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卓越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财经类院校《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10-21 14:0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财经类院校的《管理运筹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性专业课程。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形式、辅助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应用导向”的指导思路下,因材施教、灵活教学、加强师生沟通,能够有效提高课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应用导向;Excel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281-02

一、引言

“运筹学”从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应用方法,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并在经济管理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门学科主要是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筹学课程主要讲授如何对所面临的问题或系统求得最优解,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求解,为决策问题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案和决策依据。目前,全国众多财经类院校均将运筹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学科本科生教学必修的专业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相关的求解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最优化的思维方式以及科学决策的方法。

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财经类院校的生源以文科学生为主,这些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但是对于运筹学课程中复杂的数理推导过程和繁复的算法学习感到较为吃力。对于实际问题建立模型,以及模型求解常常感觉到“无从下手”,不能将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和建模方法有效应用。为了解决这门课程让学生感觉到“难学”和“难用”的现状,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学习《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建模方法和常用算法,并能让这种方法在现实经济和管理活动中学以致用,我们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形式以及辅助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财经类院校《管理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提高《管理运筹学》的教学效率,需要有针对性地施行一些改革措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财经类院校的本科生生源仍以文科学生为主,因此多数学生的数理基础较弱,对于数学类的课程从心理上就存在一种恐惧感或者厌烦情绪。而与管理类其他课程多案例、多分析、多实践的特征相比,《运筹学》显得更为枯燥,这对于思想活跃、善于表达的文科类学生而言,这类课程吸引力较弱。

与此相对,许多教师来自于数学专业,将《管理运筹学》完全当作一门数学方向的理论课进行讲授,着重讲解运筹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和理论算法,而对于模型结果的实际解释,以及如何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利用运筹学方法进行决策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就出现了在《管理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种重“运筹”、轻“管理”的现象。授课教师对于理论方法讲解过多、过细,而忽略了对学生优化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正是由于以上教、学两方面的矛盾,导致教师授课进程与学生学习过程不匹配,学生逐渐对《管理运筹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未能做到“因材施教”

《管理运筹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运输问题和指派问题、整数规划、网络优化、动态规划、目标规划、非线性规划、排队论、存贮论、对策论、决策论等许多分支。对于本科教学而言,《管理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不可能包含所有的分支,而授课对象也是来自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因此授课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但目前,大多数课程的内容安排并未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进行设计,所有课程的内容、例题和讲授进度千篇一律,这就使得《管理运筹学》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更不利于不同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率不高

从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观察来看,《管理运筹学》的教学要么采用“黑板+粉笔”的板书模式,要么采用多媒体演示板书过程的多媒体模式,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各有各的弊端。由于运筹学问题包含复杂的数理推导和反复的算法演算,因此板书模式将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也使得学生忙于抄写笔记而没有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而多媒体教学过程,虽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传递更多信息,更清晰地展现理论和计算过程,但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学生则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两种教学方式,均会减少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造成课堂沉闷,学生思维产生惰性,与运筹学以应用为主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三、财经类院校《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和一些建议

针对上述《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常识性的改革,结合改革后的教学效果,进行一些探索性的总结,以期与同行进行商榷。

(一)改变教学思路,采用“应用导向”的教学模式

财经类院校的学科设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因此作为专业课程之一的《管理运筹学》应当秉承这一主导思想,将教学思路从原有以教授知识为主改变为培养决策思维和“求优”能力为主。在整体以应用为目标的教学思路指导下,组织设计具有学科特质的教学内容,同时配以多种教学方式。每一个新的研究问题最好由一个小规模的应用问题引出,使学生对这一类问题先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讲解基础概念和模型特征,让学生在讲解过程中不断思考,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初始模型。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完善模型,并进行求解。最后,让学生将求解结果还原回初始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为贯穿始终的目标。

(二)优化课程体系,因材施教

运筹学的教学内容应当在教学思路的指导下,以经济管理活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为基础。例如线性规划、运输问题和指派问题、整数规划、网络优化、动态规划、目标规划、非线性规划等一些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有着广泛应用的模型方法予以重点讲解。同时,对于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课程体系,尽可能在其学科背景下设计教学内容。对于具体内容,应多以具体例题的方式引入,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一步步引入该节课所涉及的运筹学概念、模型以及算法,同时对得出的计算结果进行问题的还原,使学生理解运筹学所能解决问题的类型、范围以及这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三)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运筹学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活动之中,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管理专业的运筹学课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将大有裨益。运筹学在实际求解过程中,其解题的规模往往比较巨大,运算相对复杂,单纯一味地演练算法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我们将整个课程设计成实验类课程,教师和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内完成全部课程。教师对基础概念、理论的讲解全部贯穿于具体的案例之中,并根据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反馈,适时安排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求解模型,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和教师在课上的有限时间内重复进行大量运算。在课程中,我们采用了Excel软件协助求解,利用该软件的优点在于:第一,Excel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与良好的数据库接口;第二,Excel拥有大量内建函数;第三,Excel具有良好的图形显示能力;第四,Excel具有灵活的扩展能力;最后,Excel使用更为便捷,学生并不陌生,减少了对运筹学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四)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从纯粹的知识型考核转化成为能力型考核。整个考核分成两个部分:闭卷笔试和上机实验。闭卷笔试着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典型分支的特点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建模过程,而上机实验着重利用计算机正确、快速、准确地求解所建立的模型,并能准确地解读计算结果。这两部分考核相辅相成,考核学生对于一个具体问题,如何进行逻辑性的分析,并用选择适当的运筹学方法加以解决的能力。这种开放式和封闭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管理运筹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的特质。使学生在“学习→使用→理解→进一步学习”的良性轨迹上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

(五)利用互联网辅助教学

目前,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公共的讨论平台,如公共邮箱、QQ群、微信群的方式,加强与学生课下的沟通,使师生间的互动不仅局限于课堂。这样,既可以在轻松的氛围内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减少课上的辅导时间。加强互动可以令师生之间的双向反馈循环增强,形成一个良性的《管理运筹学》学习系统,提升教学效率。

四、结语

通过对财经类院校《管理运筹学》课程的这些改革,减少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恐惧感和厌学情绪,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提升了教学效率。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采用特质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建立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反馈机制,进而取得了更为优良的教学效果。最终,使上课的学生准确、有效地应用运筹学的知识解决管理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叶向.实用运筹学——运用Excel2010建模和求解(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胡发胜,刘桂真.“国家精品课程运筹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7):9.

[3]胡觉亮,韩曙光,周永华.“运筹学课程群的设置与教学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5):33.

[4]秦必瑜,付海燕.“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0,(2):57.

推荐访问:运筹学 课程教学 财经类 院校 实践

猜你喜欢