书:

  周旋

  二、导学引路

  1、他们究竟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先来看看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谁来读读相关内容?

  2、伯诺德夫人只说了一句话,她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呢?结合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

  ⑴ “*静”:从哪里感觉她很*静?个别读,体会。

  ⑵ 她此时的内心也是如此*静吗?读,再次体会。

  ⑶ 内心这样的不*静,可她却表现得如此*静,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三读,加深体会。

  ⑷ 小结:

  同学们很会学习,通过两个孩子的神态“脸色苍白”和伯诺德夫人“急忙取灯”、“轻轻吹熄”的动作体会到她的内心紧张、通过她的语言又发现她表现得十分镇定,从而体会到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是啊,这就是我们的伯纳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表现得却是如此得镇定,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三、自学交流

  1、“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危机真的过去了吗?

  (没有,“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2、蜡烛还在燃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情况越来越危急了,杰克与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试着用刚才的方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的5、6两小节,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

  3、我们一起来看看杰克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说说你的感受:

  ⑴ “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升个火吧!”(镇定、机智)读。

  ⑵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默默地坐待着”(镇定)体会,读。

  4、“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为什么说这半截蜡烛是最可怕的?

  这半截蜡烛简直就是──(炸弹……)

  我的心都快要窒息了!让我们一起来读!

  5、就在这时,传来了小女儿杰奎琳娇弱的声音。这个小姑娘又是怎样与凶残的德军周旋的呢?

  ⑴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那一盏灯上楼睡觉吗?”体会,有感情朗读。

  ① 什么叫“娇声”?

  ② 怎样“娇声”说的?

  ③ 为什么要这样“娇声”地说?(联系前两次)

  ⑵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体会,朗读:

  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在这样危急的关头,在妈妈和哥哥的办法都没能成功的紧急时刻,她最小,却以自己的聪明、镇定战胜了德军!老师和你们一样,真的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小节。

  ⑶ 接读第七节。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这半截蜡烛熄灭了,但我们与伯纳德一家一同经历的这场无声的战斗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二战结束以后,为了表彰伯纳德夫人一家,法国*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个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宣读这样一份奖状,你想象上面会写些什么呢?

  2、布置作业:(选做题)

  ⑴ 给朋友、家人讲一讲《半截蜡烛》的故事。

  ⑵ 以四年级学过的《公仪休拒收礼物》为例,自己试着将这篇课文创编成剧本,还可以演一演!

  ⑶ 查阅有关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资料。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5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过程:

  一、设境引入,激*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练说:(藏有绝密情报的、关系伯诺德夫人一家生命的……)

  2、小结过渡:并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关系法国的命运,正是因为这样,一天晚上,伯诺德夫人一家度过了一个紧张的夜晚。

  二、初步感受课文。

  1、你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为什么?(扣人心弦、惊心动魄)

  2、如果你当导演拍这个故事,镜头最多的是什么?闭上眼睛想一想?

  师小结: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的意图是一致的,想一想是什么?(渲染紧张的气氛)

  3、是啊,这个故事读着读着,不觉让人感到紧张。自读课文,看看故事了发展到哪些地方,让你特别紧张?

  交流板书:点燃蜡烛重新点燃夺回蜡烛

  4、故事就是这样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在故事中伯诺德一家三口又是怎样化解危机的?

  三、精读重点段落

  1.自读课文3-7节,划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句子,读读想想,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简要写写感想。

  2.学生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处(一个人物)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深入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灭。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从“急忙”你看出什么?她担心什么?(情报暴露、孩子的命运、国家的命运)

  你觉得伯诺德夫人怎样?(机智)

  指导朗读。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还有什么地方也表现了她的机智?“轻轻”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不露声色、不引起注意、镇定)板书:轻轻吹熄

  指名朗读。

  过渡: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1)大儿子杰克的表现

  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从“慢慢地”你体会到什么?指名朗读。板书:端起烛台

  出示: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蜡烛已被夺回,搬木柴已经没有必要,他为什么还要搬?体会“从容”。

  此时的从容是面对什么的从容(死亡)。点击课件,示燃烧的蜡烛,此时的男孩会想什么,等什么?

  师述:世界上没有什么时候事比等待死亡更可怕的,而这个小男孩却在镇定地等待着。

  指导朗读:“在斗争的最后时刻……正盯着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过渡: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于是,谁又站了起来?

  (2)小女儿杰奎琳的表现

  指名分角色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评价朗读。

  这个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她说的话。读出杰奎琳的机智勇敢。

  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的心情怎样?(如释重负)你想说什么?

  师述:此时此刻,这半截蜡烛仿佛是颗定时炸弹,是小女孩子却非常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这是一场紧张激烈却没有硝烟的战争。板书:端起烛台

  四、总结回顾,延伸拓展

  1、看板书,总结课文。补充板书:挺身而出千钧一发

  2、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机智、勇敢、镇定,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

  3、再读第一自然段,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爱国)

  五、小组合作编课本剧来演一演。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1、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

  2、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3、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学习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二战资料

  师:*的汉字最有想像力,看屏幕上的两个字(投影出示:战争)看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会想像到什么?生交流。

  1、交流收集的二战资料:

  师:这些数字是那么地触目惊心。而侵略者的行径同样激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极大仇恨。从老人到孩子,他们都参加了反*的斗争。

  2、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解故事内容

  师:有人说把书从厚读到薄,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也就是归纳概括的能力,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交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阅读,体会人物语言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大声读读课文,看看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做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划下来。(生读课文,交流。)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投影出示:

  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吹熄了蜡烛。)

  师: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答)她为什么这么焦急?(生答)

  投影出示:

  蜡烛点燃了,万一烧到金属管,将意味着( ),意味着( ),意味着( )。

  师:是啊,蜡烛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的蜡烛仿佛成了这个屋子中最可怕的东西。尽管母亲内心焦急,但当时的语气又是怎样的?生答。

  师:哪位同学带着*静的语气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名读。

  师:同学们,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没有露出一点蛛丝马迹,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母亲?

  板书:

  勇敢,机智

  师指导学生读出母亲的勇敢与机智。

  2、儿子的表现:

  师:蜡烛被吹熄了,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可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一次被点燃了。面对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伯诺德夫人的儿子又有了怎样的表现呢?自由读描写杰克的语句。

  (生读课文交流。)

  投影出示:

  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师:以天冷为由也想把这半截蜡烛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可是没有成功。你觉得杰克的表现怎样?师板书:

  勇敢、镇定、从容。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答。

  师:能说说什么是若无其事吗?生答。

  师:在敌人的面前装着不在意的样子有多难呀,可是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杰克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如此从容、冷静。他的表现让我想起了巴顿将军的一句话:谁都害怕战争,但只有懦夫才会让自己的恐惧战胜责任感。你能带着对他的敬佩之情读读杰克的话吗?生读。师评价。

  师:那请同学们再设想一下:杰克去柴房后还会不会再回来?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7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

  光盘、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第2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3、其它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二、第三场戏的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常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桂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名学生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五、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品读人物的一系列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2、体验当时紧张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点线结合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等点,点面结合,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抓主线读书的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方法:主线引导,点线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课前:聊天谈话,蓄势。

  一、背景展开,情感积淀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事件。

  这节课,我们来品味这段发生在二战隐蔽战线上的故事。

  二、想出妙招,保护蜡烛

  1、伪装情报

  2、方法是否万无一失,绝对安全?

  危机降临了……

  三、抓住细节,感悟形象

  1、指名分段朗读3——7自然段,整体感受。

  2、交流:感受紧张氛围。

  3、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危机在一步步逼近:

  怎么办?是生,还是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A、屈服——被奴役,任人摆布——不愿意

  B、反抗——殊死搏斗,鱼死网破——被消灭

  C、周旋——虚与委蛇,不断寻找转机——?

  伯诺德母子是怎样做的呢?

  4、、默读课文3——7自然段,划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想象他们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1)默读课文学习。

  2)交流:

  A、母亲化解危机;

  B、危机再一次来临;

  C、情况更加急迫;

  D、再次化解危机。

  5、小结并引申

  四、悬念犹生,意味深长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蜡烛熄灭了,故事似乎结束又似乎未结束,危机真正过去了吗?德军会不会怀疑?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2、好的小说在结尾是“留有悬念”的。这个悬念会吸引着你不断思考、不断揣摩,继续阅读,而且是创造性的阅读……

  五、作业:

  故事戛然而止的时候,故事的叙述者便由作者变成了“你、我、他”,我们可以一起来创造性地续写这精彩的故事。

  续写《半截蜡烛》。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母亲智慧沉着

  二战期间大儿子从容懂事

  小女儿机智镇定

  教学反思:

  十几年的教学工作,“常规”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脑子里,已经不太愿意去探索新的路子,固步自封似乎成为资格的一个象征。这显然与教学改革的思路不相符,也意味着我们已经将被时代out了。

  一、在常规套路与创新之间游走

  语文教育应该是最灵活多样的,最没有套路的,也最忌讳套路的。只是鉴于学生年龄小,字词的教学任务重,因此,一到五年级,我基本上是按照套路来做的,就是我们常规的做法: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教学方法,即由字词入手,到结构篇章的理解和把握。1500多天的耳濡目染,使得学生们都明白我们的套路了,似乎也有些厌倦了。

  当接到要求讲同课异构的任务时,尤其是针对这篇《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要求讲的第二课时的时侯。我感觉应该来点新的

  二、在教学任务与创新之间徘徊

  首先想到以课本剧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反复思考后感觉不妥:这篇课文是一个严肃的主题,在没有排练的情况下仓促上场,在教室那种特有的氛围下,如果被学生们演绎成喜剧,岂不是弄扭了?

  第二个思路是:讲故事的方式行不行?显然也是不合适的。情节相对简单,无法满足一堂课的容量。

  在第二个思路的启发下,决定来个反套路。即由面到线,再到点,即以线为主,顺带解决字词。这样就解决了纯粹讲故事的单调和干瘪。

  三、线索的梳理与情感价值观的碰撞

  课文的线索是比较好梳理的。如果仅仅用现成的线索挂带必要的字词,看上去像一串串的珠链,也说得过去。但是,这样能给学生带去什么呢?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虽有所变化,到底还是一节*淡的课。深度,应该是一个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于是在情感价值观上做文章,设计了三个小亮点:

  一是提出四个危急情境,即“A、母亲化解危机,B、危机再一次来临,C、情况更加急迫,D、再次化解危机”来强化课堂氛围。

  二是剥离出敌对危急状态下一般人可能面临的三种选择,即“屈服,反抗,周旋”来丰富和拓展课文的容量。同时教育学生:不管我们遭遇什么样的险境,首先要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在尽可能保全生命的情况下,借助环境,寻找转机,不要做无畏的牺牲。

  三是直击人性的弱点,即敌人看到“这位可爱的小姑娘”,激发了对自己女儿的思念和疼爱,人性中最软弱的那一点成为了敌人麻痹大意,我们取得成功的最佳契机。以此来渗透一些人文理念,同时也提升了课文的厚重。

  四、实际授课与教学设计的差距

  通过40分钟的教学实践,还是感觉到不小的差距:

  1、创新的课堂实践太少了,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适应了这种变化,整堂课学习兴趣都很高,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大多数孩子好像显得更安静了,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也在思考。

  2、今天的课堂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应该用教材教,只把教材作为一个媒体或工具,以此为依托,挖掘下去,生发开去;而不是就教材教教材,不愿或不敢越雷池一步。

  3、备课时,备学生很重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生活体验,围绕他们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展开课堂教学,彻底改变牵着学生走这一现状。只有学生真正参与了,课堂才是活的课堂,教学才有了灵动的气息。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0

  半截蜡烛(第一课时)

  教学基本过程:

  一、课前交流: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读一组词语、(出示:英勇无畏、奋不顾身、临危不惧

  镇定自若、舍己为人、舍死忘生、视死如归、勇者不惧、勇往直前、)

  2、这些词都是形容勇敢的优秀品质的,它们让你回忆起了哪个勇敢的人?、(生做简单介绍,读了这些词语,我想起了(什么样)的(谁)。)

  二、认识主人公:

  1、“勇敢是气魄的再生,是人生航船上快乐的风。”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去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位勇敢的家庭妇女和她的两个孩子,知道他们是谁吗?(指名生回答,指导读好“伯诺德、杰克、杰奎琳”。)

  三、导入课题:

  1、这个故事发生在那个一个漆黑的夜晚,三个强盗似的德国军官,闯进了伯诺德夫人的家,并点燃了放在桌上的“半截蜡烛”(出示课题,齐读,指导“截”字的写法)。

  四、初读课文:

  1、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请同学们将课文打开,快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这是半截怎样的蜡烛?(指名)

  3、谁能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理清脉络:

  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请同学们在读课文完成填空。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六、精读感悟:

  同学们,伯诺德夫人为什么要将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默读课文

  1、2小节,找出其中的答案。

  2、为了保护情报,诺德夫人一家不计任何代价。自己小声阅读第3小节,、伯诺德夫人一家遇到了怎样的危机?伯诺德夫人又是如何与敌人周旋的呢?

  3、交流遇到了怎样的危机。这意味着什么?(出示相关的句子)、4、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5、是的,孩子们都吓坏了,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可怕的危机。

  6、勃诺德夫人是这样与敌人周旋的呢?(指名说,出示相关语段。)、(1)出示:“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追问:假如你伯诺德夫人,你会以什么样的语气说这句话,重点强调哪个词?为什么?

  A“亮”

  B“这盏灯”、C“瞧”、D“先生们”

  (2)再仔细朗读这段话,看还有哪些词语能读出伯诺德夫人的镇静,机智?

  (3)短短的一句话,让你认识了一位什么样的伯诺德夫人呢?

  (机智、勇敢、果断、镇定、临危不惧、爱国??)

  7、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七、小结:

  伯诺德夫人和她的孩子们能够化险为夷吗?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扩展3)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3篇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一、感悟全文:

  1、读课题:《半截蜡烛》。预习了课文,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2、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

  (1)教师相机板书:一吹二端、外静内急

  (2)“外静内急”

  “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导:“秘密就会暴露”,这是一份绝密的情报,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法国的战局;“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这是一个情报的中转站,一旦破坏,来送情报的、来取情报的,会牺牲多少法国人啊!要知道,德国鬼子比当年的日本鬼子还要凶残百倍,他们*如麻。总之“万一”之下,后果不堪设想。同学们,情况——万分危急。]

  3、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

  1、你最佩服谁?还有哪些同学佩服(伯诺德夫人、杰奎琳、杰克)?你们觉得这家人怎么样?

  2、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

  3、师要追问、生疑。引导孩子再读。

  4、小结:听了同学讲的,老师也想讲一讲我的想法,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那种爱国的精神,那种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镇静确实令人敬佩,同学都讲得十分精彩。不过徐老师想提醒大家一句,伯诺德夫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是她,第一个意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是她,在两个孩子吓得脸色苍白的情况下能急中生智,想出了换灯“吹”蜡烛的办法;也正是她,稳定了两个孩子的情绪,使杰克和杰奎琳能在要紧关头想出两个“端”的办法。

  二、续编故事: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2、出现两一种情况,被中尉发现;没有。辩论。

  3、如果被发现会出现什么情景?如果没有被发现又会出现什么情景?

  4、交流、补充、点拨。

  5、总结: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三、作业:

  1、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2、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比一比谁问的问题最有价值。

  附:

  1、介绍二次大战:

  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全球60%的国家参战)、伤亡最重(5000万死亡)、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2、介绍《马赛曲》

  “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祖国鲜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民!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

  丹阳市实验小学

  徐留军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握母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培育孩子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点的强烈关注和准确把握。因此不管东南西北风,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两点不放松。

  一、深入解读:凭借文本,悟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因为是语文,因为是母语,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点。像《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

  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就应该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确与敌人周旋的办法“这两块的处理上,只是想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教师引导孩子关注“外紧内急”,旨在为孩子个性化体验人物渲染万分危急的斗争背景。基于此,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当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读写结合:依托文本,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语文,语文,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其实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导今后的课程教学。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遗憾的是,时间的分配上还是显得仓促。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2

  设计思路: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机智勇敢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的故事。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所以在教学本篇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从容镇定的动作、神态、语言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描写,朗读体会母子三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针对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我将把本篇课文按以下思路展开:

  1、围绕课题设问,引起学生阅读求知的欲望;

  2、抓住“半截蜡烛”这个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

  4、通过演课本剧这个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5、拓展延伸。

  设计理念:

  语文提倡简简单单的教学,其实教材的课后练习已经教给我们这篇课文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以朗读为主,由扶到放,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对文本的理解和依托文本的语言训练,让学生感受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面对敌人时的从容、镇定、机智和勇敢以及紧张的激烈的心理活动,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资料,准备两支半截蜡烛用于课本剧的表演。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设问,激发学生阅读求知的欲望

  1、板书课题

  (1)、同学们看过蜡烛吗?什么样的是半截蜡烛呢?(已经用过的、点燃后剩下的)

  (2)、看到这篇课文的文题《半截蜡烛》,你心中有没有什么疑问

  呢?

  2、学生提问,老师相机小结。

  3、这篇课文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生在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里的故事。

  4、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播放二战背景视频。

  这“半截蜡烛”中隐藏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依据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2、让学生说一说朗读的感知和收获,相机解决课前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让学生按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品格

  (一)、在朗读中感悟事情的起因

  学生朗读课文

  一、二自然段,抓住“绝密”和“绝妙”两个词来感悟“半截蜡烛”的重要性和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勇敢。

  1、问: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引导学生说出“绝密”,理解词语意思。在学生理解“绝密”的基础上,再去换位思考;

  2、如果你是伯诺德夫人,你将如何收藏这半截蜡烛?(学生在换位思考中体会半截蜡烛的重要性)

  3、伯诺德夫人的主意“绝妙”在哪儿?(体会她的机智过人)

  (二)、朗读感悟事情的发展(学习第一场戏)

  1、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

  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表现了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1)分别找出表现伯诺德夫人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对这些词语表现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想法。

  (2)出示:“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指导学生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从容。

  3、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有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文中提示我们要注意他们的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

  一、二自然段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扶的过程)

  三、在自主学习中感悟故事的高潮和结局(由扶到放)

  1、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感悟,对课文的前一部分内容作了分析解读并成功地完成了课文前一部分的学习,能总结一下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吗?(读—想—读)

  2、学生用刚才的方法自主解读

  二、三场戏。(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

  3、学生自学,提醒学生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认识机智勇敢的杰克和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4、交流

  (1)、杰克的表现,关键读好哪个地方(真冷)?指导朗读,指名演读。

  (2)、杰奎琳的表现,她的机智、勇敢你认为关键是读好哪个地方?(重点提示:“娇声”理解)读一读。

  指名用“娇声”对文中的德军说话。

  四、课本剧表演,加深理解

  选择文中一两个片段,对片段所描述的场景,围绕“机智勇敢”、“沉着镇定”的性格特征展开合理想象,进行课本剧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二战结束后,为了表彰伯诺德夫人一家,法国*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发表一段感言,如果是你来授勋,你会说些什么呢?同学们自己想一想,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围绕三个主人公描写了几个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对于本课的教学,我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对不同的斗争场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诵读课文为依托,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去领悟课文内涵。

  开始,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明确了半截蜡烛的重要性,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定。“想办法跟敌人周旋”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

  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

  当教学到“德国军官从杰克的手中夺过蜡烛”的时候,我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也在场,你觉得情势是怎样的?你会怎么做?让学生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那想动蜡烛又不敢动、不能动,却又不得不动的情况下的紧张和机智,引领学生真正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和人物的个性特征。

  最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又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再现了“智斗”的场景,让学生对人物的认识有更进一步的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表演,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张扬。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3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过程:

  一、设境引入,激*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练说:(藏有绝密情报的、关系伯诺德夫人一家生命的……)

  2、小结过渡:并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关系法国的命运,正是因为这样,一天晚上,伯诺德夫人一家度过了一个紧张的夜晚。

  二、初步感受课文。

  1、你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为什么?(扣人心弦、惊心动魄)

  2、如果你当导演拍这个故事,镜头最多的是什么?闭上眼睛想一想?

  师小结: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的意图是一致的,想一想是什么?(渲染紧张的气氛)

  3、是啊,这个故事读着读着,不觉让人感到紧张。自读课文,看看故事了发展到哪些地方,让你特别紧张?

  交流板书:点燃蜡烛重新点燃夺回蜡烛

  4、故事就是这样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在故事中伯诺德一家三口又是怎样化解危机的?

  三、精读重点段落

  1.自读课文3-7节,划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句子,读读想想,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简要写写感想。

  2.学生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处(一个人物)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深入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灭。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从“急忙”你看出什么?她担心什么?(情报暴露、孩子的命运、国家的命运)

  你觉得伯诺德夫人怎样?(机智)

  指导朗读。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还有什么地方也表现了她的机智?“轻轻”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不露声色、不引起注意、镇定)板书:轻轻吹熄

  指名朗读。

  过渡: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1)大儿子杰克的表现

  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从“慢慢地”你体会到什么?指名朗读。板书:端起烛台

  出示: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蜡烛已被夺回,搬木柴已经没有必要,他为什么还要搬?体会“从容”。

  此时的从容是面对什么的从容(死亡)。点击课件,示燃烧的蜡烛,此时的男孩会想什么,等什么?

  师述:世界上没有什么时候事比等待死亡更可怕的,而这个小男孩却在镇定地等待着。

  指导朗读:“在斗争的最后时刻……正盯着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过渡: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于是,谁又站了起来?

  (2)小女儿杰奎琳的表现

  指名分角色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评价朗读。

  这个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她说的话。读出杰奎琳的机智勇敢。

  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的心情怎样?(如释重负)你想说什么?

  师述:此时此刻,这半截蜡烛仿佛是颗定时炸弹,是小女孩子却非常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这是一场紧张激烈却没有硝烟的战争。板书:端起烛台

  四、总结回顾,延伸拓展

  1、看板书,总结课文。补充板书:挺身而出千钧一发

  2、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机智、勇敢、镇定,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

  3、再读第一自然段,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爱国)

  五、小组合作编课本剧来演一演。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扩展4)

——半截蜡烛的教学设计3篇

半截蜡烛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绝密”“绝妙”“厄运”等词。

  3、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清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cai课件。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图片、音像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内容。

  2、教学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使命,并理解伯诺德夫人藏绝密情报的绝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为祖国、为和*而舍生忘死的精神。

  3、通过品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学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体会他们的机智勇敢。

  [课前交流]

  一、了解战争。

  1、交流:同学们,战争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史。你能说说你对战争的看法吗?

  3、小结:战争是残酷的。因为战争,许多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甚至家破人亡;因为战争,才有了一幕幕的`尸横遍野……

  二、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交流: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吗?

  3、小结: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破坏性最强、伤亡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武装战争。1940年5月,纳粹只用短短的三个星期就闪电般地占领了法国。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法国这块国土上。

  三、了解法国人民的民族*战争。

  1、面对着“国破山河碎”,面对着凶残的*刽子手,法国人民把艰苦卓绝的民族*战争转入地下。不管环境多么恐怖,道路多么遥远,斗争多么艰难,他们,都不曾放弃!在沦陷区,他们秘密传递情报,出其不意地打击强盗。不断遭受游击队打击的德国强盗,变本加厉地展开了血腥的镇压与杀戮,他们采用地毯式搜捕

  2、严密排查情报人员;他们高喊着“宁可错杀一万也不漏过一个”的强盗论调,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鲜血,染红了法国的大地;枪声,遮掩了法国的天空……法国,笼罩着死一般的沉寂。但是,在这死寂的背后,不屈的暗流涌动着,就连一向柔弱的妇女和孩子,也带着满腔的仇恨投入了敌后的情报传递。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曲震撼人心、大智大勇的壮歌!

半截蜡烛的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课时安排】

  1课时课。

  【前准备课】

  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师语: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故事内容:

  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3、指名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1、预设一:认为伯诺德大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

  (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再演一次。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评价。

  2、预设二:杰克也有贡献。

  (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

  师: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3、预设三:认为杰奎琳的贡献最大。

  (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的。而且她很勇敢,很聪明。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机智。)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师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电脑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三、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默读思考。

  同桌同学交流着法。

  全班交流。

  (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

  四、作业

  1、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

  2、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3、阅读其他剧本,感悟人物语言。

半截蜡烛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绝密”“绝妙”“厄运”等词。

  3、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清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cai课件。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图片、音像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内容。

  2、教学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使命,并理解伯诺德夫人藏绝密情报的绝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为祖国、为和*而舍生忘死的精神。

  3、通过品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学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体会他们的机智勇敢。

  [课前交流]

  一、了解战争。

  1、交流:同学们,战争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史。你能说说你对战争的看法吗?

  3、小结:战争是残酷的。因为战争,许多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甚至家破人亡;因为战争,才有了一幕幕的`尸横遍野……

  二、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交流: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吗?

  3、小结: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破坏性最强、伤亡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武装战争。1940年5月,纳粹只用短短的三个星期就闪电般地占领了法国。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法国这块国土上。

  三、了解法国人民的民族*战争。

  1、面对着“国破山河碎”,面对着凶残的*刽子手,法国人民把艰苦卓绝的民族*战争转入地下。不管环境多么恐怖,道路多么遥远,斗争多么艰难,他们,都不曾放弃!在沦陷区,他们秘密传递情报,出其不意地打击强盗。不断遭受游击队打击的德国强盗,变本加厉地展开了血腥的镇压与杀戮,他们采用地毯式搜捕

  2、严密排查情报人员;他们高喊着“宁可错杀一万也不漏过一个”的强盗论调,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鲜血,染红了法国的大地;枪声,遮掩了法国的天空……法国,笼罩着死一般的沉寂。但是,在这死寂的背后,不屈的暗流涌动着,就连一向柔弱的妇女和孩子,也带着满腔的仇恨投入了敌后的情报传递。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曲震撼人心、大智大勇的壮歌!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扩展5)

——《半截蜡烛》说课稿范文10篇

《半截蜡烛》说课稿范文1

  说课稿,是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二者融为一体的教与学方案,使用教学案教学,可以促进课堂上师生的良好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半截蜡烛》说课稿范文2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半截蜡烛》。《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是围绕“正义必胜”这个主题而安排的。《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故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课文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在本科的教学中,应当认真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夫人一家从容镇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单独阅读理解能力。教学本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从课文描写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中体会人物的品质。考虑到学生的水*定会参差不齐,为了让全体学生能借助文本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以及感受从文字中流露出的思想。受到情感熏陶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依据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拯救这场灾难的。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镇定、勇敢和机智。学习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半截蜡烛》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学明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所以我才用了“学-议-练”的教学模式。所谓学就是自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议也就是质疑问难,并尽可能的自己解决问题;而练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会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议议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对于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从小了解善恶,了解历史。适当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所以在上课伊始,我会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描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重、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二):复习旧识,温故知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半截蜡烛在本文中的作用,我会先让学生回想上节课所学对着半截蜡烛进行分析,领会这半截蜡烛的特别之处,以及了解课文为何会以半截蜡烛作为叙事主线。同时对课文也有了整体把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自由读3-7自然段。因为阅读是自我探究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为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根据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将“抓住文章中心线索”的学习与对课文的学习多次紧密的结合起来,自己观察为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让他们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半截蜡烛会成为全家的关注焦点?”这样使学生既有了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兴趣。第三、四、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深刻内涵,并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勇敢、沉着和机智。首先引导学生感受当时其概况的紧急和气氛的紧张。

  (四)合作探究。重点分析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一家人是怎样拯救这场灾难的。这一设计的意图是满足学生急于知道故事结局的好奇心,让每个学生课堂上都有独立思维的空间,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每位学生都会为了问题有目的的学习。

  (2)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动作,体会人物的心理,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最喜欢谁?这主要是本着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朗读感悟,画重点词句,讨论交流体会,教师适时点拨的学习方式,多渠道接受信息。此外,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同时又由于个体对事物的欣赏和理解不同,所以容易引发不同见解的碰撞与融合,我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最佩服的人是谁?为什么会佩服他?就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课文细微之处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从而跟你更好的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智。

  (五)情感升华,自主交流

  首先小结全文,说明本文只是法国人民对抗德国侵略的一个缩影。在对人物进行分析之后,学生的观点肯恩那个会有所改变,此时重提上一阶段的问题“你最佩服谁?”学生可能会有另外的回答以及更升入的深析。并且让他们当着全班同学面前将自己的想法、见解说出来,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对于作业布置,我让他们试着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的形式,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试着演一演。这主要是旨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六)板书:

  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沉着、机智

  杰克 镇定、勇敢

  杰奎琳勇敢、机智

  这一板书旨在体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拯救半截蜡烛中体现出的品质。

《半截蜡烛》说课稿范文3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装有情报)

  2、是呀!正是这与众不同的半截蜡烛,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惊心动魄的战斗。请同学浏览课文3-7自然段,完成这道填空:

  (在这场战斗中,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军的周旋真可谓是 呀!)

  指名答:相机板书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说说伯诺德夫人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下面,我们来默读课文(出示课件)用曲线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心理活动,用直线画出描写她动作神情。

  (1)学习读画

  (2)交流:

  师:当德军点燃蜡烛后,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呢?

  1、指名读:怎样才能把这段话读好呢?我们来看看此时伯诺德夫人的内心想法。

  2、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体会?带着这样的体会,你再读读。

  点出重点词 指名读,还有谁来试试

  师:是呀!这小小的半截蜡烛关系着一家三口的性命,更重要的是与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大家一起感受一下吧!

  3、带着这样的心理感受,我们再回过来读读刚才画出的那句,指名读,现在你从伯诺德夫人的言行中又体会到什么呢?(镇定机智、从容不迫)

  抓住哪些词读好?(急忙,轻轻)

  (3)引读过渡: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此时大儿子杰克再也坐不住了,他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

  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方法学习第5自然段

  出示学法指名读:自由读(知情节)

  默读(划句子)

  品读(说体会)

  师:我们在自学时把体会写在句子旁边。

  (二)第五自然段

  1、学习自学

  2、交流:

  1)你划的什么句子,读给我们听听

  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里顿时暗了许多。

  指名读。你体会到什么?(带着体会读)

  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好吗?还有谁想跟他比比的?指名读

  师评:你读得真好!好像杰克一样,内心紧张外表镇定!

  2、你还划出哪些句子?出示: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指名读:从这句你又感受到什么?感受这么深刻,你定会读好的,多么深刻的感受啊!你学得真不错!让我们再次聆听你的朗读,分享你朗读的感受。

  坐待什么?(机会、厄运)联系上下文,说说即将到来的厄运是什么呢?指名说

  出示、引读: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面对即将到来的厄运小男孩是如此从容 如此镇定,真让人佩服呀!谁再读读这一句?

  3、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气氛的紧张?

  烛焰摇,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师叙述:是呀!时间每过去一秒,危险就增大一分,空气中弥漫一股火药味,从微弱的烛光中我们感受到危险迫在眉睫,此时的蜡烛就像是屋子里的一颗定时炸弹。

  谁通过朗读紧张的气氛读出来。

  评价:读得真好,仿佛把我们带入那种情境中去了。

  大儿子杰克与德军的周旋真是惊心动魄呀!让我们再来细细地体会一番吧,你再来读读,过渡:我们似乎听到了伯诺德夫人砰砰的心跳声,这时候小女儿杰奎琳用她的聪明才智保住这半截蜡烛,保住了情报化验为夷,请同学自由读读6。

  4、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同桌上先练练

  5、指名分角色

  6、评价“娇声”

  (娇声读好了有什么作用?)

  三、小结:

  多么了不起的一个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在这场战斗中凭着他们的镇定与机智最终战胜了敌人真让人敬佩。

  四、作业

《半截蜡烛》说课稿范文4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率,绿线中的3个生率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怕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怕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宇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第一段,理解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率新词

  l.自读课文,要求:(l)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划出生字新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率新词。

  Zho DU6 WO XI

  蜡烛伯诺德夫人屋里熄灭

  zdo占dThg kuilfn

  遭到厄运盯着杰奎琳

  行Xin y全

  楼梯灯芯摇曳

  (2)指读、正音后齐读。

  (3)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通过读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附对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

  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提供句式:当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

  2.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l~2节):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第3节):写一名德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节):写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怕一7节):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紧急关头,借口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后,字词质疑。

  区别理解绝密、绝妙两词。

  2.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3.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方法来收藏,她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儿?

  指导朗读第2节第3句,并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办法巧妙。)

  4.齐读第一段。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率表,注意每个生率的笔画与结构。

  2.重点指导厄与遭两字。

  3.钢笔描红、临写。

  4.反馈。

  六、作业练习

  1.抄写生率新调。

  2.读课文。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ydo y0 mXml6 mbo6 m1

  ()()()()

  qidng d6o叁you wei ru6 zh怠n ding

  ()()()()

  didn r6n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围绕题目半截蜡烛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第一教时,就要求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概括得是比较全面的。第二教时,复习主要内容,体现从整体入手。发问,紧扣题目。)

  过渡:同学们,让我们看看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绝密情报的呢?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3节。

  (1)自读。想一想:德国军官突然闯进伯诺德夫人家,一个中尉无意中点燃蜡烛。(板书:点燃。)一旦绝密情报暴露,后果不堪设想。这时,伯诺德夫人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提问交流。(板书:吹熄。)追问:为什么两个孩子脸色苍白?

  (3)指名朗读,注意读好描写伯诺德夫人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的词句。

  (4)小结。伯诺德夫人面对这样的危机,巧妙地与德军周旋,保住了蜡烛。

  2、讲读第4 5节。

  过渡: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板书: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危机有没有过去呢?

  (1)指名朗读,思考上面的问题。

  (2)提问交流。(板书:端走,夺回。)追问:杰克是个了不起的孩子,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3)画出描写杰克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自由朗读。

  (4)交流。

  (5)进一步提问:伯诺德夫人此时心情怎样?

  齐读第5节最后两句话,让学生体会高度紧张的气氛。

  3、讲读第6 7节。

  过渡: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巧妙化解了危机。

  (1)指名朗读。

  (2)啊!多危险呀!杰奎琳把半截蜡烛拿上了楼。(板书:拿上楼。)我们要为杰奎琳喝彩!我们应该赞颂她什么呢?

  (3)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描写杰奎琳说话语气和样子的句子,领悟她的机智。)

  (4)指导朗读。

  (这一部分的教学,采用顺教的思路,是对的。这样有利于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情境中去。引导学生阅读每一部分的内容,所设计问题的角度有变化。)

  三、总结课文。

  1、总结性提问。

  (1)伯诺德夫人的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为什么能在关键时刻很镇定地与德军周旋呢?

  (2)伯诺德夫人一家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战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和精神呢?

  2、写作方法提示。

  (1)课文为什么要以半截蜡烛为题目?

  (2)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细致地描写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的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活动?

  (总结,分别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课文。这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四、作业。

  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

  (能否设计书面的作业?一般要有口头和书面两方面的作业,当然要注意分量。)

《半截蜡烛》说课稿范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

  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

  课文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

  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

  音:蜡烛 许诺 遭到 盯住 琳琅满目 楼梯 摇曳 强盗 秘密 厄运。

  厄运:厄,困苦,灾难。困苦的遭遇。

  厉声:声音严厉 从容:不慌不忙

  摇曳:摇荡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

《半截蜡烛》说课稿范文6

  设计理念:

  学生的语文学习要具有语文的“滋味”,教学中必须咬文嚼字。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必须要让学生走进文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与文字“亲密”接触,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巧妙,让学生进行角色转变:从学习者转变成为课堂的主人,文本的知音,教师的朋友。

  设计特色:

  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在争辩中放飞自己的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参与导演剧本,深入体会“急忙”、“轻轻地”、“慢慢”、“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4、思索编者选入这篇课文到教材中的意图。

  教学重点:

  1、 弄懂课文内容,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生字词。

  2、 转变角色,以导演的角色文本,咬文嚼字,体会人物品质。

  3、 在争辩中,培养学生在处理文字中“瞻前顾后”的能力,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清晰明确的思维。

  教学难点:

  教学中教师密切关注学情的变化,适时恰当地把握好课堂中学生生成的课堂资源利用。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学习字词

  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

  2、介绍作品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等*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大约九千万士兵和*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最后以*、英国、法国、美国、苏联等反*同盟军获胜,德、意、日等*国家失败而结束。本文故事发生在德国占领法国期间。

  3、教师继续板书:

  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插问:你知道法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夫人吗?(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4、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5、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绝妙”、 “危机”、 “厄运”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6、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1)绝妙:伯瑙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

  教师点拨:“绝妙”是万无一失的意思吗?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2)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教师点拨:

  用上“一旦意味着 意味着意味着 。”说话。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3)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

  教师点拨: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板块二:复述故事

  1、请学生结合老师要求,自己练习复述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点燃——吹熄——点燃——端起——夺回—端上楼。(设计图文并茂的板书)

  3、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敌我双方围绕“半截蜡烛”展开了扣人心弦的斗争。让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个故事。

  这是一个( )的故事!

  板块三:学做导演

  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安排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雅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

  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

  3、组织学生交流:

  (1)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急忙”、“轻轻地”以及人物语言一突出哪个字或词?并且要说明理由!(扣住人物语言中瞧、这盏、亮等词体会意义,感受导演们扣住不同词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杰克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慢慢”、“从容”和人物语言。思考为什么关注这些!

  (3)杰奎琳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娇声”、“镇定”、“道声晚安”以及语言和说话的对象。

  板块四:思索胜利的原因

  1、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半截蜡烛》说课稿范文7

  一、 抓住重点,感悟形象

  1. 快速浏览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这半截蜡烛特殊在什么地方,要求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绝密”“绝妙”。

  2. 伯诺德夫人这个“绝妙”的方法是否就万无一失呢?如果半截蜡烛保不住,结果会如何呢?读第3自然段。

  3. 投影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讨论:如果蜡烛出现意外,一家三口人可能会怎么做?(多元解答)

  【设计意图】阅读要善于取舍,先昭示后果的严重性,便于学生理解后面一家三口为什么要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蜡烛,促使学生尽快“入境”。

  4. 感知伯诺德夫人

  (1) (投影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你从伯诺德夫人的言行中感悟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感悟到的。

  (2) 圈出伯诺德夫人说的话,你认为这句话中应该强调哪个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3) 请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此举意在使学生读出内心真实的感受,让朗读体现出个性。

  (4) 蜡烛熄灭了,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危机真的过去了吗?讨论:“似乎”是什么意思?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替换?

  (5) 句子比较:“一场危机过去了。”能否用这句话替代课文中的原句,为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需要通过感悟,更需要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来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从而感受文字运用的恰当、精准。

  5. 感知大儿子杰克

  (1) 可一家人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德军中尉又点燃了蜡烛,大家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此时,大儿子杰克站了起来,他是怎么做的呢?

  (2) (投影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你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得到这种感受的?

  (3) 杰克端走蜡烛的理由已经被否决,他还需要不需要搬回木柴生火,为什么?(引发争辩)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并交流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手段,能让人人动口、动手、动脑表达真情实感。抛出一个争辩的话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争辩中擦出火花,改变阅读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局面。

  (4) 母亲与儿子的努力都失败了。他们坐待着,他们在等待什么?此时此刻,一家人的心情又如何呢?

  6. 感知小女儿杰奎琳

  (1) (投影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这里的“似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2) 难道一家三口就这样坐以待毙吗?请快速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悟。

  (3) 指名读课文第6自然段。你认为应该突出什么?为什么?“娇声”是否可以去掉?“道过晚安”是否有必要?“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能否改成“我要拿一盏灯上楼睡觉。”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句式,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从而体悟语言的奇妙,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 回归整体,深化感知

  1. 是什么支撑着一家三口这样与敌人周旋的呢?

  2. 在这场生死斗争中,一家三口是那么机智和勇敢,但这种勇敢机智又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模仿中央电视台“2008感动*人物颁奖晚会”为他颁发“勇敢机智奖”,并请你写一段“颁奖词”。

  【设计意图】阅读必须“读进去,走出来”,就是要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苏教版小语教材提供了“长线结合”和“短线结合”的两种方式。课堂教学中亦可采用“短线结合”。

《半截蜡烛》说课稿范文8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危急时紧张可怕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导入

  1、 幻灯出示一组关于二战场面的图片。 说一说,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简介二战。(幻灯出示) 今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二战时的法国,聚焦在法国一户普通的家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半截蜡烛》(板书课题)

  二、 导读达标

  1、 集体读课题,思考: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这绝妙的方法就万无一失吗?它有什么隐患?

  2、 生交流。(幻灯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3、 指导朗读。

  ⑴、 蜡烛一但燃烧到金属管处,秘密情报将会暴露,这是多么可怕地事情啊!谁愿意读出这可怕的后果。(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可怕地后果。)

  ⑵、 师引读:

  这是伯诺德夫人藏蜡烛时对孩子们说的话(生读:万一---------结束。)

  这是伯诺德夫人看着蜡烛一点一点的燃烧,内心万分着急时的想法(生读:万一---------结束。)

  这关系着情报站的存亡,关系着情报站的安危,关系着一家活生生的三条人命,甚至关系着整个法国的安危(生读:万一---------结束。)

  ⑶ 所以这半截蜡烛是万万不能点燃的。但事实上,这半截蜡烛却被点燃了两次,每点燃一次,就说明火焰离情报更近一步,每点燃一次,也就意味着危险更进一步。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惊心动魄的战斗,便围绕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

  三、 精读感悟

  1、 (幻灯出示)⑴:默读3----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划出有关的语句(注意动作、语言、神态等),认真读一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⑵、小组交流读书收获。

  2、 学生自读自悟并小组内交流。

  3、 集体交流,师适时点拨。

  重点围绕以下内容点拨:

  ⑴、 从伯诺德夫人“急忙”取,“轻轻”吹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 想一想,应该怎样读伯诺德夫人的语言(幻灯出示)“瞧,先生们,这盏灯更亮些。”指导学生朗读并说明理由。

  ⑶、 伯诺德夫人用一盏油灯暂时化解了危急,说一说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⑷、 杰克为什么要搬柴生火?他没有端走蜡烛,为什么还从容的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杰克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 有感情的朗读4—6自然段,体会伯诺德夫人和杰克在危急时刻的机智勇敢和沉着镇定。

  5、 朗读感悟紧张的气氛。

  ⑴师配乐朗读(配以分针走动的声音):蜡烛在继续燃烧,(幻灯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⑵师引读,感悟情况的危急及紧张的气氛。

  此时是多么可怕啊,------------------。(烛焰摇曳,------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伯诺德夫人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整个空气都凝固了,伯诺德夫人的呼吸都紧张了,-------------。(她似乎------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6、 是呀,不仅仅是蜡烛越烧越短,更重要的是情报站越来越危险,她们一家人随时都可能被凶残的德军杀掉。这样危急的情景,你想用那些成语来形容?

  7、 是呀,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小女儿杰奎琳请求德国军人,让她带着蜡烛上楼睡觉。她成功了。我们悬着的心也放下了,(幻灯出示)为什么杰奎琳会成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

  ⑴、学生读---品---议。

  ⑵、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⑶、说一说杰奎琳是怎样的一个小女孩?

  ⑷、朗读体会杰奎琳的聪明机智以及从容镇定。

  8、 课堂小练笔:(幻灯出示)

  当杰奎琳端着蜡烛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此时此刻,屋子里的人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任选一人物,写出他或她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

  四、 总结升华。

  1、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学生看着板书叙述)

  2、 她们一家人在危难之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镇定来源于什么?

  3、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们一家人正是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才与德军斗智斗勇,巧妙周旋,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她们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4、 你会把你积累的哪些爱国名言送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你会把那句爱国名言送给自己?

  5、 欣赏歌曲《Tell me why 》

  五、 拓展练习

  出示短文《一罐水》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

  2、 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军上尉倒了一杯水要西班牙妇女喝时,妇女是怎么做的?她可能会想什么?

  3、 法军上尉倒了一杯水要小女孩喝时,母亲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她举动与要自己喝水时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4、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六、 作业

  1、 续写半截蜡烛,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半截蜡烛》说课稿范文9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粉嘟嘟、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例行检查、若无其事、了如指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一、初读课文知大意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

  2. 理解生词: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凝视:聚精会神地看。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

  3.写出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课文

  1.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说说剧本有什么特点。

  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2.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要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来说说

  带同学有感情的朗读有关的语句。

  ① 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代价守住它,懂吗?

  ②又把那个快要烧到金属管的蜡烛点燃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3.选取片断分角色演一演。

  注意分好角色后找到自己的语言,记下来,想象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再演出来,注意配上动作神态进行表演。先组内试演,再全班展示。

  4.讨论一下剧本和一般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课后反思 :

  阅读本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此视野观照下,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应是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应以保证阅读实践时间为前提,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原则,以让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究、自我评价为实施策略,从而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中,教师就应鼓励学生这种源自内心体验的理解,成为真正的读者。

《半截蜡烛》说课稿范文10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导语: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2)指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1、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2、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3、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4、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1)预设一:认为伯诺德大人贡献最大。(因为当她看到德军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

  再演一次。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评价。

  (2)预设二:杰克也有贡献。(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

  师: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3)预设三:认为杰奎琳的贡献最大。(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的。而且她很勇敢,很聪明。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机智。)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扩展6)

——《半截蜡烛》读后感10篇

《半截蜡烛》读后感1

  开学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与老师一起领略了气势磅礴的长江、景象独特的烟台的海、变化多端的双龙洞……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半截蜡烛》这篇课文。

  初读课文,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感触,但随着课文讲解的深入,我开始喜欢上了这篇课文。文中的伯诺德夫人能在德军搜查之前想到将情报藏于半截蜡烛之内,这让我不得不佩服她的智慧;杰克在计划失败之后,并没有露出沮丧的神情,而是搬回了一捆木柴,默默地坐待着,让我觉得他的心思缜密,考虑问题的周到;杰奎琳能在危险面前急中生智,取回了蜡烛而不让德军发现端倪,这真让我很钦佩……

  在老师的安排下,我饰演了课本剧中的伯诺德夫人,这也让我有机会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排演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伯诺德夫人的内心并不像看起来的那么*静,而是十分紧张的,她也在害伯与担忧着,只不过是由于怕德军发现端倪,从而隐藏了自已的情绪。

  学完了课文,我进行了反思。为什么杰克与杰奎琳这两个孩子能在危险面前临危不惧,考虑问题那么周到,而如今的我们却不可以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现在的我们有了依赖性。在危险面前、困难面前,总想着去依靠谁,却从来没有自己去认真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在危险面前惊慌失措,不能做到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与文中的杰克与杰奎琳相比,我们相差甚远啊!

  “好书不厌百回读。”我想:这样的好课文,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书的世界,阅读吧!

《半截蜡烛》读后感2

  这几天,我学了一篇课文《半截蜡烛》。

  文章的主要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他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全家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他们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内。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大儿子杰克以搬柴为借口把蜡烛内的情报换掉,可这时,一个德国军官一下夺过蜡烛,大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第一个计划失败了。眼看情报就快被发现了,这时,小女儿杰奎琳灵机一动,娇声地对德国人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那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哎呀,多危险呀!就这样,情报脱险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今天,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安宁的时代。但是,我们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别的问题,这也需要我们动脑筋,想办法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收到的启发,你有什么想法?

《半截蜡烛》读后感3

  曾经读过历史,我知道了在1939年—1945年期间,发生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民伤亡,几千万的人民流离失所,德国侵略法国的行为是极其凶恶的,绞尽脑汁的虐杀手段,这是人类历史空前惨绝人性的一页。今天,我偶然间看到了二战期间发生在法国的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半截蜡烛》,读完之后,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半截蜡烛》这篇文章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在危急关头的状况下,母子三人冷静地周旋于三个德寇之间,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故事,最终使情况转危为安,成功地保护了情报的故事。对于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的冷静、机智、勇敢,我发自内心的感到敬佩,在危难当头,如果是一般人,肯定要手脚大乱、乱了分寸,但是她们母子三人还能如此镇静,表现出如此机智的行为与敌人巧妙周旋,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这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绝境的时候,万万不可慌张,一定要心*气和,只有镇定下来才可以*静自己的心情想出好的办法去战胜它、解决它;逃避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

  《半截蜡烛》这个故事反映了法国人民为保卫自己的祖国,驱逐侵略者所进行的艰苦斗争和他们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在文中,伯诺德说过,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即使是献出自己的生命。读到这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爱国如此,哪怕不要自己的生命,也要保住情报。国家需要的不正是这些具有爱国精神的人吗?他们为了祖国统一把自己的生命当作了抵押,这种精神不是更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的革命先烈们,其中有**、有**,还有好多好多为我们的伟大*抛头颅、献鲜血的革命先烈们,没有他们的爱国甚于自己的生命的伟大精神,又怎么会有我们现在的和*年代呢?是呀,爱国之心人人都应该有之,只是现在生活好了,人民安居乐业,我们又怎么能忘记先辈们的奋不顾身呢?《半载蜡烛》提醒了我们不能忘记爱国、为国献身的革命先烈们,更要好好地爱我们的伟大祖国,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更富强!

《半截蜡烛》读后感4

  昨天,我们学完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我感受颇深.这篇课文讲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保护秘密情报的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他们一家三口为了把德军赶出自己的国家,都加入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伯诺德夫人把一支藏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之内。一天,他们家闯进了三个德军,一个德军顺手把窗台上的蜡烛点燃,但是他们不知道,情报就藏在哪半截蜡烛之内,于是,伯诺德夫人和他的大儿子杰克三番五次的想把蜡烛拿走,但是最终都没有成功,正当天无绝人之路时,她的小女儿杰奎琳利用自己的娇气把蜡烛拿走了……。

  读完这篇课文,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杰奎琳,在非常时期做出了非常的举动,是她救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是她保护了情报,是她救了用自己的行动捍卫祖国的尊严。

《半截蜡烛》读后感5

  《半截蜡烛》讲述的是在的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伯诺德夫人便和她的两个孩子冒着生命的危险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读了文章后,我知道了法国人民非常爱护自己的祖国。眼看秘密即将暴露他们并没有等死,他们与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地进行了周旋,不惜生命的危险,保护了秘密情报。歌颂了母亲、儿子、女儿机智、沉着冷静的精神。其中,母亲、儿子试图想把藏有秘密情报的蜡烛拿走,但是都无济于事。最令我佩服的是小女奎啉,眼看蜡烛就快烧到金属管,在这十万火急的情况下,杰奎琳勇敢地挺身而出,她镇定自若地里用自己的美妙和乖巧,化险为安,避免了情报站的摧毁。

  文章让我知道了遇到了危险时不能慌张,应该在最短的时间里想出最好的办法,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

《半截蜡烛》读后感6

  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是伯诺德夫人要保护一个党的秘密,她就把那一个党的秘密封在了“半截蜡烛”之内。

  然后,就有三个德国佬来了,一个是少校还有两个中尉,伯诺德夫人看到了就想把那个半截蜡烛给拿走,就说:“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一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可是这三个德国佬不同意,说多只蜡烛也好嘛。然后,杰克就说:“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来生个火吧。”

  可是这三个德国人还是不同意,最后最小的女儿故意打了一个哈欠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最后,那三个德国佬终于同意了。

  我认为在这篇文章中杰奎琳做得很好,她在妈妈哥哥报情报,失败后挺身而出,保全了情报。如果是我们,我们肯定不会如此地机智,勇敢。是长期的斗争使她变得如此机智勇敢。

  白娜的夫人是用一盏油灯换取了一点时间,杰克想用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蜡烛,但是没有成功。他俩是用冷静的态度来面对,如果不用冷静的态度,敌人一定会发觉的。

  在生活中我们要对待事物,灾难先采用冷静的头脑,机智的思维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去玩回来买了一大堆东西,我还骑着自行车,好多袋子勒的我们手疼,姐姐先把东西分三类:两大袋重的,一袋轻的重的挂在自行车不会感到重,轻的姐姐拎,一举两得,又可以再买了。

  做事,我们要学习杰奎琳,要冷静的头脑,机智的思维那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半截蜡烛》读后感7

  人生像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轮船,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我认为:有困难,要勇敢去面对。我们学了<<半截蜡烛>>这篇文章,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女儿杰奎琳,她聪明、机警、镇定,尤其是勇敢。面对凶残的敌人,妈妈和哥哥的努力都失败了。一般人甚至是大人都不敢再有行动,可小女儿杰奎琳却突然娇声地对德国人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盏灯上楼睡觉吗?”她凭着自己的勇敢救了妈妈、哥哥和自己的生命。我没有杰奎琳那么伟大,但我自认为我还是个勇敢的男孩子。

  一次,奶奶家飞进了一只蝙蝠,那丑陋的模样吓得姐姐尖叫着躲了起来,我也有些害怕,但还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与蝙蝠来一场大战,保护姐姐。这家伙在空中转圈,一会儿飞到这,一会儿飞到那,好像不把我放眼里。可恶的东西!我拿来我的玩具枪,对它连发三枪可一发没中,还差点打到了灯泡,好险呀!它在我头顶上转着圈,好像在嘲笑我。我急中生智,对着它转圈的路线开了两枪。它好像懂我的心思,改变了方向。我回头看看姐姐正把头从被子里伸出来。再回头,它不见了。我焦急地搜索着,在窗帘上,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生怕打草惊蛇,瞄准、开枪,中了。这下可神气不了啦。

  只见它东倒西歪象喝醉了酒似的乱飞。咦,谁把窗户打开的?原来是姐姐,她见我英勇善战,也起来想帮点忙。蝙蝠仓皇出去了,我冲它大叫: 今天放你一马,明天我等你决一胜负。第二天,我开窗等了它半天,只等来好多蚊子。真可气。可通过这件事,姐姐从此对我可是刮目相看了。勇敢之船,只要你勇敢,不怕困难,就一定会到达胜利的彼岸。这将成为我的人生座右铭。

《半截蜡烛》读后感8

  开学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与老师一起领略了气势磅礴的长江、景象独特的烟台的海、变化多端的双龙洞……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半截蜡烛》这篇课文。

  初读课文,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感触,但随着课文讲解的深入,我开始喜欢上了这篇课文。文中的伯诺德夫人能在德军搜查之前想到将情报藏于半截蜡烛之内,这让我不得不佩服她的智慧;杰克在计划失败之后,并没有露出沮丧的神情,而是搬回了一捆木柴,默默地坐待着,让我觉得他的心思缜密,考虑问题的周到;杰奎琳能在危险面前急中生智,取回了蜡烛而不让德军发现端倪,这真让我很钦佩……

  在老师的安排下,我饰演了课本剧中的伯诺德夫人,这也让我有机会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排演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伯诺德夫人的内心并不像看起来的那么*静,而是十分紧张的,她也在害伯与担忧着,只不过是由于怕德军发现端倪,从而隐藏了自已的情绪。

  学完了课文,我进行了反思。为什么杰克与杰奎琳这两个孩子能在危险面前临危不惧,考虑问题那么周到,而如今的我们却不可以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现在的我们有了依赖性。在危险面前、困难面前,总想着去依靠谁,却从来没有自己去认真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在危险面前惊慌失措,不能做到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与文中的杰克与杰奎琳相比,我们相差甚远啊!

  “好书不厌百回读。”我想:这样的好课文,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书的世界,阅读吧!

《半截蜡烛》读后感9

  今天,我们学习了剧本《半截蜡烛》,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故事情节,刻画出了一个个的鲜活人物。剧本是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而我们*常学习的课文都是以叙事的形式出现的。这就是剧本这种文体形式与我们*常学习的叙事文体的不同之处。

  我们了解了剧本,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故事发生的背景。当时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等*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我很喜欢课文中的杰奎琳。这个小女孩很聪慧。她明知那半截蜡烛里有很重要的情报。这个情报一旦泄露出去,不仅她们一家人的性命未在旦夕德军将会顺藤摸瓜,这个情报将牵引出一大片的地下工作者,她们国家必将惨败。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心里虽然很害怕,但她却没有退缩,还镇定自若的利用德军善良的怜悯之心和语言的巧妙,再加上可爱天真的动作来博取胜利。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知道了这种语言这种语言的巧妙之处,我也了解了剧本这种文体形式。

《半截蜡烛》读后感10

  昨天,我们学完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我感受颇深。

  这篇课文讲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保护秘密情报的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他们一家三口为了把德军赶出自己的国家,都加入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伯诺德夫人把一支藏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之内。一天,他们家闯进了三个德军,一个德军顺手把窗台上的蜡烛点燃,但是他们不知道,情报就藏在哪半截蜡烛之内,于是,伯诺德夫人和他的大儿子杰克三番五次的想把蜡烛拿走,但是最终都没有成功,正当天无绝人之路时,她的小女儿杰奎琳利用自己的娇气把蜡烛拿走了……

  读完这篇课文,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杰奎琳,在非常时期做出了非常的.举动,是她救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是她保护了情报,是她救了用自己的行动捍卫祖国的尊严。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扩展7)

——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教学反思3篇

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教学反思1

  语文教学的改革一是要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是要把握母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即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点的强烈关注和准确把握。因此不管东南西北风,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两点不放松。

  一、深入解读:凭借文本,悟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因为是语文,因为是母语,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点。像《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就应该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我在“初读,整体感知”和“再读,重点感悟”这两块的处理上,只是想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接着通过孩子的感情朗读、教师点拨使孩子关注“外紧内急”,旨在为孩子个性化体验人物渲染万分危急的斗争背景。在“三读,自主探究”这一主要块面上,通过“说、读、讲、演”的方法理解、感悟、运用语言文字。基于此,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读写结合:依托文本,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其实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和培养孩子想象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教学反思2

  《半截蜡烛》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女儿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本文围绕三个主人公的三个情节展开,这三个环节是紧紧相连,密不可分的,紧张气氛也越来越厉害。我觉得教学设计应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们的镇定和机智,表达情感,欣赏人物的人格魅力。

  在让学生了解了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后,我设计了“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的问题,目的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但从学生的发言来看,学生仅仅从重要、危险等方面认识了,却没有从人物品质认识。因此,我让学生花费了比较多的时间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感受人物品质。从学生的展示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批注的自学方法。

  这堂课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教师的语言过多。可能是教师担心学生没有理解要求,也是因为公开课上担心拖堂,就不住地催促学生,这样很容易打扰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思考。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其次,课前还是应该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有关二次世界大战的信息,介绍一些有关的文章让学生浏览。我发现课堂上女生对有关历史知识了解得特别少,所以在扩展阅读这一环节,学生对人物关系就有点茫然,不能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扩展8)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说课稿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说课稿1

  我今天要说的是出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蜡烛》一课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战争为主题的叙事性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和假恶丑的两个极端,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西蒙诺夫的《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从中了解到反*同盟的军民的战斗友谊,以及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通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对记叙文的文体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但他们是第一次接触通讯这一文学体裁。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本课内容和特点,我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1)知识技能:A认识战地通讯的特点;B理解“老妇人”的人物形象。

  (2)过程方法:A把握记叙的要素,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B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反*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激发学生追求和*,消除战争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老妇人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感受反*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2)文中“蜡烛”的特殊含义。

  二.设计说明:

  总体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等对话提高学生的感悟语言的能力。2)做到三个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听说与读写相结合、方法指导和思维训练相结合。

  设计思路:课前热身→情境导入→整体感知→人物赏析→质疑研讨→情感升华(渗透我校五步教学法:读标-预习-初检-精讲-测评进行)

  三.教学流程:

  (一)课前热身

  学生交流1)通讯的相关知识;2)课前搜集到的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的了解。

  (设计说明:两项交流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从文章背景、文体知识两个方面为下面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情境导入

  多媒体投示阴暗背景下的燃烧着的留泪的蜡烛,同时播放充满悲凉氛围的音乐,师导入:

  往事如烟,岁月如梭,一切有形的"东西已被时间磨蚀得锈迹斑斑。二战的炮声已经离我们远去,然而情感的东西能常驻人们心中。这枚燃烧的蜡烛将带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感受那战场上感人的一幕。

  (设计说明:通过视听手段创设情景,为本课的学习作了情感铺垫,教师的语言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注意体现记叙的六要素);

  2.文中的哪个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好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调动学生初次读文的探询心理,训练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在题目设计上注重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中来。)

  (四)人物赏析

  1.老妇人为红军战士都做那些事?

  学生:援助—安葬—悼念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在于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从内容上理解老妇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对通讯的特点也有所了解)

  2.赏析文中对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语句,进行朗读交流。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为突破文章的重难点服务,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赏析达到感受人性美的目的;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感。总之,让学生在品读与赏析中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3.训练拓展;

  出示老妇人的头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而揣摩人物心理,进行口头表达。

  (设计说明:此环节仍是对人物的进一步分析,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注重分层,同时强化对写作的训练,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

  4.小结:老妇人的形象(?)

  (五)质疑研讨

  你对文章中的哪些问题还有疑问?请提出来。

  (设计说明:学生可能提出的有——文章最后两句话的含义;黑围巾在文章中多次出现的作用;文章中“蜡烛”的含义。学生如果没有,就由老师提出来。从而体现师生互动。估计在解决这三个疑难中学生会有困难,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老师的指导则应注意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联系)

  (六)拓展升华

  投示“铸剑为犁”的雕塑。学生观察,理解雕塑的含义。进行小诗的创作。

  (设计说明:此项设计在于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视野,并且通过创作激发学生对和*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痛恨,从而使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升华)

  教师结语:二战的枪炮声早已成为历史的回音,但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仍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让我们默默祈祷:和*永驻!

  (七)学生心得

  结末,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再读课文,并把自己最深刻而真切的感悟以圈点评注的形式写出来,然后与大家分享。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蜡烛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一等奖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